张潇冉《旧轨还乡》:到底是表达“思乡”还是“思人”之情?

综罗 2025-04-02 22:57:45

我前几天就刷到了那个视频,一名杭州的中学生在课堂上读她的作文,当时觉得挺感动的,确实非常优秀。今天,在吃晚饭的时候,我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看到那名中学生的那篇作文已经火了,感动全网,连央视都载文转发,说写的如何如何好。我于是再次搜一下那个视频再次欣赏,没想到吃着饭喝着酒的一个三四十岁的男人,竟然哭成了一个泪人。

这篇文章便是一篇叫做《旧轨还乡》的文章,是一名叫做张潇冉的中学生在寒假时的习作。这篇文章为啥好?为啥能感动网友?我看到网上很多语文老师的账号在“深度解读”,说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式的散文”,以感人的事实“唤醒了人们心中对故土的情感”等等,总之都是在说真挚地表达了“思乡”之情。确实是,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旧轨还乡》,里面讲的也是以前和现在的回乡经历,确实表达了一定的思乡之情。但是,能感动无数网友,尤其能让我一个大男人在吃饭时都能哭出来,我断定这里面绝不只是“思乡之情”,这里面更深的一个情感是:对姥姥姥爷的思念之情。

仔细看那个小姑娘,张潇冉,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910班学生,老家内蒙古乌兰察布。估计是随打工或经商的父母到了杭州(又是杭州)。仔细看那个小姑娘,跟去年火了的那个奥数获奖的那个中专女生姜萍有几分相似,但显然,这个眼神更加清澈一点,属于内心没有什么杂质的。而听她的语言,尤其是听的语速,竟然低沉而快速,又给人以睿智和干练的感觉,绝不像一些“朗读腔”的小学生那样,稚嫩不堪。我反复思考,我原本并不想专门写文章来探讨她,和她的文章,因为那样是发非常耗费精力的。但是,我高低看出来这确实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值得、配让我花出一个晚上甚至是一天的时间去探讨,去充分揭示、挖掘这篇文章表达出的真实情感,去尽量延长这篇文章的生命,去弘扬这篇文章中所表达出的人类情感。

我,汉之光华,一个二流的头条作者,虽不是一名语文老师,但是今天我愿意来深度解读一下这篇作文,看看她为什么“感动了无数网友”,为什么这并不是一篇“思乡”的文章。

姥姥姥爷牵着我,踏上一趟绿皮火车,自杭州启程,摇晃过二十五小时,直达内蒙古乌兰察布。这是我儿时归乡的记忆。

火车一路向北,窗外景色从南方的温婉渐变为北方的辽阔。一切如此美好,甚至车厢内的嘈杂喧嚷都是温情脉脉的。次日天未亮,我就把额头贴在起雾的玻璃上,守望远方晨光破晓,仿佛那天的朝阳是为了迎接我们的回归而冉冉升起。

这是文章的前两个自然段,也是文章的第一层意思。是说她小时候和她的姥姥姥爷一块从杭州回内蒙古的经历。那时的她多大啊?那时她在上幼儿园,应该有五六岁吧。这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回忆的最为无忧无虑的年纪!我估计是她和她的爸爸妈妈姥姥姥爷一块在生活,爸爸妈妈应该是每天做生意、或打工、上班,姥姥姥爷每天接她上下学。大家都知道“隔辈儿亲”这样正常的自然现象,张潇冉在小时肯定也给她的姥姥姥爷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依恋,这是她小时候深感幸福的源泉。所以,她即使“摇晃”着坐“二十五小时”的绿皮火车,也感觉“一切如此美好”,甚至“车厢内的嘈杂喧嚷”都是“温情脉脉的”。

