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心理恐惧什么样?看个真实的案例:
心理疏导在口吃矫正中确实占据核心地位,但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太过片面了。他们认为口吃心理问题就是害怕口吃,以为只要喝点“鸡汤”,给自己打打气,就能轻松过关。
口吃心理问题就像个“万花筒”,每个人的表现都各不相同,它涉及口吃恐惧的淡化、口吃预感的消除、口吃挫折的安抚,以及口吃认知的重建等多个方面。

1、为什么口吃会带来恐惧?
你站在众人面前,准备发表一场精彩的演讲,但心里却有个声音在说:“万一我口吃了怎么办?”这种对特定人或场景的紧张感,就是恐惧点。它可能是某位领导、老师、长辈,也可能是人多的时候当众讲话、接打电话、面试、开会发言,甚至是某些特定的难发音字词。恐惧点的根源在于我们对口吃的恐惧和抗拒,尤其是在重要场合,这种恐惧会被无限放大。
小时候,我们可能并不太在意口吃,但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化程度加深,我们开始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口吃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发展。于是,恐惧点就像一道无形的墙,阻碍了我们自由表达的路。
如何淡化恐惧点?淡化恐惧点,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步:调整对恐惧点的认知
很多时候,我们对恐惧点的恐惧源于主观判断,而非客观事实。比如,你觉得跟领导打招呼时口吃,领导就会对你产生负面看法。但实际上,领导可能只是觉得你有点紧张,仅此而已。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调整这种主观判断,用更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恐惧点。
第二步:观察口吃发生后的外环境反馈
口吃发生后,我们往往容易陷入自责和自卑中,忽略了外界的真实反馈。其实,很多时候外界的反应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因此,当口吃发生时,不妨试着去观察周围人的表情、言行,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太在意你的口吃。这种观察有助于我们打破主观判断,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口吃问题。

淡化这些恐惧点,实际上很简单,就是通过心理暗示和事件冲突,增加我们的承受能力和接受态度。这就是系统的脱敏训练。
心理脱敏
在面对恐惧点之前,我们可以先进行想象脱敏。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全身放松,然后在脑海中逐步构建恐惧点的场景。从紧张焦虑程度最轻的一步开始想象,逐渐增加紧张程度。多次重复这个过程,你会发现自己对恐惧点的恐惧感逐渐减弱,甚至开始觉得这事儿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事件脱敏
当心理脱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实战演戏了。同样是在身体放松的状态下,逐步接近恐惧点。比如,如果你害怕当众讲话,可以先从小范围的聚会开始,然后逐渐扩大到更大的场合。每次成功后,都会增加你的自信心和对恐惧点的接受度。

口吃恐惧心理的淡化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需要时间和耐心,还需要努力和自我鼓励。按照上述步骤去实践,相信你一定能够逐渐克服这些恐惧点,重拾自信地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