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没前途、躺平太极端,我的“精神返乡”了解一下?

ECO新势 2021-06-15 09:11:52

特邀嘉宾:初原作创始人 大刚

作者:炯炯

编辑:木林森

有一种人云亦云的说法叫做,“离开了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这个观点的初衷似乎是告诫年轻人莫要自大,多以敬畏之心审视工作。

不过在996、内卷、高房价的背景下,原本善意的引导却变成一道“紧箍咒”。

“苟在大厂”、“降低欲望”、“猥琐发育”成为了年轻打工人的常态。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思考路径形成了一个“怪圈”,越往后似乎越会觉得无力挣脱,直至最后彻底失去主动权,只能在每次裁员潮到来时默念“老天保佑”。

今天1WHY西柚时间的主人公大刚也曾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他通过一系列“自救”最终放下“北京户口”的执念,与哥们回到故乡挖掘商机,成功创业圆了儿时梦想,

在他的故事里你会发现,比起股票、期权、年终奖,大城市、大平台提供的眼界、格局和思维方式才是化解“无力感”的灵丹妙药。

1

打工无望亦不想躺平,我是怎样自救的?

2014年大学毕业后我走出校园,告别一起生活了四年的同学。如同全国几百万的毕业生一样,在9月这个难以忘记的季节,我义无反顾地走进了社会这所大学。幸运的是,我很快被一家央企看中,成为这里的一名正式职员。

前三年,我被外派至安哥拉负责石油勘测。虽然远在异国,但人生正是当打之年,也就没有计较许多。万幸的是,这里的工作节奏和我的校园生活如出一辙:除了工作就是去超市购物,其他时间基本上三点一线,全部在公司生活区度过。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楼管,晚上可以尽情上网而不必担心拉闸断电。

央企的工作薪水一般,但对我来说有一个致命诱惑:那就是帮我解决了无数北漂的烦恼——北京户口。按照原本的设想,接下来我会和身边的同事一样组建家庭、生儿育女、退休享受天伦之乐。

可是我低估了一个变量——钱。

尤其是在结束外派返回北京办公后,我愈发意识到这个变量带给生活的冲击。

高昂的租房成本、职场社交必备的娱乐消费、生活最拮据时竟要计算抽烟的频率...桩桩件件都让我对未来产生了“无力感”,甚至想也不敢想“买房”二字。几个合租的室友似乎也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下班回来总是一脸疲惫,连打个招呼的精神都没有。

这个阶段我的精神支柱是入职后不久老板的一句话:“像你们这些毕业能来央企工作的人肯定会买得起房,只是时间问题。”

孩子的出生,打破了我不切实际的自我麻痹。

看着小生命一天天长大,我的第一反应是,再苦再累都要让他“赢在起跑线”。我自信,无论多么不适应,为了孩子也能像别人一样撑下去。为此,我更换了工作,试图通过跳槽为孩子积累到更多资源。

可是没过多久,我看着银行余额展开了第二层思考:如果我的觉悟和拼尽全力,都跑不出这个“死循环”,凭什么认为孩子能够在这个循环里变得更好呢?人生苦短,倾尽毕生之力只为给孩子多加一块“垫脚石”,真的有价值吗?既然我不想让孩子走上鸡娃之路,何苦执着于阶级跨越本身,而不是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我能身体力行完成一次创业,哪怕失败,也能拥有更多谈资为孩子给予方向指引。

想到这里,我的心飘回了乌兰察布。我开始思考,如何运用我在北京、在央企的认知与人脉,用一次“精神返乡”创造新的可能性。

2

我的“精神返乡”,情怀、冷静与眼界缺一不可

关于创业这件事,细数起来是绝对的偶然。但只有我知道,这之于我,是必然要经历的一件事。

记得上学时,我和发小们一起畅玩大话西游。那种兄弟们腻在一起无拘无束的感觉,是最美好的回忆。当时大家就说过,以后毕业要继续在一起做事情。这群人都相信,只要在一起就所向披靡。

奥运会那年,是大家伙最后一次相聚。哥们几个约好结伴骑行300公里,去北京最后创造一段记忆然后各奔东西。非常遗憾的是,我因为学校的志愿者活动错过了这次邀约。也是从那时候起,心里那团火就埋下了。

萌生创业打算后,这团火也就越烧越旺。我相信,只要自己在群里振臂一呼,哥几个绝对会来“共襄盛举”。可是仅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我需要一个切入点,一个能为乌兰察布注入增量价值的方向。

2019年6月的一个极其普通的下午,我无意中得知,一位连续创业的好友开了一家日式烧肉餐厅。这么一个看起来如此简单,却又机缘巧合信息,激发了我对未来的幻想。

日本料理食材自然、颜色鲜艳、器皿多样,视觉上也会有种高级感。而且材料和调理法还会重视季节时令变化,一道菜一年四季都需要顺应季节采用不同的烹调法和摆盘。

这种新颖而不失品味的餐饮方式,如果来到我的故乡,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大城市司空见惯的日式烧肉,在我的家乡却是一片空白。

