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关于鸡蛋的褒贬不一,有的人说鸡蛋胆固醇高,多吃一个都是负担,甚至会增加一些慢病的风险;有人说只吃蛋白不吃蛋黄没事,可以随便吃;还有的人说不要吃鸡蛋了,容易过敏。实际上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先看几个关于鸡蛋的权威研究:
一、浙江大学研究:鸡蛋摄入量与心脏病、癌症风险的关系浙江大学曾进行过一项涉及大量受试者的观察性研究,探讨鸡蛋摄入量与心脏病、癌症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鸡蛋和胆固醇的摄入与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全因死亡率相关。然而,研究人员强调,这是观察性研究,并未直接证明鸡蛋摄入会导致这些风险增加。
实际上,近20年的调查研究都显示,适当食用鸡蛋并不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反,对于亚洲人来说,每天摄入一个鸡蛋甚至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降低存在相关性。
此外,近年来,对于鸡蛋的鸡蛋的营养价值及健康影响科学研究也有不少,我们再来看看。

近期,波士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营养素》(Nutrient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他们招募了2349名参与者,并根据鸡蛋摄入量将参与者分为三组:每周不超过0.5个鸡蛋组、每周0.5~5个鸡蛋组和每周5个或更多鸡蛋组。
研究结果显示,与每周不超过0.5个鸡蛋的参与者相比,每周摄入5个或更多鸡蛋的参与者发生空腹血糖受损或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降低28%,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下降32%。这一研究表明,适量增加鸡蛋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三、阜外医院研究:每周3~6个鸡蛋改善血脂代谢202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发表了一项分析结果,提示对于中国成年人来说,每周吃3~6个鸡蛋可以明显改善血脂代谢。这一结论符合我国现阶段的饮食指南建议,即每天吃一个鸡蛋。研究指出,鸡蛋富含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包括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对增强记忆、提高免疫力、控制体重等都有好处。

对于老年人来说,鸡蛋是一种理想的营养来源。鸡蛋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都有助于维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然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营养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老年人每天吃1个鸡蛋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既可以保证营养的摄入,又不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当然,如果有特殊情况,如高胆固醇血症、心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调整鸡蛋的摄入量。

想要最大化地利用鸡蛋的营养价值,关键在于烹饪方式。营养专家推荐以下几种健康的鸡蛋吃法:
水煮蛋:水煮蛋是保存营养最好的方式之一。煮蛋时,建议水沸后再小火煮5分钟,过久会造成蛋白质过分凝固和胆固醇、脂肪酸氧化。蒸蛋:蒸蛋同样是一种健康的烹饪方式,可以保留鸡蛋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蛋花汤:将鸡蛋打散后加入汤中,不仅口感细腻,还能确保营养成分不流失。相比之下,煎蛋和炒蛋等烹饪方式会损失部分维生素,且容易增加油脂的摄入。因此,对于需要控制油脂摄入的人群来说,应尽量避免这些烹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