然而上小学后,回老家的次数也随之减少,那趟直达的列车也悄然停运。铁轨锈成了记忆里的虚线,故乡洇成了底片上的残影。

去年,姥爷离世,回老家的频率陡然上升。只是,如今的归乡之路,已成了一场漫长而煎熬的跋涉。天未破晓便赶往机场焦灼等待,徒增一道行李托运手续,机舱内狭小的空间外加气流的震荡让人难受,机场进出在如迷宫里兜兜转转,而后还有数小时车程,到老家时早已夜幕漆黑。冬夜遇上大雪,路面结冰,行车更是提心吊胆。一路奔波,无暇欣赏窗外风景,更何况飞机窗外除了茫茫云海,再无其他景致。

这两段又是一个层次,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可能是她上小学后不需要她的姥姥姥爷在杭州了?还是她的父母不愿意和老人住一块?还是杭州的房子太小了住一块不方便?还是姥姥姥爷自主想回家住?等等等等。成年人的世界,很多情况都有可能,总之,是她的姥姥姥爷回老家去住了。这时,张潇冉不太高兴,尤其是她的姥爷去世,可以说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

这是一个多么细腻的情感啊!我约莫她姥爷去世时她10岁左右。大家可以环顾四周,10岁左右的小朋友在她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去世时哭不哭。我感觉很大概率是不哭;即使哭,也不痛。为什么?因为那么大的年龄,可能没有完全认识到去世的意义,所以不太可能会“悲恸”;我清晰地记着我5岁时我的爷爷去世,我还跟在出殡的队伍后面跟着偷笑。再者,现在的小朋友娱乐项目那么多,早已被游戏、小视频、人际关系占据了心扉、消耗了精力,自己的内心世界都自顾不暇,对身外的事物也很难“透彻心扉”。

然而,张潇冉感觉到了心痛。我从她的文章中感觉出来了。她说她的姥爷去世后她的回乡之旅“已成了一场漫长而煎熬的跋涉”,机场进出“如在迷宫里兜兜转转”,下飞机后回老家“更是提心吊胆”,一路奔波根本“无暇欣赏窗外风景”。等等。张潇冉的家庭收入应该可以,因为她不仅“回老家的频率陡然上升”,而且都是坐飞机;张潇冉的老家应该在县城或乡村,因为下飞机后“还有数小时车程”。张潇冉从穷乡僻壤到二线繁华都市杭州,从穷苦之地到现在应该比较优渥,内心的情感仍然如此细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大胆猜想,张潇冉生活习惯非常健康,学习成绩非常优异,行为得体端正,内心清澈明亮。是一个好孩子。

今年,听闻那趟停运已久的火车重新运营,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激动。

一个月前,我终于再次踏上这趟魂牵梦萦的火车。夜幕低垂,火车缓缓启动。车厢里亲切熟悉的方言,和着车轮与铁轨摩擦声,混响成一首怀旧的歌谣。躺在铺位上,感受到火车的微微颠簸,仿佛躺在大地母亲温柔的摇篮里。

这以下是文章的第三个部分了。将来张潇冉又一次回家的经历。她说,“听闻那趟停运已久的火车重新运营,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激动”。为什么?火车再次运营她之所以感到“激动”,并不在于她多一条“回乡”的路径,很明显,她是想通过“坐火车回老家”来重温她对姥姥姥爷的思念之情。说成行就成行,一个月前,她终于“再次踏上这趟魂牵梦萦的火车”。

这时我想说,张潇冉肯定是向父母表达了她想“坐那辆火车回老家”的想法。而她的父母竟然也能爽快答应,我想,很有可能说明张潇冉的父母也是感情细腻之人,他们可能并没有揭穿张潇冉想坐火车回家是为了重温她“对姥姥姥爷深深思念”,而默默地创造了这个条件。因为在我的认知里,能频繁坐飞机往来杭州与内蒙古,应该是坐实了她家经济条件比较优渥。而经济条件比较优渥的家庭,不大可能消费降级去坐一辆很多年不再坐的绿皮火车。除非,另有所图。

