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庄子的《人间世》,方知人世间最牛逼的认知,是顺应本性生活

幻翠聊文化 2024-12-15 03:21:44

庄子真是一个洒脱的人。

有一回去见魏王,他就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去,魏王问他,何以穷困至此?

庄子毫不脸红,坦然地说,他只是没钱。

为什么没钱呢?

生活在无道之世,有道却不能行,这就是他贫穷的原因。

这话一说,还顺带将魏王讽刺了,由此可见,庄子,是真洒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所以,当你读庄子的时候,你会发现,庄子不会教你解决问题,而是教你消除问题。

消除问题,人走出问题,超越问题,不在问题之中,那又何必去想着怎么解决问题?

我们之所以觉得人生有那么多问题,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自找麻烦,自己去沾染问题。

在大多数人都将目光放在“有用”上面,拼命想让自己变得有用的时候,庄子却看见了无用之用,我不和你们争有用了,因为无用也很好,他甚至还看到了有用的害处,有用的树被砍了,有用的人累坏了。

因此,庄子发出天大的感慨: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因此,读庄子,往往能让你从这充满世俗气息的世界里跳出来,去吸一吸自由的空气,别人劝你要活得成功,庄子不说这些,他只是不断告诉你,别去追求那些虚的东西,顺应本性而活就好。

01

人间就是一个名利场,充满各种诱惑,人的许多抱负和理想都需要在其中完成。

这就是我们跟这个世界最紧密的联系,我们只能在这个世界完成我们的人生。

因此,学会和世界相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颜回向孔子辞行,孔子问他要去哪里?

颜回说要去卫国。

为什么要去卫国?因为卫国国君昏庸,百姓受苦,颜回想去拯救天下,救民于水火,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孔子听后,用嘲讽似的语气‘嘻’了一声,然后说:

你去了恐怕会没命的。

为啥?

推行道不宜繁杂,繁杂会产生纷扰,纷扰多了就会产生忧患,忧患多了就难以救治。

他还告诉颜回: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保全不了,自己尚且不能使自己脱离忧患,还怎么去济世救人?

讲完这些,他又告诉颜回说: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道德沦丧,就是因为人们沽名钓誉,人们争强好胜,于是就有了智慧和愚笨的差别。

名利,就是人们相互倾轧的原因,人们所知道的知识,就是他们争夺名利的手段。

在庄子看来,名声和知识,都是凶器,不可推行于世。

这世间如此纷乱,人们利来利往,为了名利,拼命劳累,甚至互相欺骗,学会了虚伪欺诈,最终因为追求名利,不仅伤害了自己的真性,还让自己一辈子浑浑噩噩。

昔日,夏桀残杀关龙逢,纣王挖了自己叔父比干的心,关龙逢和比干都是修身立德的人,很是在乎自己的名声。

在举世皆浊的时代,他们照亮了罪恶,因此惨遭杀害。

这就是爱好名声的后果。

你名声不好,就背负骂名,你名声好,就引来嫉妒,招来迫害。

追逐名利,结果就是这样。

02

可名利这东西,即便圣人都很难超脱出来。

因为即便是圣人,他们也生活在这被名利充满的世间。

孔子觉得,颜回也不能超脱。

既然不能超脱,那该怎么面对?

颜回说:

外貌端庄,内心谦虚,尽力做事,意志专一。

可是在孔子看来,这也不行。

为什么呢?

因为卫国君王骄横跋扈,喜怒无常,平常人都不敢、也不会违逆他,他也不允许任何人违逆他。

这样的人,很难听进去别人的建议。

颜回继续说:

那我就保持正直,但表面上却对他恭敬。

内心正直,是守住自己的天性,不被名利污染,外表恭敬就是做得和其他人一样,规规矩矩,该做什么做什么。

可是,这样做虽然不至于遭受罪责,却也不能改变什么。

颜回没有办法,就问老师,那该怎么做?

孔子说:

你斋戒完,我再告诉你

颜回很穷,几个月没有食荤吃肉了,他问老师,这算不算斋戒?

