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恰是普京的高明之处!美西方派兵参战,俄却装糊涂

巨兔说 2025-02-21 08:52:09

乌克兰战场的“普通人”现象

2022年初,俄乌冲突骤然升级,西方世界开始通过多种方式力挺乌克兰,其中之一便是号召“志愿者”和私人军事公司进入战场协助作战。从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上的招募信息来看,这些所谓的西方雇佣兵一度被描绘成训练有素的精锐力量——他们身穿作战装备的照片频繁出现在乌克兰官方和西方媒体的宣传中,似乎目的在于提振乌军士气。但现实却与这种刻板印象大相径庭——真正涌向战场的雇佣兵中,存在大量普通人,甚至有人完全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

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曾深入调查这些涌入乌克兰的人员组成,结果令人意外。他们发现,许多所谓的“精锐士兵”实际上都是被高额报酬吸引来的普通劳动者。一家知名私人军事公司在招募广告中开出的薪资高达每日2000美元,这相当于普通英国人一年的收入,对于一些处于经济困境中的个体来说极具诱惑力。

这些踏入乌克兰的普通人很快就遭遇了痛苦的现实。他们需要忍受极端恶劣的环境、随时可能被炮火击中的恐惧,以及深夜中冰冷的壕沟。在俄乌双方炮战最激烈的时间段,前线根本没有他们宣称的支援武器。

大部分在第一场战斗开始前便因装备不足、精神压力或者不适应战场环境被迫放弃并选择逃离。而那些留下来的人,也很快发现乌克兰战场远比他们想象更加残酷,所谓高薪根本无法弥补这份代价。

国际军团的参与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升级,乌克兰不仅依赖国内的动员力量,还对外发出了广泛的求援信号。这种求援不止于物资和武器,也包括寻找来自海外的战斗人员。在这种背景下,乌克兰于2022年3月组建了“国际军团”,正式向全世界招募有志于协助乌克兰抵抗俄罗斯的外国战士。这一军团的成立吸引了大量关注,并迅速成为俄乌战场上最具争议的存在之一。

“国际军团”吸引了各种背景的志愿者和雇佣兵。据俄罗斯媒体统计,截至2024年,这支军团已经集结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2万多名外籍战士。人数最多的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波兰和格鲁吉亚等国家的退役军人,但其中也夹杂着完全没有专业军旅背景的冒险者。这个军团多次被投入到俄乌冲突中最残酷的前线,包括巴赫穆特、马林卡和扎波罗热地区。在这些地区,尤其是巴赫穆特的长期阵地战中,“国际军团”成为重要的补充力量,他们往往负责执行高危险侦查、突袭和防御任务。

由于成员来自不同国家,语言障碍是最大的困扰。在一次位于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夜间行动中,一支由美国、英国和波兰人临时组成的小队因信息传递不畅而迷路,最终被俄军包围,几乎全军覆没。而像这样由于缺乏训练和战术协调而导致的惨剧,在国际军团中并不少见。尽管国际军团的初衷是建立一支灵活且经验丰富的多国联合部队,但它在战场上常常面临与俄军和乌军主力迥异的挑战,甚至有人将其称为“国际炮灰团”。

尽管问题重重,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北约主要成员国对于“国际军团”仍然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暗中支持。除了大量军援,北约部分国家还派遣了少量特种部队和军事顾问潜入乌克兰,为他们提供战略指导和训练支持。法国的军事顾问乔治·杜朗(化名)曾参与为国际军团成员制定战场医疗培训课程。他表示,这些战士大多数缺乏系统的战场医疗处理知识,而面对俄军的猛烈炮击,合理处理伤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军团的存亡。

法国外籍军团的到来

在乌克兰的战场上,法国外籍军团可以说是国际军团这一概念的延续,但它的加入无疑为这一冲突注入了更多的复杂性和关注度。作为全球最知名的武装团体之一,法国外籍军团在2024年正式进入乌克兰战场,其核心成员是来源于世界各地、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士兵。

根据可靠消息来源,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4年3月亲自下令派遣一支规模约1500人的营级战术群加入乌克兰战斗。这支部队由法国外籍军团的核心力量组成,装备精良,包括先进的通信系统、反坦克导弹以及法国制造的步兵战车。这些士兵在4月中旬抵达乌克兰后,迅速被编入一线的联合部队,与俄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正面交战。

