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去了一趟温州,发现很多有趣的细节,记录下来,也算是见证中国发展的一个片段。若干年后回头看,应该会很有意思。
廉价酒店2023年,温州人均GDP为89821元,全国人均GDP是89358元,从数据上看,温州几乎就等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也许会让很多人意外,这是传说中遍地暴发户的温州么?怎么只有全国的平均水平?
没错,温州的经济数据,向来都不那么靓丽,最近十来年,更是平庸,但温州中小企业多,大量温州人在外地经商,是藏富于民的地方。温州的账面数据不如杭州、宁波,但生活质量相差并不大。
这次来温州,我打开手机APP,发现一家酒店,居然只要135元,看照片和评价,还都不错,我决定下单试一试,想看看温州廉价酒店到底是什么样子。就算被骗,也没多少损失。


结果让我很意外,酒店的硬件和软件都不错,这可能是近十年,我住过最便宜的中国酒店,也是我住过性价比最高的酒店。
最近一年,我去了不少发展中国家,比如埃及(GDP人均3500美元)、约旦(人均4500美元)、阿塞拜疆(人均7200美元 )、哥伦比亚(人均6900美元)、多米尼加(人均9800美元),经济水平不如温州(1.3万美元),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等各方面,也不如温州。
但这些国家的酒店,却比温州贵很多!大城市的普通标间,至少200人民币起步,贵也就算了,硬件和软件都远不如温州。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这次中东之行,只要不是连锁的五星酒店,我总能在床单上发现头发,这让我忍无可忍,每次问酒店,对方都是一脸淡定,象征性说个抱歉,然后解释,床单已经换过,这是清洗过程的残留而已。
言外之意,这是正常现象,别大惊小怪。
后来我发现,多数普通酒店的床上用品都自己清洗,设备就是家用洗衣机,为了省钱,一次洗很多,当然不够干净。
但是,这些酒店的评价还都不错,很少有人抱怨卫生问题,说明这是常态,当地人已经习惯了。
相比之下,中国的产业分工甚至比发达国家更细,几乎每个城市都有配套的酒店服务行业,比如酒店布草,不仅有洗涤服务,甚至还有租赁服务,质量标准化,很少出现残留头发的低级错误。
专业的酒店布草洗涤设备,完全是工业级的庞然大物,相比之下,家用洗衣机简直就是玩具。

专业的酒店布草洗涤设备
除了卫生不好,发展中国家的普通酒店还有3个缺点。
第一,水壶,不是标配,如果需要烧水,酒店会临时借你一个,用完就取走。
第二,WiFi,就算五星酒店也不见得好,更别说普通酒店。
第三,早餐,要么没有,要么还不如没有。
而温州这家135元的酒店,居然提供2份早餐,配餐很到位,有温州粢饭、豆浆,还有鸡蛋、水果,而且味道还不错,真是便宜到让我难为情。
总而言之,像这样135人民币(含双早)的酒店,在埃及开罗,至少要300,在约旦安曼,至少要400,在多米尼加,至少要500,如果在以色列,就至少要1000人民币。
温州酒店为啥这么便宜?
首先,酒店便宜是中国特色,是全世界的价格洼地!至于原因,大概就下面几条:工业品便宜、分工细致、市场竞争充分、自动化程度高。
其次,温州的旅游业不太发达,外省人来浙江,基本就直奔杭州,然后最多也就走走附近的绍兴、宁波,至于温州,游客不多。
再次,本地产业变化。这家酒店位于机场路,以前有很多工业区,人口流动大,商务客多,十几年前的酒店价格反而比现在更贵。如今,大量工厂搬迁,外地人陆续离开,商务客流也逐渐稀少,酒店价格跌入谷底。
总的来说,温州城区附近的瓯北、龙湾、瓯海的工业区,都在腾笼换鸟,城市环境的确好了很多,但人流少了,烟火气也淡了。
室内滑雪场既然住了这么便宜的酒店,我就想给自己找一点补偿。我的人生哲学就是:骑自行车去酒吧,该省省该花花。当天晚上,我闲着没事,打开手机地图,发现附近居然有一家滑雪场,于是,说走就走。
滑了两个小时,总结一下体验。
价格便宜。纯滑雪,不限时,才一百大几。包教练一小时三百多,在国内也算便宜。
时间方便。任何时候都可以滑,不用等到冬季。
交通方便。几乎就在家门口,开车瞬间就到,不用坐飞机舟车劳顿。
顾客稀少。当天非周末,晚上下雨,客人很少,几乎就是包场待遇,对初学者很好,可以练习转弯,高速急刹,也不用担心和别人撞上。
雪道太短。号称主道有150米,我看也就100米不到,魔毯速度慢,每次辛苦坐十分钟,滑雪20秒结束。单板还可以练习转弯换刃,双板折返余地小,有点不过瘾。
总的来说,适合初学者,尤其是单板初学者。