孔子说,这是祭祀上的斋戒,不是精神上的斋戒。

什么是精神上的斋戒?

精神集中,不要用耳朵去听,要用心去感受,不仅要用心去感应,还要用“道”去理解。

耳朵只能听到想听到的声音,内心也只能感受事物的种种迹象,而“道”却包容万物,,当你清除了内心的杂念,让心灵干净如虚空,就算达到了精神上的斋戒。

颜回很快就理解了心斋:

在此之前,有一个实实在在的颜回,可是现在,却觉得没有一个实在的颜回。

孔子实际上就是想告诉颜回,保持内心的干净虚无,用空明的心境去看待万物,如其所是,不加自己的评判,也不去期待什么,这就是最好的处世方法。

庄子说:

为人使易伪,为天使难以伪。

就是说,顺应世俗,容易产生虚伪,容易脱离实际,顺应自然,就不会脱离真实。

这世间那么多虚伪欺诈,就是因为人们不再“自然”。

03

可是,人既然生活在这世间,又该怎样“独善其身”呢?

叶公子高深知名利的危害,他将要出使齐国,还没去,心里就有了许多忧虑,事情办不成,会遭到国君的惩罚,事情要是成功了,也会忧喜交集产生病患。

怎么办?

孔子说:

天地之间,有两样东西,人们不得不遵守,一是天命,二是道义。

敬爱父母,这是天性,在哪都一样。

忠于国君,这是人为的道义。

虽是人为,可天下之大,都在国君的统治之中,走到哪儿,都得遵守。

可是注重自我修养的人,外在的悲哀和欢乐都不能影响他,他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安之若命,安时处顺。

因此,最好的处事方式就是,遇到事情的时候,把握真情,不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加在事情上,如其所是,像一面镜子一样,将事情原原本本地反应出来。

在这世间,很多人看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有了自己的色彩,因此他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而不是事情的真相。

我们看事情的时候,一旦带上个人好恶,看到的就永远只是自己想看到的,听到的,永远只是自己想听到的。

当你带着情绪去传达某些东西的时候,离真相也就越来越远了。

实际上,我们和自己相处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你内心不空明,混乱复杂,这个世界一定会还你混乱复杂。

04

现如今,可谓是处处内卷,到处内耗。

很多人都在自己的眼睛里刻上‘有用’,做什么都得看看有用没用,看什么都得看看有用没用。

怕没用,怕失败。

然而,并不所有人都要‘成功’,也并不是所有事都要‘有用’。

有个木匠,行至曲辕,看见一棵巨大无比的神树,这是一棵栎树。

栎树有多大呢?

树荫可以遮蔽数千头牛,树干有百尺之围。

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参观这棵树,可是木匠却看也不看就走了,他的弟子看够了,就赶上问木匠,我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树,先生为何看都不看?

木匠说,那棵树是无用之物,什么也做不了,难以成材,没一点用处,所以才能长这么大。

木匠回来后,做了一个梦,梦中,栎树对他说:

你拿什么东西跟我比?

它告诉木匠,有用无用只是相对的,那些会结果的树,果实成熟之后,大枝被折断,小枝被拉扯。

果树之所以受苦,就是因为它有用。

还有其他有用的树,还没长大就被砍了。

它追求无用很久很久,中间也差点死去,最后才发现无用之用,因此活了这么久,长得这么大。

最后,栎树还说,大家都是自然界的事物,怎么能用这种方式去看待事物了,你这快接近死亡的凡人,哪里会懂得无用的道理。

木匠醒来后,说出了他做的梦,他的弟子奇怪地说:

自己希望的是无用,怎么能做神树呢?