只是车厢里的人渐多,似乎已没有以前那般宽敞。说来也巧,就在我们的铺位下方,有一对老人和他们的孙子,行程与我们完全一致。本就窄小的床铺,挤着爷孙俩,为了让孙子舒适些,爷爷硬是蜷缩在床尾。车厢熄灯后,那孩子总是悄悄掀起窗帘一角,透过缝隙,好奇地窥探着窗外飞逝的风景。乘务员推着小车,叫卖着各种商品。年轻人大多置之不理,他们便将目标转向了年迈的老人。但无论推销员的言辞多么天花乱坠、充满诱惑,那位爷爷始终不为所动。然而,当推销员随口一句“孩子爱吃”,他就毫不犹豫地掏了钱,一笔莫名其妙的生意就这样心甘情愿地成交了。

看着这一幕,儿时乘火车的记忆又泛上心头。那时的姥姥、姥爷,是否也因为我而傻傻地买下一些推销品?他们是否也会为了让我睡个好觉,而把自己缩在床尾?我是否也曾像那个小孩一样,偷偷掀起窗帘欣赏不断变换的风景?……岁月模糊了记忆的细节,我用想象将它们一一勾勒。

“说来也巧”,张潇冉在车辆里遇到“有一对老人和他们的孙子,行程与我们完全一致”。当然,这有可能是虚构的,是一种文学手法,为映射儿时的她与姥姥姥爷埋下伏笔;然而更多的,我愿意相信这是一种真实,是张潇冉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张潇冉看到“一笔莫名其妙的生意就这样心甘情愿地成交“,意识到这是一种爷辈对于孙辈“毫不犹豫”的爱,顺势地,“儿时乘火车的记忆又泛上心头”,想到了自己的姥姥姥爷对于自己的爱。

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为高超的写作手法,是你、是我都想写而写不出的。感情非常真挚而自然,几乎不矫揉造作。到这里,才真正表达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表达了“思乡”之情吗?我看这毫不表达“思乡”之情,这几乎99%都是在表达“思人”之情,是思念她的姥姥姥爷,是思念儿时形成的对于姥姥姥爷的“依恋”。

“……岁月模糊了记忆的细节,我用想象将它们一一勾勒”。想起上次与姥姥姥爷一块坐火车,应该已经是10年以前了,张潇冉几乎都忘记坐火车的细节。她只是依稀记得,她是跟她姥姥姥爷一块坐的火车。

这时我也想起了我爷。估计是在4岁的时候,我爷那时应该是生病了。据我爸爸回忆说,他那时感觉时日无多,于是骑自行车带我去本市中心转了一圈。我只记得是带大梁的“28式”自行车,我偏坐在大梁上,去市区的路程约莫10公里,在半路上坐得我的腿非常麻。在市区都干了点啥不仅在今天,就是在当时我也完全记不住了,只记得我回来时有一段路程是坐在后座,我的脚好像还绞到后轮里一次,后来我爷让我一路叉着腿,我也真的再没有合拢。

这,在医学不发达的20世纪90年代初(或者说平民老百姓几乎不看病、看不起病的年代),是一名“将死”的老人表达对后代”深沉的爱“的特殊方式——与孙子有一段共同的旅程。而这,也确实形成了我对我爷记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终于,火车抵达老家,见到姥姥的那一刻,心中积攒已久的思念如潮水决堤,夺眶而出……

这是张潇冉的表达方式,由暗处到明处,对姥姥姥爷的“爱”如“潮水决堤“,夺眶而出,确实地、真实地把文章的真实意图表达出来了。全文到此“戛然而止”,颇有大开大合、收放自如之感,绝对是一篇技艺高超、情感真挚的作文。全文多处确实有很多“朱自清式”遗风,遣词造句多有古文风范,绝对是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而我,也因为这篇文章,也包括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想了我的爷。我奶奶在我父亲9岁时就去世了,我爷在我5岁时,去世了。

我想念我的爷。

0 阅读:3

综罗

简介:综罗百代,广博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