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料事如神的编辑部,这次居然也失算了……因为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的地位,从未如此错乱;换句话说,话语权变了。
时间来到8月最后一天,《汽车K线》编辑部绝大多数人,都因为有成都的行程,被封印在一方小天地,枯燥地读着每一份多达上百页的汽车业上市公司财报,偶尔啃上两口煮玉米。
当整理完两份榜单【见文章最后】出来才发现,2022年这半年来,《汽车K线》统计的近70家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总体过得也不比两年前好多少。“新冠疫情反复、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等挑战”这种话术,几乎出现在所有汽车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分析中。
今年上半年,中国的两大汽车业制造基地,长春(吉林省)和上海先后爆发疫情,对中国汽车业,乃至全球汽车业造成了不逊于2020年的冲击,且经历3年疫情与国际形势变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临内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GDP增速放缓(一季度2.5%,二季度0.4%)。
8月底的成都国际车展如期而至,让今年好不容易有一场大型车展刺激一下消费,给企业一些信念,不料却被突然爆发的疫情“紧急截停”,在人们的颠沛、感叹中提前结束。
也难怪,连华为的任正非,都要特别强调这个时期,企业现金流和盈利的重要性。
正巧不巧的,汽车业上市公司几乎步调一致地大举向新能源转型,从2022上半年度财报来看,代价是惨重的。那么,在如此艰难的时期,中国汽车业的相关上市公司过得还好吗?它们又是怎么赚钱的?产业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逆境中彰显中国汽车业韧性
从《汽车K线》统计的67家汽车业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虽然增减不一,但累计营收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纳入部分新企业),为中国实体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营收出现同比增长的38家,同比下降的有29家;净利润方面,仍有49家汽车业上市公司保持盈利(这里面净利实现增长的仅有27家,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占比半数),逆境中总体稳定。
有5家上市公司营收破1000亿大关,分别为上汽集团、广汽集团、比亚迪、宁德时代和东风汽车集团。上汽集团营收为3159.93亿元,继续称霸营收总榜单,却同比减少13.69%,也是TOP 5当中唯一营收下降的上市车企,当然事出有因。
而比亚迪迅速升至第三,继续充当搅局者,以1506亿的营收位列广汽集团之后,但增速是前者的三倍之多,后生可畏。
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作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制造商的宁德时代,异军突起,上半年以1129.71亿元的营收和156.32%的增速,可谓笑傲江湖。
不过,在TOP 20当中,乘用车整车板块的上市公司仍然占据半壁江山,主机厂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相比之下,经销商板块和商用车板块,表现低迷,总体垫底。
然而,新能源&智能化板块已悄然成势,作为供应商的它们,有4家企业出现在前20的榜单中。
2、车企“打工仔”究竟有多难
从财报的营收增速和净利润水平来看,人们可能才终于深刻理解,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忍不住脱口而出的那句:“那我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不可否认,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当编辑部的同学们看到上汽集团财报后,普遍认为宁德时代“绝对”是2022上半年,车企中赚钱最多的。而宁王也没让大家失望,凭借81.68亿的归母净利润,和82.17%的增长率,甩开上汽集团一个量级。
《汽车K线》统计的已发布财报的乘用车整车板块15家公司中,净利润下滑的多达9家,出现亏损的达到7家(不含尚未公布数据的蔚来),这7家亏损的企业亏损规模超过100亿元,是去年的一倍。
这些曾叱咤风云的主机厂,一方面,绝大多数在轰轰烈烈地执行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大战略,普遍在相应板块出现亏损;看着如火如荼、非常热闹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到头来车企花了非常大的代价,都在为电池厂“打工”。
即便是小鹏汽车这样的造车新势力也不例外,难逃赔本赚吆喝的窘境。2022上半年,小鹏汽车亏损高达44亿元。与华为深度捆绑的赛力斯亏损17亿,吉利旗下纯电动高端品牌极氪,也亏了近7.6亿元。难道,车企们只是给“宁王”打工?
