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成立野战军,聂帅为何选杨得志任司令员,而不是自己兼任呢?

亦唐谈历史 2025-03-17 16:50:07

1947年4月26号,刘少奇和朱老总带着中央工作委员会,一路奔波,过了黄河,赶到了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在河北阜平城南庄的地方。

刘少奇和朱老总之所以跑到晋察冀这儿来,是因为他们接到了中央的命令,主要得办两件事:

一、使劲儿推进晋察冀那块根据地的土地改革事儿。

二、改变晋察冀军区过去一年多来在军事上的不利状况。

其实吧,我们之前好几篇文章里都讲过这事儿的原因了,就像从大同集宁战役打输了说起,说到晋察冀军区抗战赢了以后为啥要大裁员、大整改。聂荣臻、杨成武、杨得志这些大将军啊,在他们的回忆录里头,也都聊过这段往事。

简单来说,朱老总一到晋察冀军区,就立马动手整改军事方面,重新组建了晋察冀野战军,让他们不再管后勤,专心在前线打仗。

经过好几个月的拼搏,晋察冀那块根据地的军事难题总算是彻底解决了,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期间,他们还打了青沧、保北、清风店、石家庄等好几场战役,一步步地把晋察冀根据地的军事劣势给翻了盘。这样一来,野战军就成了解放战争中赢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力量。

但值得一提的是,自晋察冀军区成立,再到后来华北军区建立,聂荣臻就很少再直接指挥华北的野战部队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

晋察冀野战军刚开始的时候,杨得志是当家的司令员。后来华北军区一成立,晋察冀野战军的指挥部就解散了。接着,华北那边搞起了三个兵团,不过这三个兵团啊,都是归中央军委管的。

聂荣臻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也聊到了这事儿:

到了1948年的后半段,因为形势发展迅速,华北的主力军队被整合成了三个大军团,直接归中央军委管。

跟其他解放区比起来,这状况确实挺特别的。

咱们得弄清楚一个事儿,就是军区和野战军它们之间的差别。

说起来,军区在领导层级上可是比野战军高一头呢。野战军里头的大部分人马,都是从军区里选出来的。这么一看,野战军自然是归军区管的。

就拿华东解放区来说吧。

抗战打完仗后,中央定了个策略,就是“往北边发展,南边先守着”。罗荣桓就带着山东军区的主力部队一路北上去了东北。至于山东军区这边,就交给了陈毅带的新四军来管。

新四军和山东军区合并后,陈老总就成了山东军区的头儿,并且还是新四军的军长。他一人挑了两担子,既管山东军区,又带着新四军。

陈老总抵达山东后,把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力量给整合到一块儿了,不过呢,他们原来的队伍名称还是用了挺长一段时间。后来啊,开到鲁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的第八师就合到了一起,成了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他们的任务就是挡住国民党军队,别让他们沿着津浦路跑到东北去。

1946年年初,也就是1月份的时候,津浦路那边的前线野战军换了名字,改成了山东野战军。

那时候,虽然对外还挂着八路军、新四军的牌子,但实际上,山东这边已经有了以陈毅为头儿的解放军队伍,就是山东军区。而且啊,陈老总不光是军区的头儿,他还同时管着山东野战军,当司令员呢。

因此,陈老总不光是军区首长,还亲自担当起野战军的指挥工作。

那时候的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情况可不一样。

1945年10月25号,华中军区正式挂牌,那时候张鼎丞是司令员,邓子恢当的政委,粟裕和张爱萍呢,他们是副司令员,谭震林不光是副政委,还管着政治部,当了个主任。粟裕这个人啊,除了军区副司令的头衔,他还另外挑了个担子,就是新成立的华中野战军的司令员。

没错,这事儿真能看出粟裕的大度与高尚品格。

听说华中军区刚开始建的时候,中共华中分局跟中央提议,想让粟裕当军区司令员。但粟裕觉得自己经验还不够,就推荐张鼎丞来当司令员,他自己愿意当副手。

要知道,那时候中央军委的命令都已经下来了,可粟裕还是做出了那样的决定。这明摆着是他为了顾全整个大局,一心想要维护大家团结的举动。

从粟裕的做法能明显感觉到,军区领导的位置比野战军的头头们要高出一截。

华东野战军成立后,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的老部队也合并成了华东军区。这时候,陈毅还是军区司令员,饶漱石做了政委,张云逸是副司令员,黎玉则是副政委。陈士榘挑起了参谋长的担子,舒同成了政治部主任。副参谋长由袁仲贤和周骏鸣两位担任,而政治部的副主任,是唐亮和张凯两位同志。

由于华中军区和华东野战军的领导机关长期共处一地,大家伙儿渐渐就没太在意这两者的不同了。

同样地,刘邓首长也兼任着晋冀鲁豫军区的野战军指挥。到了1948年5月,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宣告成立,刘邓首长还是一边管着军区,一边负责野战军的工作。

【二】

说实在的,各大军区和野战军的组合方式吧,虽然基本上都差不多,但还是各有各的特点。

就像咱们说的,有东北的那支野战军,还有西北的野战军。

东野一开始并没有专门的军区领导机关,各个大军分区都是直接归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管的,后来这个总部又改名叫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了,里面还包括了原来晋察冀军区的冀察热辽军区。一直到了1948年1月份,东北军区和东野的指挥部门才彻底分家。

西北野战军的状况相当特别。

一开始,西北野战军的大部分人马都是从晋绥军区来的,晋绥军区呢,之前又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一部分。到了1948年3月份,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才整合成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那时候的司令员是贺龙。

西北野战军那时候责任重大,得保护好党中央。所以,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亲自下场,到野战军里专门负责指挥工作。

