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彻底斩断大明的“国运”。彼时,李自成一跃登顶,占据帝都,并从这搜得3700万锭白银、1000万锭黄金,农民军算开始“鸟枪换炮”。
但风光了才不过一个月时间,李自成就一路败退,仓皇逃窜,最终死于九宫山。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而究其根本,都在于李自成对付吴三桂的山海关之战中惨败,大顺军多年努力毁于一旦。
山海关之战中,吴三桂一方总兵力约5万人,李自成一方则总兵力约10万人,同时还带了大明太子以及吴三桂的父亲。
表面上看,无论是纸面实力,还是天时地利上,吴三桂都压力极大,若没有外力介入,吴三桂必败无疑。
李自成一开始也的确以为胜券在握,到达山海关前的当天,他就分兵2万人交给唐通,让其驻扎在一片石地区,切断吴三桂的退路。然后又将6万主力,分别对西罗、北翼和东罗城猛攻。
刚开始,大顺军打得非常顺,吴三桂部队节节败退。在北翼城大战中,大顺军激战一天,甚至还逼到一部分守军投降。此外其他各处也纷纷传来捷报,城池将失......
不过吴三桂能坐到这个位置,定然也并非等闲之辈,短暂的惊慌失措后,他迅速调整状态,率部守城,挡住了大顺军的进攻,李自成未能继续扩大战果。
后来在西罗城大战中,吴三桂守军甚至还使过一出“诈降计”,把大顺军数千人骗到城垣埋伏圈,之后城上突发火炮,大顺军死伤甚多,不得不暂时撤退。
就这样,大顺军猛攻一天还是没能破城。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吴三桂也坚持不了多久,攻占城池似乎只是时间问题,李自成依旧信心满满。
可就在他鸣金收兵的时候,一片石地区出现了变故。清兵居然来了?原来,吴三桂早早的就联络了东北清军,准备联合起来消灭李自成,此刻刚好抵达战场。
清军赶到山海关,就发现了一片石地区的唐通部,没有丝毫准备的唐通根本无法抵挡来势汹汹的八旗精锐,最终大败,一片石之地易手。
不过清军一开始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们只是在一旁观战,并没有直接入城。
一旁的吴三桂得知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亲自冒着生命危险出城见多尔衮,然后“剃发称臣”,多尔衮最终同意将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于是清军入城帮助吴三桂作战。
但此时李自成似乎并没有发现清军已经入关、入城,他依旧保持高昂斗志,甚至还准备改变战术,引诱吴三桂出关野战。这可真是闹了一个乌龙,因为此时吴三桂得到强援,也正好要出关和大顺军决战。
于是,双方的生死之战自此爆发。
——大顺军以6万之众摆出一个一字长蛇阵,而吴三桂率领部队全军出击。吴三桂自然是打不过大顺军的,很快被三面包围,激战了整整10个小时,不仅无法突围,还面临即将全军覆没的风险。
但在这关键时刻,等待多时的多尔衮立刻率2万精骑兵杀出,直接冲进大顺军薄弱之处。这一变故出乎李自成的预料之外,史书记载:观战督阵的李自成居然策马向西而走,剩下大顺军自主作战。
大顺军实力虽然强劲,但在面对内外夹击之下终究未能抵挡,部队被打崩,被清军乘胜追杀40里,被杀的尸横遍野,就连李自成爱将刘宗敏也遭受重伤。
之后李自成退守永平,派遣王则尧以吴襄(吴三桂父亲)的性命来劝吴三桂议和。但吴三桂不但拒绝,还将来议和的王则尧交给清军,被迅速处斩。
李自成勃然大怒,也杀了吴襄,后来狼狈逃回北京。只是等回到北京城时,史书记载:李自成的10万人只剩下了3万余人。
如若对这一战进行总结,李自成在兵力上的损失可谓惨重,能跟随他出城作战的部队,应该是精锐,如今损失近7万,李自成的军心士气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不过,从阵亡名单来看,这场大战李自成的人才损失并不大,只有刘宗敏受伤,最多死了一个王则尧,此人虽然是李自成的顺天府尹,但终究不过之前明朝密云巡抚投奔而来,损失并不大。
若李自成能镇静下来、修养备战,或许他依旧能迅速重振旗鼓,毕竟他当时一度输的只剩十余人,后来依旧能迅速壮大。
那这次李自成与他的大顺政权为何不能东山再起呢?这则怪李自成自己——因为山海关战役彻底挫了李自成的锐气。
在这种背景下,李自成回到北京后便匆忙称帝,深知清军实力强劲的他果断放弃北京城,逃往老巢西安。之后又经蓝田走武关,完全是一路狂退。
在他自己看来,这是小心谨慎的打算,毕竟老家势力根深蒂固,肯定更加妥善、安全一些,北京城当时腐败滋生,农民军肆意搜刮钱财享乐,统治基础极为薄弱。
但在原本跟他的人来讲,这就是不自信的表现,于是不少人开始动摇。
恰好此时南明小朝廷又建立起来,大顺军更加军心涣散了,于是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再次回归南明,或者直接降清。
李自成是既惊惧又愤怒,还开始猜忌身边重臣,当时疑心病发作,居然杀了李岩。这个李岩可不简单,他原本官宦出身,年纪轻轻便中了举,史书称“有文武才”。
值得一提的是,他虽然家庭富裕,但好施尚义,颇得民心。当年在李自成崛起后,李岩加入李自成部队,此后便成为了李自成的军师,可谓是“创业股”。
而且在李自成的壮大过程中,李岩一直帮助他出谋划策,收拢人心。即使是打进北京城时,李岩也提出过中肯建议,安抚明朝官绅,建立大顺朝的根基。
可以说,李岩是李自成政权中顶梁柱式人物。但李自成却因为猜忌,把他给毫不留情的杀了。
如此一来,大顺军人心更为浮动,毕竟老大连跟自己这么久的心腹都能干掉,自己这身份还比不上对方,哪能长久啊?
