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题主这个问题完美解答了为啥国家要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的现状。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么小的孩子更是【一切按兴趣来】。
感兴趣的事情孩子可以玩很久,不感兴趣的事各种方式抗拒。
我家女儿现在也是正在上大班,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还想玩。”
但是,她同样也很爱“学习”,喜欢看绘本,听天猫精灵讲故事,还喜欢偶尔跟着我们写字。
分享一下我的育儿心得和想法,希望对大家能有一点帮助。
一、学习不一定是苦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学习就一定是苦的吗?
在很多父母眼里,学习是痛苦的代名词。
无意间,你或许跟孩子说过。
“以后上学了,就没时间玩了。”
“以后读书好辛苦。”
为了劝孩子学习,有些会给孩子“画饼”,告诉孩子学习有多重要,决定这你未来的财富、地位……
为了让孩子学习,有些会给孩子“卖惨”,爸妈为了供你上学,多不容易,你要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我们。
或是诱惑孩子学习,你考到多少名次,我给你什么什么奖励。
……
总之,为了让孩子学习,父母各有各的方法,但这种劝学方法的背后有一个相似的逻辑。
就是:学习是苦的。
为了未来好,你现在要吃苦;
你不好好学,爸妈吃苦;
你不认真学,我现在就给你吃点苦头;
学习很苦,所以爸爸妈妈通过奖励来激励你学。
但是要是学习像“苦药”,哪个孩子愿意每天主动去吃?
很多时候爱不爱学习,不是学习难易程度、无不无聊的问题。
而是认知的问题,是孩子最初接触学习时,形成的印象是什么。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如果合理引导,学习可以是充满乐趣的。
这一点父母就先要改变自己的认知,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有意无意的像孩子宣导:“学习=吃苦”这样的想法。
二、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孩子感兴趣的事。
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最佳的“自由探索期”。
孩子没有学业压力,想学什么都可以,是建立兴趣爱好的黄金时期,
哈佛大学教授曾提出过一个“多元智能模型”。
这个模型里提到了7种孩子的基本智力类型::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思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省智能。
可以简单理解为孩子感兴趣或先天比较擅长的天赋。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日常表现去分析、定位。
又或者生活中多带孩子去参与、去感受。
天南海北地旅行,科技馆、音乐会、图书馆、菜市场、户外活动等,都可以参加。
多元智能模型只是帮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孩子,不是让我们去给孩子定性或者贴标签。
只是在这些参考项目里,需要父母去多观察,孩子对一些或某些兴趣强一些。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三、让学习变得有趣
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就说过:“儿童有自己的工作,一种伟大的、重要的和困难的工作,那就是造就人的工作。”
孩子有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那就是在游戏中创造自己。
孩子不会关注有没有用,他只关心有不有趣。
所以,想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爱学习,就要让学习变得“好玩”。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正好他们家在教3岁的孩子学英语。
妈妈读一个单词,要求孩子读三遍。
一开始孩子还挺认真的,大概过了5分钟。
孩子就有点坐不住了,开始左顾右盼,故意拖延。
朋友也开始生气,很凶的对孩子说:“学习的时候就学习,认真点。”
被妈妈说了一顿后,孩子明显好了一点,过了一会又开始照旧。
朋友跟我说,想给孩子做个英语启蒙真的太难了,感觉要把自己气出问题。
我问了她一个问题:“这种方式对孩子来说是不是有点无聊?而且以后孩子想起学习的时候,会觉得学习很有意思,还是很痛苦?”