在巴赫穆特的一次战斗中,外籍军团与乌克兰装甲部队协同作战,一度击退了俄军的进攻,这让他们成为乌军在局部战场的一支关键力量。高强度的作战环境也让这些职业士兵感到压力倍增。他们不仅要面对日夜不断的炮火袭击,还要在战斗间隙协助乌克兰军队完成作战协调和技术指导,任务量远超平时的行动标准。

法国政府派遣外籍军团的决定,引发了巨大的地缘政治反应。俄罗斯迅速指责法国公开参与对俄军事行动,将马克龙的行为视为对俄罗斯直接宣战的行为。俄方坚信,外籍军团不仅象征着法国对乌克兰的支持,还代表着整个北约对俄罗斯构成了潜在军事威胁。与此同时,法国国内也对这一行动存在不同声音,一些批评人士质疑将宝贵的军事资源投入到俄乌冲突是否值得。

俄方的“无战斗人员”定义

自2024年开始,俄军对外籍雇佣兵的态度进一步升级,一种对国际法的强硬回应逐渐浮出水面。由俄方官方渠道发出的声明中明确表态:所有参与俄乌冲突的外国武装人员,即使他们的行动得到了政府授权或来自合法的军事机构,也将被俄罗斯视为“非战斗人员”。根据这一定义,这些外籍人士被完全排除在《日内瓦公约》保护范围之外。一旦被俄军捕获,他们既不能按照战俘身份获得审理,也无法享受国际公认的战俘基本待遇,更不用说通过外交途径实现释放。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国际军团”以及像法国外籍军团这样的专业化作战力量,在俄乌战场逐渐成为重点针对对象。在俄军控制区域,外籍雇佣兵一旦被俘获,往往会遭遇极为严酷的待遇。

一些西方情报透露,主要的外籍雇佣兵休整点和集结点甚至被俄军当作首要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在扎波罗热的一次突袭中,俄军通过无人机情报确认了一处供外籍战士使用的指挥中心,并通过导弹攻击直接摧毁了建筑,导致多名外籍军事顾问和志愿者当场死亡。根据多家西方媒体报道,有大批准备进入乌克兰的雇佣兵,因俄方的处置政策而选择放弃行动。这种心理战的效果逐步显现,不少军事公司被迫开始调整甚至叫停原计划的招募和部署。

俄罗斯的拿捏与舆论战

在针对外籍人士的强硬政策背后,俄罗斯在处理这场战争时展现出了高度的策略性。尽管在战场上已经有大量外国雇佣兵被击毙或俘虏,但普京政府始终保持“模糊”的立场,避免公开宣称北约国家已经对俄罗斯展开了直接战争对抗。这种模糊性首先保护了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灵活应对能力,同时也给予俄方实施各类“灰色地带”策略的条件。

俄罗斯之所以以这种方式处理外籍战士问题,其核心显然在于避免激化与西方的对抗。一旦普京明确宣告西方国家正在通过雇佣兵和“国际军团”对俄发动实质性战争,势必需要作出强烈的回应,而这种回应无疑会将危机扩大化。这显然无法匹配当前俄罗斯的主战略——即尽量将冲突限制在乌克兰战场,并利用现有资源寻找突破口。因此,普京的策略是在公开场合淡化问题,而通过战场行动和幕后外交手段向西方传递压力。

此外,俄罗斯还通过宣传使西方雇佣兵的心理压力和道德困境进一步加剧。“我们不与政府军作战,而是在对抗美国的间谍和犯罪团伙,”这是俄罗斯军方多次对外籍雇佣兵行动的公开说辞,并频繁指控这些外籍武装人员是“非法入侵者”。这种公开的态度已然影响了西方舆论中的部分观点,旨在分化支持者阵营。俄方的这一战略效果逐渐显现,不少宣称协助乌克兰的“志愿者项目”开始流失参与者,而剩下的战士的士气则进一步受到打击。

与此同时,外籍人士不断减少的现实也在削弱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然而,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心理战和舆论战“双管齐下”运用的结果。在未直接与北约发生最严重对抗的情况下,俄罗斯通过这种模糊化的战争边界,将冲突不断向更有利的方向引导。

1 阅读:193

巨兔说

简介:喜欢的点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