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人的脊梁”的鲁迅,究竟挣了多少钱?数目属实想不到

同巍聊历史 2023-09-24 05:01:24

提起文人,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风傲骨”“梅兰竹菊”,甚至自带悲剧色彩,感觉过得都不怎么好,俗话说就是“穷”。

心气儿高,也看不上钱。

但是,被誉为“中国人的脊梁”的鲁迅,从来不羞于提钱,他曾在1932年“娜拉走后怎样”的报告中坦荡的说道:

“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所卖掉......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紧要了。”

要不说鲁迅是中国现代各个方面的“先锋勇士”,哪怕是在“钱”的观念上,认识也是相当不俗。

只阴阳怪气但从不说假话的迅哥儿

鲁迅的一生因为经常写字怼人,所以算是一直在逃跑的状态。

常年漂泊的人,一切都是没定数的,更何况是钱这种即赚即花的东西。

那么,是谁透露了鲁迅赚了多少钱的呢?

是他自己。

鲁迅喜欢写日记。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鲁迅就写,而且写超多,什么都写,写的事无巨细。

根据《鲁迅全集——鲁迅日记》统计,1912-1936这24年的日记统计,鲁迅洋洋洒洒写了千余页,且大多是流水账:

今天天气怎样,去哪里玩,吃了什么,家里又新增了几口佣人云云。

其中记载最多的,便是“经济”。

鲁迅把日常消费写进了日记里,这也为后来人统计他一辈子赚过多少钱打下了基础,一下子就全被看光了。

那么在1912-1936这24年间,鲁迅究竟赚了多少钱?

从日本回国做翻译,赚的已经不少

从小学起我们就读过鲁迅的文章,通过种种迹象表明,鲁迅小时候家里是非常富裕的,因此闰土会在他家打工,还叫他“少爷”。

不过在1893年左右,由于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涉嫌“科举舞弊案”,导致鲁迅的父亲周伯宜被革去秀才的身份抑郁而死,家里人花大价钱保住在牢里周福清的性命开始,家道中落。

在鲁迅17岁时,鲁迅的母亲鲁瑞变卖家中首饰供鲁迅上学。

在日留学期间情绪还较为稳定的鲁迅

后来,鲁迅赴日留学,看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本打算赴身新文学运动,但家里人催他快上完学回来赚钱,鲁迅便于1909年匆匆回国。

刚回国的鲁迅因为日语好,所以第一份工作是翻译。

无论在什么时候,读书所产生的价值是变现最快的。

当时的鲁迅靠翻译就可以做到每月20银圆。

要知道,当时的普通纺织工人每月才5银圆,医院护士每月才8银圆,普通农民的话,一年也攒不下2个银圆。

那时候的钱也值钱,1个银圆可以买10斤猪肉,一匹洋布,或者100斤面粉,因此可以想象拥有20银圆的鲁迅,养活一家子绰绰有余。

体制内工作的优势

后来到1912年,蔡元培先生做民国教育部部长,邀请鲁迅到教育部任职,他一下子成了公务员,进入体制内工作。

1912年5月到7月,每个月的津贴60银圆,10月以后就有固定工资220银圆。到1916年3月后,鲁迅的工资已经稳定在300银圆每个月。

到1924年1月始,鲁迅每年增加360银圆。

但20年代之后,由于北洋政府财政上的原因,教育部经常拖欠工资,所以鲁迅每个月能拿到工资只有200银圆左右。

这时候的鲁迅还是很快乐的

上文提到,1银圆就可以做那么多事,那每月200银圆,一年就是2400银圆,这种等级的收入一定算是高收入了。

在当时,200银圆可以买2300斤猪肉,如果按现在1斤猪肉10元来换算,鲁迅当时的收入是每个月23000元,一年下来就有276000元。

这已经是很多人打拼一辈子都很难攒下的钱的数量了。

而鲁迅这份钱一直拿到1926年。

体制内工作的特点除了收入稳定外还有什么?

清闲。

鲁迅除了公务员的固定收入外,还经常跑出去赚外快。

课讲得好,钱自然赚得多

“五四运动”之后,于1920-1926年间,鲁迅就在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八所高校兼课。

1920年8月,鲁迅接受北大教授蔡元培的邀请,担任国文系讲师,又在高等师范大学讲课,月薪共36银圆。

鲁迅讲课,通常水泄不通

后在1923年分别在世界语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讲课,月薪分别为15银圆和13银圆5角。

再后来,又于1925年在中国大学和黎明高中讲课,月薪分别为10银圆和6银圆,其中大中公学是短期,在集成国际语学校是义务讲课。

根据鲁迅的日记记载,在1912年到1926年的14年间,共收入约41000银元。

按照当时200银元能买2300斤猪肉,现在1斤猪肉10元计算,在14年间收入约为4715000元。

但是,鲁迅的成功也并不容易。

他副业的收入也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

一开始鲁迅只是义务讲课教学,不断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与交际圈,后续才会有学校愿意来找打他讲课,并且支付讲课的费用,知名度上去以后,他的副业才慢慢代替了主业。

