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发布业绩喜报,员工却在底下哭成一片

含烟评趣事 2025-04-19 11:20:34

4月13日,某头部保险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一季度归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上年同期增长率达30%至50%。本是一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特别是“车主叫贵保险公司叫亏”的新能源车占比越来越高的市场环境下,财险行业业绩持续飘红,实属不易。但是评论区的画风截然不同。大部分是哭穷的:“员工工资现在全行业最低,考核指标最高,利润肯定最高”“基层员工2千的工资也说说吧”“这利润是员工降薪增利润得来的,员工的血汗钱啊”“顶着**的光环基层员工拿着是最低生活保障的工资”“多多关心最基层员工的工资吧”“基本法年年更新!就是想法子剥削压榨一线业务员”“对员工各种奇葩考核扣罚利润不高才怪”“基层工资低,没日没夜加班,一个月两天休息都保证不了。为什么没人说说”“喜从何来?谁的喜?”“这个视频发的,给**员工全国一个通透。我工资1000”“**工作十多年了,基本工资一千多元”“2月工资4月15号发 一努力发了300块 感谢公司 感谢组织 感谢领导”……还有一部分是说欠钱的:“员工垫资几个月都拿不回来”当然也有一些正能量的评论,但从占比来看,负面的评论占比达95%以上,并且从微信名来看,很多负评的确实是该公司员工。公司效益好了,普通员工为什么没有受益?这里的问题比较复杂。放眼国内的就业行情,普通员工高薪的主要是以下三类:一是技术驱动型公司,比如AI,IT和新能源,主要是人均效益较高。而保险行业,特别是车险行业,以前是靠人员驱动为主,并且人员的可替代性强,一个新手电销坐席只需要一二个星期就能上岗,所以基层收入并不高。另外,现在开始过渡到平台驱动为主,比如共保平台,或者市场份额已经划分好了,业务员的作用就进一步下降了。关键是财险公司虽然贵为金融行业,但是考核到一线,基本只考核承保利润,也就是融资成本,但是融资成本已经很低了,没有压缩空间了,这在领导看起来就是你没给公司创造什么利润,收入自然上不去;二是纯垄断行业,比如烟草等行业,这个不用细说大家都了解,如果财险行业是纯垄断的,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进去;三是高利润分配企业,比如是胖东来,这类私企因为创始人的认识问题,将员工视为公司财富,通过向基层倾斜激活员工的积极性。在财险行业,就是分蛋糕模式,上面的领导根本没有动力将利益向基层倾斜,因为这违反人性。但如果用同样是金融业的银行来类比,我们更能发现真相。据DS提供的数据,在银行行业,国有银行基层员工收入较低,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因市场化竞争,人均年薪可达40万-60万元。例如,浙商银行、招商银行人均薪酬超50万元。可见,一个行业是不是市场化竞争,决定了这个行业基层人员的收入。改革,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一代人的红利。相反,限制市场竞争,受到伤害的一定是普通人。作为基层员工,特别是销售人员,要调整自己的认知,要知道你的收入来自于你对客户的价值,不是领导对你的恩赐。

0 阅读:0

含烟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