毕竟,从宁德时代的财报不难发现,其上半年净利润中,有三分之一来源于投资收益和政府补贴,而非主营业务;长城汽车则依靠汇率损益“入账”20多亿元的净利润乐开了花;比亚迪的应收账款,里面不知道含有多少国家给的新能源汽车补贴……
看来为了养家糊口,车企们和动力电池供应商,也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竞争力,不被变革浪潮湮没,《汽车K线》发现,像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等中国汽车上市公司,在如此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员数量依然在逆势增长,以保障研发和技术开发进度,这变相的大幅提升了成本。但这不外乎是强化企业硬实力的战略动作,风物长宜放眼量。
除东风汽车集团没有公布研发投入,《汽车K线》统计的14家乘用车板块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40亿,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超过50亿元的有两家,分别是上汽集团和比亚迪;超过30亿的五家,加上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和广汽集团,研发投入超过10亿量级的近10家企业。
从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来看,除江淮汽车、北京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其余企业研发投入均未超过4%,但并不是说这些企业研发投入少,从营收来看,它们的绝对值还是比较高的。
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方面,则只有宁德时代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达到57.68亿元,同比增加106.46%;立讯精密紧随其后,为36.69亿元;而研发投入能超过10亿的只有4家企业。
更有意思的是,2022上半年,中国最赚钱的两家汽车业相关上市公司——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分别仅有1150.75万元和5.33亿元,与其他企业相比,不禁让人慨叹。
3、“矿主们的狂欢”阻碍中国汽车发展壮大
可是当一家营收只有143亿元,净利润却高达103亿元的锂业公司,碾压“宁王”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在这个艰难的时期,竟还真有躺着数钱的主角,其庐山真面目也透过财报尽数展现。
前面这组数字,意味着这个名叫天齐锂业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依靠“新的白色石油”,净利润率高达72.24%,是上汽集团的近33倍。
而作为“锂业双雄”的另外一家赣锋锂业,营收144.44亿元,虽然超过老对头,但净利润为72.54亿元,落后于天齐锂业,可净利润率依然超过50%。
看来,采矿就像搬运水,我们不造矿,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但却是一个相当暴利的行业。农夫山泉还要设计包装,搞营销,但矿主们应该连这些都省了。
要知道,在营收榜单前10名的企业中,《汽车K线》发现,多数净利润率只有2%~5%。
从净利润水平来看,锂业双雄与一家动力电池巨头,足以傲视所有汽车业上市公司。这三家净利润总和,几乎是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广汽集团、长城汽车和东风汽车集团,这5家中国最赚钱整车企业之和的量级。
所以,曾毓群在多个场合“大吐苦水”,也就可以理解。
不过,中国销量最大汽车集团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直接炮轰躺赢的“矿主”们。他表示上游锂矿等原材料价格暴涨(一年左右碳酸锂价格暴涨10倍),更令人不安……整车厂等中下游企业都在为上游的矿主打工,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压力,这种情况严重干扰了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按照一辆车电池成本40%~60%,以及现在每吨的锂盐价格,炒作资源价格,哄抬物价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规模化,不是什么好事。更重要的是,每年国家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消费的上百亿补贴,最后可能都到了矿主们的腰包,而非搞技术研发,制造更好的产品。纳税人的钱,这么花合适吗?
所以,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要坚决,且迫在眉睫。毕竟,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应该放手让新能源汽车产业自己站起来。
也难怪,同样的汽车公司不再纠结于纯电动汽车,而是进军混合动力技术,要么就是像广汽集团、长城汽车等,自己造电池,自己买矿,还有的企业,又开始重新研发燃油发动机。
《汽车K线》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绝大多数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公司都实现了盈利,而在亏损的18家企业中,该板块仅四家亏损,相比之下,乘用车整车板块亏损数量多达8家,其余则为商用车企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是主机厂有绝对的话语权,可现在却成了下游搞不过上游。谁让人家掌握着源头呢?但这对中国汽车业发展,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纳税人的钱,最终流入了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没什么研发能力的矿主手里。
附1:《中国汽车股2022上半年营收排行榜》附2:《中国汽车股2022上半年净利润排行榜》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