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新郎李光耀站在一酒店的礼堂中央,他举起酒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来在座的各位来宾说:“我想和同一个女人结婚两次,这不犯法吧?”
此话一说,宾客们不仅没有感到吃惊,还大笑着对他报以掌声,李光耀为何要和同一个女人结婚两次呢?他的结婚对象又是谁呢?

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出生在新加坡一个颇有社会声望的华人家庭中。从晚清同治三年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告别家乡,独自远渡重洋到新加坡谋生算来,李光耀已经是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第三代华夏客家人。
李光耀的这个名字是他父亲李进坤给起的。这个名字的意义也就是字面意义:光宗耀祖。
家人们会给李光耀起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名字,就说明他们把振兴家族的重担放在了李光耀的肩膀上。
自李光耀呱呱坠地,祖父李云龙就踏上了为孙子教育奔波的道路。他不辞辛劳,四处寻找人脉,不惜耗费心力,动用各种关系,只为给孙子联系当地最著名的学校。
在李光耀8岁那年,李云龙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彼时,李光耀正在华文小学念书,然而李云龙认为时机已成熟,应让李光耀转向更能接触西方教育的环境,就这样,李光耀结束了华文小学的课程。

那天,李云龙亲自驾驶着小汽车将李光耀送进当地一所颇有名气的英文学校就读。
李光耀没有辜负家人的厚望,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每门功课都名列前茅,赢得了各科老师的嘉勉。
很快,他就拿着奖学金踏入新加坡莱佛士学院的大门,而这所学校的学生的终极目标便是英国剑桥大学。
1939年,李光耀拿着一堆奖品和奖状从莱佛士毕业,家人看着他几乎完美的成绩单,最终还是决定送李光耀去剑桥念书。
谁也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为进入剑桥而做准备的时候,二战开始了。随着战争的发展,新加坡被日本占领,物资短缺,通货膨胀的现象开始出现。
这场战争的出现直接阻挡了李光耀踏入剑桥的脚步。直到二战结束后,李光耀才有了重新进入剑桥学习的机会。

1945年的一个周末,重回莱佛士学院补习功课的李光耀来到市里一家图书馆学习。就在他兴致勃勃地阅读时,听见后面传来一阵清晰的脚步声。
李光耀扭头一看,一位身穿淡红色连衣裙的女子出现在他的面前。李光耀看着她的眼睛,总觉得这位女子很面熟,他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见过?
于是,李光耀主动开口询问:“同学,我们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见过?”
被李光耀这么一问,对面的女生“噗呲”一声就笑了,开玩笑地说:“你还真是贵人多忘事,这么快就把我给忘了!”
被她这么一说,李光耀想起来了,几年前他们曾在一起讨论过邱吉尔。
“你是柯玉芝!”
“你是李光耀!”
两人一致的话语声把他们彼此拉回六年前。

当年,他们都是莱佛士学院的高材生。在一次颁奖典礼后,李光耀见同样获奖的柯玉芝一脸闷闷不乐的样子,便走上去关切问道:“怎么了?”
“我爸爸问我毕业后准备去哪里上大学,可我一时答不上来。” 柯玉芝说。
“总该有个自己的打算吧?”李光耀问。
“暂时没有想法,你帮我规划一下好吗?我的第一志愿是法律。”
柯玉芝的回答让李光耀略微吃惊,因为他自己的第一志愿也是法律,这是遇到对手了呀!
“你准备当法官吗?” 李光耀问道。
“我不准备当律师!” 柯玉芝非常肯定地回答道。
“我建议你去剑桥大学读书,那里的法学专业世界一流,你与其在新加坡着急,不如到英国去活动,我也准备去呢!”
李光耀的话让柯玉芝眼前一亮,她成绩不差,剑桥确实可以考虑一下。

就这样,李光耀和柯玉芝便约定一起去剑桥上学,只是突如其来的战争打断了他们的计划,直到6年后的再次相逢,关于梦想这个话题才又卷土重来。
后来,他们的故事就在剑桥大学展开了。
虽然柯玉芝比李光耀大两岁,虽然李光耀的家境不如柯玉芝好,但是这些外在因素并没有阻止他们相爱。
那年圣诞节假期,李光耀和柯玉芝瞒着家人在英国秘密结婚,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柯玉芝把白金戒指用项链串起来,戴在脖子上。
结婚后,李光耀和柯玉芝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他们开始有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在共同的努力下,夫妻二人顺利拿到各自的学位,取得律师资格。
李光耀的志向并不在英国,他的志向在新加坡。20世纪40年代后期,李光耀就开始致力于为争取新加坡民族与国家独立斗争的伟大事业。

什么是爱情的最高价值和表现,那就是彼此在生活中互相照顾,事业上互相扶持。
柯玉芝愿意陪李光耀回新加坡发展。
当年在英国没有条件,所以李光耀没能给柯玉芝一个婚礼,但是回到新加坡后,李光耀还是把婚礼安排提上日程,别人有的,柯玉芝也要有,他不愿意她受委屈。
于是,就出现了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新郎李光耀要和柯玉芝再结一次婚。
结婚后,两人的生活既稳定又忙碌。
1952年,李光耀因为代表“新加坡罢工的邮差”与政府谈判而名声大噪,从而走上从政之路。在这期间,家里的大小事就落到柯玉芝身上。
她支持丈夫的事业,所以既要照顾孩子又要为李光耀出谋划策。

李光耀很怕热,容易出汗,每次演讲完之后都汗流浃背。细心的柯玉芝就在李光耀出门前,专门为他准备舒适透气的棉质衬衫。
柯玉芝不仅是一位细心体贴的妻子,还是一位面面俱到的母亲。他们有三个孩子,从小柯玉芝就教育孩子要言行有礼,不要因为父亲是总理而沾沾自喜。
曾经,你为我指出一条明路,如今,我用余生陪伴你度过漫长岁月。
后来,在夫妻俩的共同治理下,新加坡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从一个又脏又乱的烂摊子,变成一个社会稳定、犯罪率极低的国家。
可惜的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2008年5月,柯玉芝身患重病,两年后,89岁的柯玉芝因病逝世。
在柯玉芝的葬礼上,李光耀哽咽说道:“63年共度的时光,留下很多珍贵的回忆。如果没有她,我不可能成为我,我的人生会完全不同。”
这大概就是相濡以沫的真实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