接下来,我约来朋友见面,详聊有关日料餐厅的创业商机。希望他分享一些一线创业者的经验。但我听到的,是对方的质疑,他并不看好日式烧肉在下沉市场的表现。

虽然这多少影响了我的创业积极性,但这盆冷水还是警醒了我。我决定做两手准备,一是深入好友的餐厅调研学习,二是重新审视把项目带回乌兰察布的可行性。

在思考乌兰察布的市场潜力时,我在央企工作时学会的“宏观视角”起了作用。

我没有第一时间回家实地考察,而是借鉴了麦肯锡的《中国数字消费者的现代化之路》研究报告,又翻阅了不少智库对下沉市场的推论。

这让我惊喜地发现,在乌兰察布做日式烤肉竟然是个巨大商机:大趋势上,下沉市场用户的闲暇时间较多,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市场容量方面,超过全国面积97%的土地上坐落着三百个地级市,三千个县城,四万个乡镇,六十六万个村庄,三线以下城市及农村地区共有约10亿人,相当于三个美国的总人口规模。

以乌兰察布为例,当地饮食文化以肉食为主,高品质烤肉有生存空间。当地消费者对日式烤肉的认知几乎为零,但韩式烤肉九田家还是实现了近百元的客单价。举一反三,我的日式烤肉也能找到对应客群和生存空间。

于是,我的创业野心也从“开一家日式烤肉店”进阶为打造“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连锁品牌”。

我愈发相信,这个项目能为自己创造理想的生活节奏,也能让身边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3

哪有什么一帆风顺,创业唯有见招拆招

我的创业人生自此拉开了帷幕。

到了这个阶段我才发现,很多问题是“思考阶段”根本想不到的。

在团队组建阶段,我充分学习理解了朋友北京门店的经验教训,包括供应链渠道也进行了打通。然而开业前夕我发现,真正的困难在于专业厨师招聘和菜价制定上。

前者是因为,很多师傅听到内蒙古,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交通不便、养羊喂马的草原生活,既不看好前景也怕水土不服。后者是因为低线城市的用户对价格敏感,如何控制利润弹性和市场接受度的平衡需要不断摸索。

而最让我苦恼的矛盾在于,自己和餐厅现场管理者的理念分歧。几个好友过了创业激情期后,认知差产生的隔阂不断引发着“小插曲”。“义不经商”是我痛苦的领悟,最后的处理方式是,找到一个格局相似靠得住的大股东作为现场管理者,充分给他权利。

好在上述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餐厅也逐渐走上正轨。经过内、外部的管理提升,餐厅不仅菜品质量大大提升,也逐渐有了了一支高效的团队。如今,餐厅已经实现盈利。团队效率的提升,也让人力成本降下来。

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下沉市场的巨量消费需求和市场开发,成为一、二线城市打工者“精神返乡”最大的底气。如今看来,我当初的认知和创业选择,并没有错。

创业的路上,也许遇到的,并不全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由职场义无反顾踏入创业圈的人。一定的试错成本似乎是必须要付出的。但坚持对“可能性”的探寻,明天的阳光便会更灿烂。

现在,我的目标又向前进了一步:把初原作打造成一个往中国西部走的,内陆地区日式餐厅的标杆。至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唯有见招拆招。

4

成为“局外人”后,世界豁然开朗

坦率说,我的“精神返乡”初衷很功利,那就是带着我在大城市里所有的见识、资本、憧憬,回到四线城市的家乡,开启我的创业梦想。

随着餐厅蒸蒸日上,我的心态发生了巨大改变。虽然依然在北京上班,但那种无以名状的焦虑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餐厅前景的具体思考。

这种“松弛感”让我每天早上都元气满满,不再对前途感到发愁,还会忙里偷闲锻炼身体。因为我知道,自己已经有了退路,只要餐厅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我就能在合适的时候“肉体返乡”,收获我为自己闯下手的的“第二人生”。

闲暇之余,我既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又为那些身心依然处于“局内”的朋友而忧虑。尤其是当我看到身边人,做业务员的,送快递的,似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为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奔波上时。我觉得我的创业选择,又多了一项使命:尽自己最大能力,把“有缘人”带向精神返乡之路,一起共创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不仅仅是为生计奔波。

我的另一个感慨在于,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以及下沉市场的巨大空间,为我们这些来自一、二线城市的“精神返乡”者,提供了真正的认知升级和创业源动力。与此同时,包括我家乡在内的三、四线城市,甚至村镇地方政府,提供的优越创业扶持及创业环境,大大提升了来自城市返乡青年的创业信心。

记得在央企工作时,我无数次地想要冲动离职,拥抱“躺平”牵手“诗和远方”。只是我的情况不允许自己任性,在经历了痛苦的自我剖析后我得出了结论:很多时候跑不动、拼不动了,并不是能力问题亦或是不够努力,而是选错了方向,或者说压根就没有方向。

如果你在同一平台太久却始终无法脱颖而出时,先不要意气用事。要学会转变思路,从“存钱”到积累北上广特有的“无形资源”,这才能为生活创造出第二曲线。就像我自己,若不是央企给我的视野提升、不是在北京积累的朋友圈资源、如果不是跳槽带来的工资增长,我的创业根本无从谈起。

如果你和“过去的我”陷入了相似的困惑中,希望我的现状能够给予你启发。

0 阅读:26

ECO新势

简介:与你息息相关的新经济与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