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调!国台办回应报告没提“和平统一”解读:突破红线,就武统

乐之说课程文化 2025-03-14 05:33:02
一、国台办最新表态:和平统一仍是主基调,但红线不容逾越

针对舆论关注2024-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和平统一”的疑问,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3月12日发布会上明确回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现统一的最佳方式。”但他仍强调,大陆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前景,但若“台独”势力突破红线,将采取断然措施。这一表态,延续了大陆对台政策“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的特点,既展现战略定力,又亮明底线思维。

值得关注的是,陈斌华特别指出,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的根源在于民进党当局勾结外部势力谋“独”挑衅,并警告“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都将被挫败”。此回应被岛内舆论解读为“战略模糊转向战略清晰”,即和平路径虽优先,但主动权取决于台当局是否触碰《反分裂国家法》底线。只要敢“突破红线”,那我就将“武统”。

二、台当局反应:刻意曲解与舆论操弄

民进党当局对国台办表态迅速作出回应,但态度呈现矛盾性:台陆委会声称,大陆“缺乏和平诚意”,并发布所谓“安全评估报告”,污蔑大陆限制台湾民众自由,企图转移其阻挠两岸交流的责任;亲绿媒体更是断章取义,试图炒作“武统”威胁,如《自由时报》就称“大陆放弃和平承诺”;同时,台外事部门,还刻意区分台湾与乌克兰问题,宣称“台湾战略地位特殊,‘疑美论’无必要”,试图淡化外部干涉风险。

绿营学者(如台湾民意基金会游盈隆)援引其民调称“51.8%民众支持独立”,但该机构样本仅1083人,且问题设计具引导性;相比于这种刻意“寻求出来的答案”,理性声音(如淡江大学赵春山)则指出,民进党刻意忽视大陆“和平优先”本质,激化对立反令台海更危险;而工商界代表也非常担忧,认为,台当局“抗中保台”政策会加剧经贸风险,2024年大陆对台反制已致钢制品、啤酒等行业受损。

中国台湾省

三、人民日报定调:统一大势不可逆转

近期。《人民日报》连发《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等重磅文章,从三重维度强化历史叙事。首先是“法理根基”,无论是人民日报还是外交部,都曾援引《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及联大2758号决议,明确台湾主权归属;强调“融合发展”与“反独反干涉”并举,2024年已通过惩治“台独”分子立法、扩大“台胞同等待遇”等举措深化政策工具箱;

四、岛内民意:统独博弈下的真实图景

综合多方数据可见,岛内民意呈现三大特征:“维持现状”比例下降:2024年底民调显示,支持“永远维持现状”者从33.3%降至24.2%,反映民进党长期灌输“台独史观”的洗脑效应;马英九2024年访陆后,支持统一人数上升2.4%(约48万人),基层民众对大陆惠台政策认同度提高;30岁以下群体中,赴陆求学就业者增加(2024年同比增23%),但受“去中国化”教育影响,部分人身份认同模糊。

台湾省籍艺人李立群就公开发声称:“自己支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这个立场…

五、解放军行动:实战演练震慑“谋独”

针对台海局势,解放军2024年已开展多轮针对性演训。5月,“联合利剑-2024A”演习首次模拟夺取东岸制海权,安徽舰编队抵近台岛东部200公里;2月26日,演习区域距高雄仅40海里,32架战机突破所谓“中线”,检验“由训转战”能力;公布第三批“台独”顽固分子名单,并对台军成功级护卫舰抵近侦察取证,形成“军事+法律”复合威慑。

因此,大陆对台政策始终在“最大诚意”与“底线思维”间动态平衡。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只要台当局识时务,大陆随时会向台湾敞开胸怀,迎接其和平方式回归祖国怀抱。如果冥顽不灵,民进党若继续挑衅,就别怪解放军雷霆手段,毕竟已箭在弦上,就等时机了。

正如《人民日报》所言:“台湾当归”是14亿人的共同意志,统一进程已进入不可逆的历史通道。

其实,当人民日报发文祖国统一是必然时,台当局还妄想“独”,“武统”的倒计时早已滴答在响了。

0 阅读: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