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酒瘾,一测便知?有这5种表现的人,说明“酒瘾很深了”!

思枫评养护 2025-02-11 22:38:3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明明平时不怎么喝酒,可一旦不喝,就浑身难受。”如果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很可能已经陷入了酒精依赖的陷阱,而自己却毫无察觉。

酒精成瘾的隐蔽性,常常让人措手不及。许多上瘾的人并非每天酗酒,也没有明显的酒鬼形象,却在不知不觉中,走向酒精控制人生的深渊。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在意识到问题时,已经难以挣脱。这不是夸张,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为什么酒精会让人上瘾?

酒精成瘾的本质,是大脑被劫持。当酒精进入体内,会影响大脑的“奖励系统”,刺激多巴胺(一种让人感到快乐的神经递质)的释放,带来放松、兴奋的感觉。

简单来说,酒精会让大脑误以为“喝酒=快乐”,从而促使人不断重复这种行为。一旦长期饮酒,大脑的这种“快乐机制”就会发生变化,酒精的刺激成为获取快感的主要途径。

这时,即便不喝酒,身体也会因适应了酒精的存在而出现不适,如焦虑、失眠、易怒,甚至手抖、心悸等。这就是酒精依赖的表现。

酒瘾的隐蔽性,往往等到发现时已经“完了”

提起酒瘾,很多人会想到影视剧里那种烂醉如泥、精神恍惚的形象,但事实上,大多数酒精依赖患者,外表看起来并无异常。

他们可能是每天应酬的职场精英,也可能是每晚喝点小酒助眠的普通人,甚至可能是认为“自己没瘾”的人。

很多人成年后才开始喝酒,起初只是偶尔一杯,后来变成固定的饮酒模式,比如每晚睡前一杯红酒、周末固定小酌。

直到某天,他们发现自己**“想戒酒但做不到”**,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这时,酒精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想象。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是美国知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他在文学生涯中创造了诸多经典作品,但晚年却深受酒精所害,甚至导致抑郁症加重,最终选择自我了结。

他的经历再次证明,酒精上瘾并不一定表现在“酗酒”,而是潜移默化地控制人的生活。

酒瘾的 5 大表现,你中了几个?

不喝就难受——哪怕不醉,也总觉得少点什么,甚至心情烦躁、坐立不安。

饮酒量逐渐增加——从一杯变两杯,再到更大剂量,才能获得原本的满足感。

喝酒成为日常习惯——下班后、聚会时、周末,任何场景都需要酒精参与。

尝试减少饮酒但屡屡失败——想戒酒,却发现自己总有各种理由破戒。

身体出现酒精戒断反应——不喝酒时,会有焦虑、手抖、心悸、出汗等不适感。

如果以上 5 条,你中了 2 条及以上,就要警惕了,这可能是酒精依赖的前期信号,而超过 3 条,说明酒瘾已经很深,必须尽快采取措施。

如何测试自己是否已经上瘾?

酒瘾检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断酒挑战”:连续一周滴酒不沾,观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如果你很轻松地完成,说明问题不大。

如果你觉得不适,比如情绪低落、失眠、易怒,甚至渴望酒精,那就说明你的身体已经适应了酒精的存在,形成了一定的依赖。

若一周内多次忍不住喝酒,甚至觉得“坚持不喝”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那么情况就比较严重,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还有一个国际通用的AUDIT(酒精使用障碍筛查测试),由 10 道问题组成,能够更科学地评估一个人的酒精依赖程度。有疑虑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并测试。

如何戒酒?切忌“硬戒”!

如果已经出现酒精依赖,不要盲目“硬戒”,否则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戒断反应,比如失眠、幻觉、癫痫等。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减少饮酒量,同时调整生活方式,让大脑重新适应无酒精的状态。

几个关键建议,培养替代习惯:用运动、阅读、社交等活动填补喝酒的时间。改变社交模式:减少酒局,应对压力时寻找健康的释放方式。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难以自控,可以找医生或戒酒互助组织,如“匿名戒酒会”(AA)。心理调整:认清酒精的危害,不给自己找借口。

酒精上瘾,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而戒酒,也需要同样的耐心和毅力。

如果你已经有了酒瘾的迹象,不要等到身体发出更严重的警告再去后悔。现在,就是最好的改变时机。

文献来源:

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酒精与健康状况报告》

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

中国 CDC《2023 年中国居民健康饮酒指南》

0 阅读: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