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扬言:印度充满机遇!还要将德企业务从中国转移到印度!

南柯归海 2024-11-06 01:20:30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作为欧洲经济的领头羊,德国的每一个决策都备受瞩目,27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德企在中国的业务将会转移至印度。

因为欧盟要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相关事宜,欧洲的企业在中国本身就举步维艰,此时朔尔茨做出这样的决定,无疑是自断臂膀,放弃在他们在中国的市场。

然而朔尔茨不仅宣告要转移产业,甚至扬言,印度对德国企业和经济来说充满机遇。

德国企业真的会放弃在中国多年耕耘的市场,全面转向印度吗?朔尔茨此举究竟是权宜之计,还是长远布局?

朔尔茨宣布德企转向印度

10月27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德国企业的业务将会从中国转移至印度,并称印度市场充满机遇。

朔尔茨的宣告并非突如其来的决定,德国经济近年来一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曾经被誉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如今却成了欧盟中的“问题儿童”。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德国GDP环比下降0.3%,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经济负增长的主要发达经济体。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德国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国,德国在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能源危机也给德国工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再加上通货膨胀高企,消费需求疲软,德国经济的困境可谓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背景下,朔尔茨的宣告似乎也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德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印度这个人口大国无疑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但德国在中国的投资规模远远超过在印度的投资,根据德国联邦银行的数据,德国在中国一年的直接投资存量高达897亿欧元,而在印度仅为156亿欧元。

尽管朔尔茨的宣告引起了轩然大波,但现实情况却远比想象的复杂,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根基,远非一纸声明就能轻易撼动。

德企在华投资的现状

以德国汽车制造商为例,他们在中国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大众、宝马、奔驰等品牌在中国都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中国仍然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占其全球销量的40%左右。

中国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也是德国企业难以割舍的,从原材料供应到零部件生产,再到最终产品组装,中国的产业链优势在短期内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

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西格弗里德·鲁斯武姆曾表示:“中国的供应链体系是德国企业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但受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影响,一些德国企业开始采取“中国+1”战略,即在保持中国市场投资的同时,也在其他国家寻找新的机会。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2019年宣布,在广东湛江投资100亿欧元建设一体化生产基地,这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

但与此同时,巴斯夫也在印度、越南等国家加大投资力度,以实现全球布局的多元化。

根据德国商会的调查,超过70%的德国企业表示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市场考量,而是形成了一种深度融合的商业生态系统。

从研发到生产,从供应链到人才培养,德国企业已经在中国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业务网络,这种深度融合不是短期内可以轻易改变或替代的。

朔尔茨的宣告更多是一种战略性表态,而非实质性的政策转向,但这种宣告还是让印度市场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确实拥有令人垂涎的市场潜力,不过机遇与挑战往往如影随形,印度市场也不例外。

印度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印度的人口红利无疑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这意味着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德国工商大会主席埃里克·施韦策尔曾表示:“印度的人口结构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2024年第一季度,印度GDP增速达到7.2%,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印度政府近年来还在积极推动“印度制造”计划,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

印度政府推出了“生产链接激励计划”,为在印度设厂的外国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

但印度市场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基础设施,尽管印度政府在近年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电力供应不稳定、交通拥堵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外国投资者,德国工商大会主席阿德里安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虽然印度市场潜力巨大,但德国企业在印度投资时仍需保持谨慎。

印度的官僚主义和复杂的法律环境也是外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障碍,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在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63位,虽然较前几年有所提升,但仍有很大改进空间。

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邦之间在语言、文化、法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市场策略,增加了经营成本和难度。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印度业务负责人苏尼尔·马特尔曾表示:“在印度做生意,你需要有耐心和长远眼光。这里的市场充满机遇,但也充满挑战。”

大众汽车集团已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在印度投资10亿欧元,以扩大其在印度的市场份额。

但除此之外,其他的德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策略普遍较为谨慎,德国工商联合会的调查显示,虽然有超过60%的德国企业对印度市场持积极态度,但实际投资规模仍然相对有限。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德国企业正在重新审视其全球战略布局。

朔尔茨的宣告虽然看着唬人,像是要从中国市场中抽离,但实际上反映的是德国企业寻求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非简单的“此消彼长”。

德国企业的全球布局

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鲁斯武姆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指出:“在当今的全球经济环境下,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是不明智的。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平衡、多元的全球战略。”

德国企业正在采取所谓的“中国+1”或“中国+N”策略,在保持中国市场投资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其他新兴市场。

印度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但绝非唯一选择,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也正成为德国企业关注的焦点。

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之前就宣布过,将在新加坡投资2亿欧元建立数字化创新中心。

同时西门子也在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加大投资力度,西门子CEO博乐仁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业务网络,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德国企业认为,在新兴市场建立业务网络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德国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也确实有意愿想要将中国的一些业务转移到印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中国市场。

许多德国企业仍然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在当今世界经济环境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提供像中国这么庞大的市场。

因此德国企业的全球战略更像是一种“再平衡”,而非彻底的转向,他们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更加灵活、多元的全球业务网络,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种策略既包括深化在中国等传统重点市场的布局,也包括积极开拓印度等新兴市场。

结语

朔尔茨的宣告虽然能够为德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一个新的方向,但现实远比几句冠冕堂皇的宣告或者采访复杂得多。

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深厚根基不是轻易就能撼动的,同时印度市场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企业更可能采取的是一种平衡策略,既不会完全放弃中国市场,也不会盲目押注印度。

而他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是他们不能忽略的庞大市场,只有明确未来前进的方向,所走的路才不会白费。

如果你喜欢我的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参考资料

参考消息在2024年10月28日《西门子CEO:将业务转去印度?德企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报道

0 阅读:0

南柯归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