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河文山农”五篇大文章三门峡城市品牌进一步叫响

安珊宏微 2024-12-21 16:52:51

  中宏网河南12月19日电(记者 陈斌 门杰丹) 12月19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发布会介绍了三门峡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发布会现场 门杰丹 摄

  三门峡是黄河入豫第一站,是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建设而兴起的工业城市。三门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常务副市长孙淑芳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三门峡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13561”工作布局,突出做好“新河文山农”五篇大文章,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黄河明珠、天鹅之城”的城市品牌进一步叫响全国。

  坚持系统治理 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三门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

  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建设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湿地保护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3%、42%,天鹅栖息地由原来的2处增加到9处,野生鸟类从175种增加到300种左右,生物多样性居中西部前列,成功创建黄河流域唯一一家市级全域“天然氧吧城市”。

  深入开展矿山修复治理,累计完成矿山修复12.45万亩,小秦岭矿山修复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空气优良天数、PM2.5、PM10等指标保持河南省前列;18条黄河一级支流全部做到“清水入黄”,12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

孙淑芳介绍三门峡高质量发展工作显著成效 程璐瑶 摄

  筑牢安全底线 全力保障黄河安澜

  三门峡牢牢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强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协同,全力构建黄河干支流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开展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整治、淤地坝建设,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200万吨。实施“四水同治”,统筹抓好支流河道清淤、岸线除险加固、河岸绿化管理等工作,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探索开展三门峡水库清淤及泥沙资源化利用试点工程。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建设潼关至三门峡河段防冲防浪工程26处、69公里,定期维护757道堤坝,有效遏制河岸坍塌。2019年以来,黄河6次编号洪水全部安全通过。

  强化资源约束 全面推进节水增效

  坚持“四水四定”,三门峡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三门峡市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低于省定目标。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快建设“三河(黄河、洛河、涧河)为源、四水同治、五库联调、六区受益”现代水网体系,全市供水能力达到4.2亿立方米。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门峡市工业企业用水计量率达到100%,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公共机构和居民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城镇管网漏损率降低至10%,成功入选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重点城市。

  加快产业转型 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三门峡市创新平台总数达763个,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自然资源部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园、院士中试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实体化运行,解决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3%,稳居河南省第一方阵。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聚力打造“8+6”产业集群,黄金产量连续40年居全国第二;宝武铝业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精、尖铝板带生产企业;华鑫铜箔、宝鑫电子、骏通车辆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进入产业链中高端、成为关键环。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纯锗、高纯镓、高纯砷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27%和30%,新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的潜力正在加速释放。

  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推动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282个,实现规上企业绿色化改造应改尽改。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促进三门峡市由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生态型、宜居型城市转变。

  实施文旅融合 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以文旅融合“1+3+4”工程为引领,三门峡加快建设文化强市。高标准推进仰韶文化产业园“七个一”精品工程,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虢国墓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高规格举办黄河文化旅游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积极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建设,形成“九曲黄河湾·寻根文明源”等8条精品特色旅游线路。

  孙淑芳表示,下一步,三门峡将努力在落实黄河战略上取得新成效。

  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稳定向好三年行动,做好矿山生态修复“后半篇文章”,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持续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严格规范水资源管理。加快实施黄河潼三(潼关至三门峡)段治理工程,提升黄河干流防灾减灾能力。

  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打造“8+6”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稳步增进民生福祉。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施黄河文明系统考古研究、黄河文化传承创新等工程,努力实现“百里山河锦绣、千年文明赓续”,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0 阅读:0

安珊宏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