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冲突延宕近2年,在联合国的干涉下,局势曾出现过好转,但就在当地时间17日,安理会再度就苏丹问题发动决议,在此次决议中,中俄均投票弃权,这是为什么?美国的做法,有利于当下的局势吗?
作为非洲面积第三大的国家,苏丹在2023年4月开始,就陷入了动荡之中。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喀土穆爆发了激烈冲突。但谁也没有料到,这场冲突持续了近2年时间之久。
目前,两者的冲突已经造成了苏丹2.97万人死亡,超过1242万人流离失所。对一个国家来说,战事,对平民永远是一场灾难。因此,联合国也积极协助,试图让两者降温。
就在去年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对苏丹制裁延期的决议,授权让时间延长到2025年9月12日。
当时,中方戴兵大使表示,安理会制裁延期,有助于阻止非法武器持续流入战场,推动局势降温,于是中方投出了赞成票。但同时,中方也强调,制裁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也不是一些国家为了达到自己目的的政治施压工具。
显然,中方的警告并没有让协议执笔国美国收敛。就在当地时间2025年2月17日,安理会再度就是否延长有关协助安理会苏丹制裁委员会工作的专家小组授权期限,进行了新一轮表决。此次投票结果为13票赞成,2票弃权,最终得以通过,专家小组的授权期限被延长至2026年3月12日。
事后,中方代表傅聪也对为什么投出弃权票进行了解释。傅聪表示,专家小组成立,是为了帮助监测制裁措施的落实,并且向安理会提出建议。这也就意味着,每一次的制裁措施,都应该对应的是相应的专家小组。因此,在两者的安排上,应该时间一致。
换句话来说,就是每一次制裁,都应该有专门的小组进行协助,而不是制裁变动了,还是老一套专家班子进行协助。
傅聪表示,当下的制裁机制是个例外。对达尔富尔的制裁在今年九月就将到期,但专家小组却被延期了,这违背常理。首先,这有预判延长当下制裁措施的嫌疑,其次,一旦安理会调整制裁措施,将使得现有的专家小组面临新挑战。
简言之,一套班子对应一套制裁。中方并不认为惯用或者预判延期符合事态。对此,中方也给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对专家小组或者制裁措施实施同等延期,让两者的时间能够对应。傅聪还点明了当下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傅聪认为,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完全是缺乏政治意愿。执笔国不愿意寻求广泛共识,也不愿意从技术角度改变。安理会接下来处理苏丹制裁问题,必须解决这个例外。
其实,中方的意思就是,安理会需要针对不同局势,做出不同的制裁手段。不能用一套惯用的方式,套用在任何情况下,这不利于解决问题。
但遗憾的是,起草决议的美国,似乎并不愿意改动,这也是为什么中方会投下弃权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