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在美国的第二场热身赛,用3-2的比分击败了皇家贝蒂斯,这场比赛曼联因为自己的失误丢了2球,这是后防线的老问题了,现在还没有解决。不过进攻端倒是打出了不少进攻威胁,非常有意思的进攻套路,拉什福德一传一射、迪亚洛远射破门、卡塞米罗门前扫射一共打进3球。
曼联这场比赛真的打出了新意思,在上赛季末段采用4222战术尝到甜头的基础上,等于进一步演练和强化了。或许这场比赛能够解释齐尔克泽、霍伊伦如果同时出场,他们怎么共存的问题。曼联用了麦克托米奈扮演霍伊伦的角色,增加前插的逼抢强度;用桑乔扮演了齐尔克泽的角色,用自己的小技术串联进攻。
本来,霍伊伦伤缺6周,大家以为拉什福德要回到中锋位置上,谁能想到麦克托米奈出现在中锋位置,他起到了打手的作用,跟桑乔一起压在中路,给两个边路创造空间,曼联主打的战术就是边路强攻、强弱侧转移。
曼联的左路一直处于高位,拉什福德处于内线的时候,阿玛斯占据边路拉开宽度。右边路起到策应的作用,迪亚洛内收时,万比萨卡压上,万比萨卡回撤的时候,迪亚洛处于边线随时等候接应长传球。
曼联至少有过3次中后场的大斜线,直接连线了处于无人盯防状态的迪亚洛,由迪亚洛拿球直接推进,要么内切、要么倒三角传中,迪亚洛在这个位置上给胖虎、麦克托米奈都送上了射门的机会。至于曼联的左路进攻,则是利用了阿玛斯的不断套边压上,营造左路的强侧,再转移到右路完成射门。
曼联打进的第二个进球,就是来自于阿玛斯套边之后压上,通过传中球给右路的迪亚洛压上完成破门的,其中中路的麦克托米奈、桑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们的跑动让皇家贝蒂斯中路的三名球员不敢离开位置,因为他们担心阿玛斯传中路、麦克托米奈中路完成抢点怎么办?这就是形成了多层次的接应,让对手很难防守。
问题是,这种强攻边路的做法,需要好的中后卫和后腰。曼联的两个失球,其实都跟左路有关系的,特别是贝蒂斯打进的第一个进球,阿玛斯、拉什福德已经回防到自己的位置了,可是贝蒂斯依然完成了边中结合,这里面有阿玛斯经验不足没贴身的缘故,更大的问题是左中卫林德洛夫,他没有看住贝蒂斯内线接应的队友,给了他们从容做球的机会,当然希顿比赛踢少了,扑救脱手也是原因之一。
曼联的第二个失球,也是从左路发起的传中,所以当阿玛斯、拉什福德同时出场的时候,他们的身后空间是可以被利用的,就算是卢克肖代替了阿玛斯出场,情况也不会好多少。这里的问题需要中后卫顶出来,也需要后腰的横向补位能力。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麦克托米奈这个位置换成霍伊伦、埃里克森的位置换成B费、卡塞米罗的位置换成乌加特、林德洛夫的位置换成利马、万比萨卡的位置换成达洛特,会不会进攻效果更好?
这场比赛曼联有非常多的传中球,阿玛斯的边路横传球传中、倒三角传中,迪亚洛的倒三角传中和短传,埃里克森后场的斜45度传中、拉什福德的斜45度大斜线,一方面是带开空间强弱侧转移,另一方面则是直接完成助攻,利用大范围的传球给前场球员创造轻松接球、完成1对1的机会,这就是好的变化。
曼联的体系有隐患,不过也有新意思,至少有阿玛斯占据外线能突击、能传中,拉什福德在内线的操作就丰富了。右边锋迪亚洛应该坐稳了右边锋的首发,他在右边路能突击、能内切、能做球,那么曼联右边路的体系也丰富了,当你的体系丰富的时候,对手想要防守,就相对比较难了。关键是,曼联需要对位的引援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