于是内部猜忌重重,危机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清军开始痛打“落水狗”,先攻陷太原,又南下晋东南。大顺长治守军刘忠抵挡不住,被迫转入河南,李自成的山西防线基本瓦解。
紧接着,清军兵分两路攻打陕西,刘宗敏出战,不利。刘芳亮出战,再受挫。李自成亲自出战,依旧还是败。最后陕西沦陷,李自成放弃西安,一路狂退至襄阳。
当时李自成赶走明朝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想要夺取东南作为基地,结果遭到清军水陆并进,又是一路大败。
李自成不停败退,直至来到湖北九宫山,他率领20人登山探路,被当地民兵武装杀死。就这样,自山海关大战兵败后,李自成这颗耀眼的新星最终陨落,莫名死亡......
可令人头皮发麻的是,李自成的死,却也只是开始。
当李自成还在的时候,虽然军心散了,但大家至少还有一个共同领导人带着所有人团结一致对外。而李自成如今不在了,斗争彻底无济于事,因为谁都不服谁,只能各自为战,后被逐个击破。
当然在李自成的败逃之战中,跟随他的心腹将领们也大多没有好结局,除了以上提及的李岩之外,还有不少。
比如刘宗敏,此人号称李自成手下爱将,曾多次出奇制胜,挽救农民军于水火。虽然他抢过吴三桂的宠妾,间接导致吴三桂反叛,但他跟着李自成血战到了最后,忠义这方面没得说。
李自成死后,他也在九宫山作战中被俘,因为坚决不降被清军杀害,年仅38岁。
郝摇旗又名郝永忠,也是李自成手下重将之一,李自成死后,他扛起了大旗,聚兵四万余人,为抗清最终投降了南明朝廷。虽然表现勇猛,但他始终得不到南明朝廷的信任。
尽管数次为明军血战到底,可永历帝却连护驾都不让他来。不过他依旧坚持对抗清军,辗转多地作战直到康熙时期,对得起“永忠”两字。最终因孤立无援,被清军俘虏,后处死。
袁宗第在李自成活着时,曾被封为“绵侯”,位高权重,是李自成手下众将中能独当一面的名将。
他与郝摇旗一样,能征善战,身为汉人的他后来走上联明抗清的道路,参加过围攻荆州、反攻重庆、夔东反围攻等诸多战役。与何腾蛟这位南明大臣一起,给清军造成不小压力。
可他依旧遭到明军猜忌,而且由于明军内部一直降清举动不断,他最终独木难支,是和前文提及的郝摇旗一起战败被俘,两人当然也是一个结局。
至于刘芳亮,他则是战死的,而且是牺牲在袁宗第、郝摇旗之前。这位原来大顺军的“磁侯”在联明抗清、渡江北围荆州之际,遭清兵突然袭击阵亡。
值得一提的是,刘芳亮在李自成在九宫山遇害后,曾与田见秀、李过、高一功三部会师,一起联明抗清。
刘芳亮身死,其他三人又如何呢?其中李过、高一功的抗清表现极为突出。
比如李过曾多次击败清军攻势,收复失地,被隆武帝赐御营前部左军挂龙虎将军印,封兴国侯,后升为兴国公。只是遗憾的是,后来因过度劳累病死。
高一功身为李自成妻子的亲弟弟,一直很受重视,也是大顺军残部公认最为正统的一支。
但自归附南明后,多次献出良策没有被采纳,在当时南明水深火热的党争之中,最终心灰意冷,脱离南明,在四川一带建立新根据地。但不幸后来遭到清朝和当地土司联合打压,于战斗时中毒箭阵亡
田见秀此人后来在兵败后投降清朝,但却被多尔衮下令杀害。
可以说,李自成重要的文臣武将们结局都极为凄惨。而李自成及其拉扯起的大顺创业团队,也就这样没了,后面跟着他们一起消失的则是南明小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