说白了,就是彭老总领着贺老总一手带出来的队伍,在前线跟国民党军对着干,保卫解放区不被侵犯。贺老总呢,他主要负责给西北野战军搞后勤,还有建设军区的事儿。

这么一瞅,四大野战军和四大军区搭配起来,它们领头的人马啊,各有各的特色,说白了就是整体上差不多,没啥大区别。

1949年2月份,咱们全军进行了重新编排,然后啊,就按照顺序给分了四个大军,分别叫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

说实话,中央一开始并没打算直接成立四大野战军,而是随着战场情况的变化,一步步调整策略,最后才有了这样的军队编制。

说起来挺让人惋惜的,华北那边的部队啊,没能组建起正式的华北野战军。

华北军区和野战部队最早的根基,其实就是聂帅带领的晋察冀军区队伍,再加上晋冀鲁豫军区的一部分队伍。

聂帅无疑是华北部队的头号人物。就算后来华北军区成立,合并了晋冀鲁豫军区的一些部队,这也没改变。毕竟,晋冀鲁豫军区的创始人刘邓首长,早就带着主力部队去了中原军区。

1937年8月开始,聂帅领着八路军115师的独立团,独自在五台山那一带搞起了根据地。刚开始,手里头就独立团那3000号人。但等到抗战打完那会儿,晋察冀根据地可不得了,包括了热河、察哈尔整个两省,还有河北的大部分地方,再加上辽宁、山西、绥远省(就是现在的内蒙古中部)的一些地界,人口多达4000多万呢。

而且啊,就在抗日战争刚打赢那会儿,晋察冀军区的兵力可是全国最多的。

按照上面的安排,晋察冀军区把下面的各个二级军区分成了两个大队伍,总共有八个这样的队伍。再加上原本打算去东北的晋冀鲁豫军区的一个大队,野战军的总人数就达到了21.9万人。地方上的军队呢,还是归各级军区管,加起来有10.4万人。除此之外,还有90多万的基本民兵力量。

这全是聂帅的功劳,这点毫无疑问。

晋察冀军区组建了正式的野战军,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大战役,为大范围机动战斗打好基础。

而且啊,1945年11月那会儿,晋察冀军区把八个纵队再加上晋冀鲁豫军区的一纵,整编成了两个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呢,聂帅亲自当司令员和政委,手下管着四个纵队。第二野战军呢,萧克当司令员,军区的副政委罗瑞卿当政委。

真遗憾,这么好的局面没能持续住。

【三】

以前咱们好多次聊起过这事儿,就是抗日战争赢了之后,到全面内战打响前的那段时间,晋察冀军区为了能和平谈判,决定给军队裁员整编。

好多当年晋察冀的老一辈,像杨成武、郑维山这些老将军,都曾明确表达过他们的不同看法。

回头看看,晋察冀军区的部队为啥老是打败仗,主要还是因为裁军整编动了元气。再加上他们犯了个大错误,就是把野战军指挥机构给撤了,结果还是让各级军区的司令员去管各纵队和二级军区。

那时候,聂帅从大同集宁战役的失败中吸取了经验,觉得指挥不够统一是个大问题,所以做出了那个决定。但实际情况表明,撤销野战军的指挥部门,对打大规模的运动战来说,并不利。

郑维山将军之后聊起晋察冀军区那会儿的事儿,他也说道:

那时候,晋察冀军区的好多人都还没察觉到战争形势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四处零散的游击战,慢慢往大规模集中的运动战发展是大势所趋。但遗憾的是,咱们的调整和变化没能跟上这形势的步伐。

后来,聂帅很明显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1947年春天,聂荣臻将军打算重建野战军指挥部,刚好这时候刘少奇和朱老总带着中央工作委员会来了。有了朱老总的助力,各项工作都进行得井井有条。

晋察冀野战军重组后,朱老总和聂帅亲自点将,让杨得志来当司令员,而军区副政委罗瑞卿则负责担任政委的职位。

聂帅不再直接指挥野战军,这样他就能专心搞军区建设了。

聂帅以前主要是做政工工作的,虽说军事指挥他也挺在行,但真要比起来,他更拿手的是搞根据地和军区的建设。

其实,明眼人都能瞧出来,杨得志这时候已经相当出挑,在晋察冀野战军里的位置,跟华野的粟裕不相上下。聂帅呢,虽然没直接管野战军打仗,但他的重要性,就跟陈老总在华野那会儿一样,他主要负责搞军区建设,给野战军打仗打基础、做后盾。

到了1948年5月,华北军区一成立,聂帅就当上了司令员。那时候,他的主要工作还是老样子,不过也多了些特别的事儿要处理。

原先是晋冀鲁豫军区旗下的部队,那时候他们主要在晋南地区活动,全部由徐向前指挥。徐向前那时候有个专门任务,就是要解放山西。虽然名义上他们归华北军区管,但实际上在战略上,他们是直接向中央汇报的。

不仅如此,那时候,华北军区手下的两个兵团也是直接归中央军委管的。它们不光得保护党中央的安全——那时候党中央已经不在陕北了,搬到了河北保定城南庄——还得负责执行一些很重要的战略任务。记得在辽沈战役打响之前,这两个兵团就是按照中央的命令,在绥远那边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拖住傅作义集团。

从不再负责野战军指挥的那一刻起,聂帅就没再亲手带兵打过一场大战。看看那些来往的电文就能明白,华北那边的三个兵团打大战时,都是直接听中央军委的,不再经过军区这一层了。

当然了,聂帅虽然不再直接指挥野战军,但这可不意味着他的影响力就减小了。毕竟在战场上,除了前线的指挥,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小觑的。

说白了,聂帅的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2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