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会!上班第一天,省委书记从机器人手中接过话筒

政知见 2025-02-06 11:31:27

撰文丨董鑫

“书记,请接话筒。”

“今天是新春上班第一天,我们将召开‘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你能以此作一副春联吗?”

“没问题。上联:智领荆楚春潮涌 人机共绘新画卷;下联:势起中部气象宏 山河同谱振兴篇;横批:智启新篇。”

“省长您好,祝您新年快乐,蛇年行大运。”

“新年快乐,越做越好。”

据“湖北发布”报道,2月5日,在湖北“新春第一会”开始之前,10款“湖北造”人形机器人在武汉洪山礼堂组团“开工”,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省长李殿勋分别与名为“天问”的人形机器人互动。

“天问”是武汉大学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得名于《楚辞》中屈原的千古名篇《天问》,寓意对科技创新的永恒追求和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美好憧憬。

它拥有国际上目前最低成本、高可靠性刚柔耦合灵巧手,可以通过手部的视触觉传感器获取感知信息,自动设计出对应的最佳力度,再通过连接手指指骨的腱绳,如人手般精准抓取鸡蛋、苹果等不同形态的物品。

目前,天问正在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计划今年量产,并打造一条研发制造生产线,未来可以应用在商业和养老场景中。

值得关注的是,“天问”是“土生土长的湖北人”。这个人形机器人的传感器、芯片等80%的核心零部件都是湖北制造。

科技创新是湖北的最大优势和“金字招牌”,是湖北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发展动能的主引擎。

2024年,湖北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现代产业集群持续壮大。

先看数据。

湖北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82位两院院士、132所高校、近200万在校大学生,以及9个大科学装置和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2024年,湖北全社会研发投入1408.2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位居全国第3,研发投入强度较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国第1。

2024年,湖北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5.0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35.1%。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500亿元,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67%。

再看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显示,湖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中部六省中居第一位,全国排名第八。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中,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中部六省中唯一一个入选全国前10名的高新区。

突破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存储芯片、心肌旋切等一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湖北造“快舟”火箭发射次数、载荷质量、入轨卫星数量均为全国第一,高端三维五轴激光加工机床占据全国70%以上的市场。

现在,湖北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

在“中国光谷”,人形机器人整机与零部件相关企业就有20多家。

“天问”“劳动者”“荆楚”“神农”“楚宝”……2月5日亮相的10款人形机器人均来自光谷高校和科技企业。

2025年,科技创新继续成为湖北重点任务之一。

1月6日,湖北“新年第一会”——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举行。

王忠林在会上指出,湖北科技创新进入了整体跃升、领先跨越的关键阶段。湖北要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奋勇争先,首先必须在科技创新上奋勇争先。

2月5日,湖北“新春第一会”——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举行。

针对科技创新,王忠林提出了两个时间点,到2030年,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形成;到2035年,综合实力、科技实力进入全国前列。

为此要大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创新策源力,做大做强科技力量矩阵,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加快打造龙头引领、梯次发展的全域科技创新转化体系。

“要强化争先意识,提振勇创一流的精气神。持续激扬不甘落后的志气、比学赶超的勇气、开拓进取的锐气,敢与好的比、敢与快的赛、敢与强的竞高低,位居第一不止步、不居第一不罢休。”王忠林说。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 阅读: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