木匠说:

他保全自身的方式与众不同,不能用常理去看待。

在庄子看来,世间万物,最高的目的就是保全自身。

“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也是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可是人生在世,大多数人往往是自己都没照顾好,就不得不照顾他人。

05

世人都盯着有用的好处,庄子却看见了有用的害处。

宋国有个叫荆氏的地方,很适合种楸树、柏树、桑树,这些树都是有用的。

树长到一两把粗,就被砍去做系猴子的木桩。

长到三四围粗,便被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砍去做梁。

长到七八围粗,达官贵人富家商贾便砍去做棺木。

因此,这些有用的树,不是早早夭折,就是中道而崩,不能安享天年,这些,都是因为它的材质有用。

而南伯子綦在商丘一带游玩,看见一棵大树,奇大无比,可以荫蔽上千辆马车。

他很奇怪,这是什么树,竟然能长这么大,抬头一看,树枝弯弯曲曲,不中规矩绳墨,什么也做不了,再看大树的树干,从树心到树皮都裂开,也做不了棺材。

用舌头舔一舔树叶,口舌溃烂,闻一闻气味,让人昏沉。

总之,这棵树没一个地方是有用的。

南伯子綦感叹说:

这真是一棵没用的树,所以才能长这么大。那些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人,大概也像这棵树吧。

树因为无用而保全了自己。

然而,这世间的人,却总是害怕无用,因此拼命追求有用,而大家所理解的有用,也很简单,就看能不能赚到钱,就看能不能获得更多物质。

为此,他们劳损自己的身体,损耗自己的心神,使自己失去真性,一个人的时候内耗,一群人的时候内卷。

就像梭罗感慨的,人们拼命劳动赚钱,就为了生病的时候能有钱看病。

当然,寻求无用,并不是什么也不做,树要长大,依然要深深扎根,去吸收自己需要的养分。

以无用之心,做有用之事。

事情做好了,心里没有那些杂念,就会自在。

06

庄子说: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确实,我们只看到有用,什么东西都用物质去衡量。

前几年,读书无用论很是流行,读了很多书,最后工资和初中毕业的人一样,在很多人眼里,读书就无用了。

可是读书,会让你在物质尺度之外,感受到精神的尺度,能让你在有限的物质世界之外,看到一片更广漠的原野,生命会在上面驰骋。

我们追求有用,是因为物质能满足我们的某些需求,然而,即便有了物质,很多人也过不好这一生。

毫不客气的说,当今世界,不缺物质,没有饿死冷死的人,但却有有许多内耗、内卷而死的人。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

那些爱马的人,用精美的框子去装马粪,又精心处理马尿,这是爱马。

这时候,蚊子来叮咬马儿,如果不合时宜地去拍打蚊子,就会吓到马,从而让它咬断口勒,撞毁笼头,磨碎肚带。

这就是适得其反。

人生在世,好多事情也是这样,明明是想对自己好点,可是心中的焦虑和欲望却如同那蚊子,你明明是想拍蚊子,最后反而伤了自己。

一个只看到有用的人,是没法过好这一生的,因为他会将世界万物放进自己的尺子去衡量,而不是用心去享受。

07

人,一撇,一捺。

简简单单,顶天立地,在天地之间,饮食五谷。

物质生活始终都是基础,庄子虽然大谈无用,可是庄子也不能不吃饭,所以他去借粮食,借不到的时候,也还讲故事讽刺别人。

但我们之所以喜欢庄子,恰恰就是因为他在“有用”之外,开辟了一片广大的天地,在这个讲究有用的世界里,道德是约束人,道义是约束人,处处都是问题。

于是,大多数人的烦恼,净是怎么变得有用,怎么变得成功,怎么变得更富有,可是庄子不想这些,他想的是,我要怎么才能活得更好,我的自然天性是什么。

最后,他发现,顺其自然,顺应本性。

当你跳出了那个二元对立的世界,你的世界会变得更平静。

当你真的能顺应本性而活,你就不必担心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不符合规矩,因为那时候,所有的规矩都不再是规矩,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因此,重要的不是每天想着怎么解决问题,问题是解决不完的,重要的是怎么消除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必去解决什么。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解决外在的问题,而是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

文|不有趣灵魂

1 阅读:38

幻翠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