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临终前,为何让宋美龄连夜出逃?蒋介石日记揭开内幕

红色先驱 2024-10-29 09:18:27

1939年日军对蒋介石的老家浙江溪口奉化发动了大规模轰炸,蒋介石的原配妻子毛福梅在这场轰炸中丧命。

儿子蒋经国得知消息悲痛欲绝,请求父亲在老家为母亲立一座祠堂,以“纪念母亲的伟大”,但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无视。

此时的蒋介石经过西安事变被囚禁得宋美龄全力营救后,对宋美龄更加信任,为了顾及宋美龄的感受,面对儿子的请求,他选择了无视。

这在后来不仅成为了蒋经国心底的一根刺,也成为了他和宋美龄之间不和的根源所在。

而蒋介石也敏锐察觉到儿子和妻子之间的矛盾,并为此做出了努力。40年代初期,在蒋介石的努力下,蒋经国和宋美龄之间的关系也曾得到缓和。

但是在家族利益和所谓党国利益冲突时,宋美龄同蒋经国之间的矛盾又到了激化甚至不可调和的地步。

1948年,国民党经济崩溃,通货膨胀严重,官员贪污成风,老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蒋经国为改变这种现状,向父主动请缨,在上海掀起了“打老虎”(也就是打击巨商、富户、大官僚)行动。

打虎行动在短期内稳定了经济形势,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因为归根结底,蒋经国无法触动四大家族本身的利益。

“打虎”行动的落马者,孔祥熙长子孔令侃,在宋美龄的奋力死保下被释放。“打虎”失败,蒋经国黯然离开上海,无人再信他能力挽狂澜。

1949年国民党因贪腐而失去民心进而失去大陆,这样的惨痛,蒋经国始终耿耿于怀。

不同于可以被调和的家庭矛盾,政治立场上的对立,成为蒋经国和宋美龄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

这鸿沟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依然存在。

国民党退到台湾之后,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宋美龄尽管不再在政坛上担任要职,但是她还要在朝政中参与人事的决策。这引起了国民党内一些要员的反感,蒋经国本人对宋美龄的种种做法意见最大,但碍于其父蒋介石而敢怒不敢言。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后,蒋经国接班掌管大权,决心自己独当一面,开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时代。此刻,宋美龄在台美关系上仍居一言九鼎的地位,但其在台政治权力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已明显逐步受挫。

据蒋介石私人医生熊丸回忆:“经国先生与夫人(指宋美龄)对政治、外交的意见严重不一致。夫人便对经国先生说:‘好,如果你坚持己见,那就全由你管,我就不管,我要走了。’自此夫人便到美国纽约,一直都不回来。而经国先生的个性也很强,他决定的事情便一定要办到,所以也不大管夫人的意见。”

而有关于此,蒋介石生前其实早有预料,宋美龄没有生育子女,蒋介石认为是一大遗憾,蒋介石日记记载,为了巩固宋美龄在蒋家的地位,蒋介石立下遗嘱,嘱咐他的两个儿子,他俩只有一个母亲——宋美龄。

如此蒋介石还觉得不够,又亲自修订家谱,在他修订的家谱中,他的原配夫人毛氏也就是蒋经国的生母,变为蒋母的义女,而宋美龄成为他唯一合法妻子,他的两个儿子的合法母亲。由此足见蒋介石树立宋美龄在蒋家地位的苦心。

不过蒋介石去世仅5个月后,宋美龄即乘专机离开台湾,飞赴美国。1986年5月,也就是蒋经国过世的前两年,宋美龄曾有过一次返台,主要是出席台北举行的“蒋介石百年冥诞”纪念活动,并陆续发表长文“我将再起”、“所思所感”,被外界解读为宋美龄仍有志于政坛的呼风唤雨,但其实这时的宋美龄已经是年近九十的老人。

1991年宋美龄再次离台赴美,并从官邸带走了多达100多箱的行李,之后极少回台湾,长期居住于美国纽约直到去世。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