朋友想了想,这样学确实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啊。
如果把幼儿园孩子的学习模式变成刻板、无聊的考试,我想孩子们会很快失去学习兴趣。
看看现在市面上的早教、绘本、幼儿英语APP,哪个不是做的妙趣横生。
先吸引住孩子的目光,才有开始的可能。
其实,孩子最初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的,甚至什么都想学。
感兴趣只是喜欢的开始,怎么让兴趣加深和保持才是关键。
在《点燃孩子的学习动力》一书中写到,错误的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和动力。
其中4种最容易打击孩子学习动力的方式如下:
1.过于枯燥,缺乏趣味:如,要求年幼的孩子像成人一样,坐好认认真真地听讲;
2.过于急迫,缺乏饥饿感:如,孩子没兴趣,父母迫不及待地为孩子选择学习项目;
3.过于功利,错误认知:如,过早地把学习和孩子未来的成就、利益结合到一起;
4.错误实施奖励或惩罚:如,奖励了孩子本应做好的事情,而惩罚了孩子做不到的事情。
反之,我们可以这样去做:
用孩子喜欢的游戏形式,父母不做过多干预,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或许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本身的快乐。
在《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一书中是这样写的:“玩耍能促进孩子许多领域的发展。例如,玩耍能让孩子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注意力,推动他们的社交发展。”
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在好奇心的趋势下自发形成的,有趣才是孩子能持续学习的动力。
比如:
英语启蒙,和生活结合,就像孩子学说话一样,英语是一门语言。
实物教学:让孩子知道Apple=🍎;
加强记忆:问孩子吃不吃Apple,请孩子去拿一个Apple来;
灵活运用:家里每人取一个英文名,你叫Apple,我叫banana。
数学启蒙,玩数字接龙游戏;
我说1,你说2,我说12,你说34;
运算能力,数数能力,给零花钱去买东西;
孩子有数字敏感期、有识字敏感期,在这些时候,用有趣的游戏跟孩子一起玩。
下次保准孩子还找你陪她玩,或者跟好朋友玩。
四、保持学习饥饿感
孩子说想吃苹果,接下来家里一个月都是苹果;
孩子再怎么喜欢吃苹果,估计也爱不起来了。
学习这件事,父母越积极,孩子越冷淡。
如果孩子对一件事情感兴趣,父母一股脑给孩子塞一堆东西,做一堆功课。
你会发现孩子一下就没那么大兴趣了。
大人有时候也这样,比如有时候你想下厨自己炒个菜。
然后有人一直在你旁边说,这样好,这不行,甚至抢过你的勺子帮你炒。
你会发现你最初想做法的想法一下就消失殆尽。
要激发孩子持续的渴望,就不要着急一股脑给孩子提供很多知识,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疲惫感。
把握好这3个节奏:
渲染阶段(不学内容展示成果,比如和孩子亲子共读,让孩子感受书籍的美好、文字的力量,识字就可以自己阅读,看很多有趣的书籍);
节制阶段:比如孩子对阅读感兴趣时,不要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给孩子看书,而是把孩子控制在“吃不饱”的范围,不能饥饿过度了,也不能一下子喂太饱。如果孩子能专心,我们不打断,如果孩子出现走神等情况,立马停下来,直到孩子提出强烈的看书要求,不管是学习还是兴趣爱好,都是如此。
选择阶段:当孩子对写字和阅读都有兴趣时,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孩子选择自己要做的事,孩子因为学习某个项目,而放弃另外一个项目,这会让他更加产生“付出感”,从而对付出时间多的学习内容更为看重。
根据孩子的节奏,慢慢来,不要想一口喂出个胖子。
五、让孩子获得新鲜感和成就感
手机游戏为什么能让很多人上瘾。
因为它有很强的目标感和反馈机制,比如王者荣耀,这个赛季你想上王者,当你胜利一次上一颗星,这就是目标达成的过程,会让人持续获得成就感。
游戏过程中还会有反馈机制,每局游戏中,你的伤害、经济等。
时不时还有新英雄、新皮肤出现,英雄技能进行调整,这就为游戏增加了“新鲜感”。
想要孩子对学习“上瘾”,我们也可以学学游戏里的这些“心机”。
偶尔换一种游戏玩法;
有意地增加一些不大不小的阻碍,让孩子跳一跳就能达成;
这样孩子又有新鲜感,又感觉通过努力,自己不断在成长,获得成就感。
父母要及时对孩子的进步和变化做出反馈。
一个万能的表达公式:
反馈=客观行为描述+个人感觉表述+探寻原因和更好的办法。
比如:我发现你现在说出的英文词汇比之前更多了,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妈妈觉得很神奇。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
总而言之,言而简之。 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而言,或者可以说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孩子而言,让孩子爱上学习,诀窍仍然是激发兴趣,塑造新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