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近代杰出人物简介(第五篇)

于禁说过去 2023-11-10 05:54:01

卢庆骏(1913年8月15日-1995年7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县(今镇江市),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和导弹与航天技术专家。在从事教育工作的30年里,为培养科技人才作出了卓著的贡献。60年代初开始从事导弹试验学,可靠性和精度分析工作,为之做了大量的奠基性的、开拓性的工作。在氢氧发动机研制中,他深入实际,用可靠性理论指导研制,这一项目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是中国航天战线上一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宦德胜(1914年-1948年7月14日),江苏省丹阳县建山乡高桥村人。1937年参加管文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加入共产党,任高桥村党支部组织委员,次年任丹六区区委书记。1941年任山南县委组织部长,发动群众,镇压为害人民的汉奸、汪伪特务。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北撤,任丹阳县党的特派员。1948年7月11日,他带领武工队隐蔽于黄墟镇东南八亩山,因坏人告密,14日清晨陷入敌人重围,宦从容指挥,掩护同志分路突围,不幸身负重伤,遂将所带秘密文件吞入腹中,最后壮烈牺牲。

杨惠敏(1915年3月6日-1992年3月9日),江苏省镇江市人。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加入上海童子军战地服务团。10月28日夜间,杨惠敏将一面12尺长的中华民国国旗裹在身上所穿着的童军服底下,冒着战火危险自公共租界出发成功泳渡苏州河,并获得谢晋元的接见将国旗送至四行仓库。事后又携带了一份四行仓库守军人员的名单返回公共租界,当时名单上共有800个人名,因此被称为“八百壮士”。所送至的国旗隔天在四行仓库屋顶升起,大大地鼓舞振奋了守军士气与隔岸观战的民众,并获得当时驻扎在租界内的世界各国媒体之赞扬。

陈怀民(1916年12月25日-1938年4月29日),江苏镇江人,抗日烈士。1938年武汉"4.29空战"中,时任第4航空大队第21中队飞行员的陈怀民,在身受重伤,油箱着火的情况下,没有跳伞,而是驾机撞向从后面扑来的敌机。陈怀民曾经说过:"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

于丁(1916年-2019年1月12日),原名束荣祖,是江苏镇江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中原突围、临汾、晋中、太原、扶眉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装甲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直属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办公室主任,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坦克技术学校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2015年9月2日,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胡文杰(1916年-1949年5月15日),江苏丹阳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组织青年参加游击队抗日。1938年2月参加新四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文书、连指导员、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委等职。1948年4月,任苏中第二军分区六团政委,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九军八十七师二五九团团长。4月,率部参加渡江战役。5月中旬,率部参加上海战役。5月15日,在攻打月浦镇战斗中,光荣牺牲。

李佩(1917年12月20日-2017年1月12日),江苏镇江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语言学家,中国早期回国专家,“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夫人。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英语教授,为外语教学和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7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李佩星”。

钱冬生(1918年12月23日-2016年9月1日 ),江苏镇江人。桥梁工程专家,我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开拓者之一。历任唐山铁道学院副教授、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桥梁教研室主任,铁道工程系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长期潜心于桥梁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在钢压杆理论、钢结构疲劳、大跨悬索桥等技术领域成果显著。在铁路桥梁工程设计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熙年(1919年4月26日~1969年5月23日),江苏镇江人,采矿学专家。1938年考入重庆大学矿冶系,次年转入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即交大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于1942年毕业。1945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留学,1947年3月获得硕士学位。1948年回国后,曾任南京煤业总局、萍乡矿务局工程师、唐山北方交通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调入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任三级教授、采矿系系主任、采煤方法教研室主任、北京矿业学院院务委员、煤炭部采矿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煤炭学会常务理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煤炭学报常务编辑。

束纫秋(1919年7月26日-2009年年3月19日),江苏丹阳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进步文学活动。上海解放后,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文艺工作部从事宣传、文化、新闻出版领导工作。1957年6月调任《新民晚报》副总编辑、总编辑;1976年后出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辞海》副主编,负责完成1979年版《辞海》的修订和出版,获国家图书奖。1981年起主持《新民晚报》复刊筹备工作,任党组书记、总编辑。2001年主编出版《中国晚报学》,填补中国晚报学术史空白,获上海社会科学类读物一等奖,倾一生心血为上海新闻出版事业和中国晚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大家有知道的近代名人,欢迎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

0 阅读:3

于禁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