鲁迅讲课讲得好、出了名,再加上当时北洋政府成天整幺蛾子,经常拖欠工资。

1912年到1919年期间还好,到1920年期间,就经常3个月,甚至半年不发工资。

到1923年,实际年收入就少了近一半,到1926年,全年的工资都到不了原来工资的两个月的数。

要不是鲁迅刚入职时觉得时间充裕找了副业,那么他在北京的生活可就没那么滋润了。

这种情况,公务员这个工作就没有继续的必要了,赚的钱还不如副业多。

不做公务员后,收入并没有减少

于是,鲁迅在1926年8月由林语堂推荐专任厦门大学国学院研究教授,月薪400银圆。

1927年2月,鲁迅又在中山大学担任文学系兼教务主任,月薪500银圆。

后在1927年12月到1931年12月,又经蔡元培推荐,鲁迅受聘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月薪300圆,由大学院和教育部定期支付49个月,共计14700大洋。

鲁迅虽然在教育授课方面大展拳脚,但是他最大的长处还是写作。

鲁迅写作环境简朴,饿了吃糖,困了吃辣椒

在1907-1908年期间,鲁迅曾在东京《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等多篇论文,约每千字2银圆,共得约100银圆;

与周作人一起翻译外国小说得到约200银圆左右的报酬,但以上的钱多为补贴家用。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系列小说、诗歌、杂感都为无私奉献,为革命赞歌。

大约在1923年,鲁迅的日记中才有了稿酬的记录。

1927年,鲁迅回到上海,除了大学院每月300银圆的津贴之外,已经是个自由职业人,主要以卖文为生。

北新书局每月给鲁迅的版税是100银圆,《奔流》杂志编辑费100银圆;在报刊发表的文章为每千字5-15银圆,鲁迅在北新书局的收入每月就有500银圆。

但是,哪个人民不会被资本家剥削?连鲁迅这样的大家都没能幸免。

北新书局经理克扣大笔版税,鲁迅那么看重“经济”的人,这能忍得了?

当即发疯找了律师谈判,数次讨回被扣押和挪用的版税,仅这一部分就有2万多银圆,相当于在那北京14年收入的一半。

已经被压榨到眼里无光的鲁迅

人一定要永远义正严词的捍卫自己的权利,更何况那是一笔巨大的“经济”!

到1932年“大学院”津贴撤销以后,版税和稿酬成为鲁迅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但是,不要担心,就鲁迅的才华,光版税和稿酬也是一笔天价工资了。

鲁迅赚了多少钱?

那么,鲁迅在1912-1936年间,一共赚了多少钱呢?

在1912-1926在北京的14年间,共收入银圆约41000银圆,按照当时200银元2300斤猪肉,如果我们按照现在1斤猪肉10元计算,在14年间收入约为4715000元。

依旧按不严谨的1斤猪肉10元来计算,1926夏-1927秋,鲁迅在厦门、广州的一年间,共收入学费5000银圆,约575000元。

1927秋-1936年,鲁迅在上海期间共收入75278银圆,约8656970元。

粗略的统计下来,鲁迅在24年间一共赚了166278银圆,约1394万6970元。

鲁迅有钱后,变了吗?

鲁迅为什么不避讳谈“钱”,甚至称“钱”为自己的“经济”?

因为只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他才有为人民讨公道的底气。

倔强但有趣的老文人鲁迅

鲁迅赚来的钱除了保证全家上下的生活处在中等水平之外,其余的钱几乎全部用来购置图书。

从1912年鲁迅到北京,到1936年在上海病逝,鲁迅一共记载了25篇有关图书的账单,共计购买图书9600册,包括古碑、刻石、画像等拓片,为了写作、翻译、教学、研究购买的书多达16万册,花费13万多银两。

鲁迅除了养活家人和买书之外,剩下不多的钱也用来捐款和参加各种活动,支持左联文学青年,一生都致力于为革命事业奋斗。

因此,鲁迅到了晚年并没有剩下多少钱。

所以人们对它的印象便停留在一年到头穿着个朴素的中式长衫,留着胡子,不修边幅。

时常熬夜写作、爱喝茶、喜吃甜、牙不好、嗜烟如命,经常去看电影,一个不太有钱的写文的、倔强的老文人形象。

前阵子,李佳琦面对网友说“79元一支眉笔太贵了”而进行嘲讽,说是网友不努力,可是他一天就能赚600万。

普通人要多努力才能赚到600万?

说到底,还是李嘉琦已经不能共情到普通人了,谁一天能赚600万也不会觉得79块钱一支30克的眉笔贵。

李佳琦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普通的销售员了

可是,鲁迅一生赚那么多钱,那么视“经济”如命,就是为了有底气一辈子都为底层人奔波、写作,痛批古今中外的一切不能为人民着想的一切。

所以从古至今,只有一个鲁迅。

因此,有了“经济”,才有了鲁迅。

鲁迅也深知,经济是一切的基础,有了钱,他才有能力为人民发声。

他所讲授的每一堂课,所写的每一个字,所赚的每一分钱,从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当时萧条破败的中国,为了千千万人民的未来。

-END-

【文|如水】

【编辑|长庚】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