滑雪场
雪场有一个过道,保存私人滑板,每年还要交保管费,目测有上百块板子,这说明,温州的滑雪爱好者,已经形成一个群体。滑雪这运动,要么不会,一旦会了就会上瘾,所谓白色毒品就是它!
江浙沪这几年,不少室内滑雪场陆续开业,据我所知,有湖州龙之梦、绍兴乔波、临平雪极星、苏州阿尔卑斯、无锡热雪奇迹、天台山雪等,其中,最好的应该是上海耀雪。
另外,世界规模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将于2025年在深圳开业。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大波室外、室内滑雪场将向我们袭来。这也是中国第三产业升级的一个标志。
大型医院温州是改开后,最早发展的城市之一,现在已经到了腾笼换鸟,向服务业转变的过程。如果说,滑雪只是小打小闹,那么,温州的医疗产业,就是崛起的航空母舰。我这次去温州附二医院看望一个长辈,所见所闻刷新了我的认知。

我从小就在温州医学院附近长大,也算亲眼见证了附二医的发展,当年,附二医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医院,只有一幢四层楼,医疗条件极差。如今的附二医龙湾院区,俨然是一个庞然大物。
占地面积:17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床位数量:1500张。年门诊负荷量:200万人次。如今的医院,条件真好。
病房再也不是过去拥挤不堪的样子,双人间,比一般酒店标间更大,空气清新,有空调,有独立卫生间,还包括换洗被褥。每个床位收费180元,这价格,比很多国家10人间的青年旅社还便宜。但住院的主要开销并不是床位,而是各种检查和药物,那就是无底洞了。

病房

卫生间
医院里不仅有便利店,还有面包房、水果店,甚至还有很多家咖啡厅,包括加拿大连锁Tim,价格也和外面一样。
中庭非常开阔,让人心旷神怡,能读书上网。这环境,已经和我在美国看到的医院没有区别了。

医院中庭
除了附二医,温州还有更大的医院航空母舰,那就是一医的新院区,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号称亚洲最大单体医疗建筑,床位3300张,日门诊量预设2万人次,年门诊量就是700万人次。
号称地球第一大医院的郑大一附院,一万张病床,年800万+门诊次数,28万手术台数,当之无愧为地球年诊治患者最多的医院。2021年,郑大一院收入合计218亿元。
郑大一附医的「营收/床位」是公认三甲医院里面比较低的,那么温一医的3300张病床,相当于「郑大一附医」的三分之一。按照比例,温一医的年营收可能达到100亿人民币。这还只是医院的账面营收,各种周边产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规模。别的不说,一对一的看护,就好几千人了。另外,还有外地来的病人家属,也带动大量消费。
100亿人民币是什么概念?
温州打火机产业转移到湖南邵东,当地从业人员10万余人。2021年的总产值约为65亿元。也就是说,全球最大的打火机制造基地,10万人的总产值,还不如一个医院,而温州一医的现有在岗职工才6480人。
淘汰了打火机制造业,建立了亚洲最大的单体医疗建筑,用500亩土地,0.6万的人口,就创造比10万人还多的经济规模。
制造业薪水偏低,工作不稳定,而医疗服务业是一个培育高薪岗位的行业,有稳定的增长预期。医疗产业,不仅没有污染,还具备经验累积的不可替代性。带动一大批高收入人口,这些人也是支撑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举个例子。我亲戚是南方某省的省呼吸医学中心的领导,据他说,心胸外科手术好的医生很俏,他们出200万安家费,全国到处找了一年了,还就是招不到合适的人。

温州街景
写在最后后工业化时代,高端服务业才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郑州的发展是由富士康带动的。那么,富士康的规模有多大呢?厂区面积为560万平方米,最多的时候,有30多万工人。
富士康2021年的营收高达1870亿美元,不过净利润却微乎其微,约合43亿美元。也就是说,富士康的净利润率不到2.3%。数据显示,通过Lightning接口授权,苹果每年能赚50亿美元。富士康有几十万员工,一年的净利润,还不如苹果一根数据线授权!
温州也一样,过去有很多工业区,就业机会多,外地人大量涌入,城市热火朝天。但利润并不高,污染严重。
早期工业化不可避免,一旦完成原始积累,必定会向上发展。如今,大量工厂迁走,人潮退去,表面上看,温州的经济萧条了,但实际上,温州用更少的土地,更少的人力,创造了更多的价值。换句话说,这是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
制造业转移,是不可逆的历史进程,一鲸落万物生,乐观地看,总有更高级的产业会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