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欧货币支付占比差距断崖:美元升至47%,欧元占22%,人民币呢

开心每一瞬间 2024-12-23 09:56:41

前言

12月18日,一份来自SWIFT的全球货币支付数据引发广泛关注,当世界都在憧憬“去美元化”的未来时,美元支付占比不降反升,达到47.68%的历史新高。

在这场全球货币大洗牌中,欧元支付份额跌至22.29%,而人民币却逆势上扬,以3.89%的占比超越日元,重返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的位置。

这是否意味着“去美元化”已经失败?当美元与人民币支付占比同步上升,谁将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全球货币格局大洗牌

2024年的全球金融市场充满戏剧性,当人们还沉浸在美联储降息的喜悦中时,一个意外的“黑天鹅”事件打破了所有人的预期。

12月19日,美联储宣布年内第三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表面上看是一个利好消息,但鲍威尔主席的一番讲话却如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明年可能只有两次降息的表态,让此前预期四次降息的市场瞬间失望,这种巧妙的预期管理,让降息产生了加息的效果,美元不降反升,美元指数一度突破108点大关,创下新高。

这一罕见现象令市场惊诧不已:为何美联储无论是加息还是降息,美元都在走强?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SWIFT最新公布的11月份全球货币支付数据中,美元支付份额攀升至47.68%,继续保持着绝对的领先优势。

与此同时,欧元支付份额却跌至22.29%,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在俄乌冲突之前,欧元曾一度与美元势均力敌,甚至出现过反超的态势,但如今的欧元,失去的“城池”几乎都被美元收入囊中。

这场全球货币的大洗牌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欧洲经济的困境,曾经的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如今却陷入制造业危机。

大众汽车宣布关闭3家德国工厂,全国掀起裁员潮,失业人数达到数万人,这一系列打击,直接反映在欧元的国际地位上,欧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持续走低,已经难以与美元抗衡。

美元霸权的建立

追溯美元称霸全球的历史,不得不提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在这场决定战后国际货币秩序的会议上,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再与美元挂钩,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就此确立。

然而,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承诺并未持久,1971年,面对国际收支失衡和黄金储备流失的压力,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关闭了“黄金窗口”,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这一举措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轰然倒塌,1976年,牙买加体系建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纯信用货币体系,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历史总是充满魔幻的巧合,当年美国为维护美元霸权而抛弃黄金,如今却面临着新的困境,随着美国经济“去工业化”程度加深,维系美元霸权的代价越来越高。

制造业空心化带来的贸易逆差,必须通过金融霸权来填补,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更令华尔街担忧的是,美联储对海外美元的控制力正在减弱,当前全球流动性泛滥,大量美元游离于美联储的调控之外,通货膨胀与放水洗债的压力此消彼长,让美联储的政策空间越来越小。

一旦美元信用受损,整个美元霸权体系都将面临动摇。

从货币国际化的深层逻辑来看,一个国家的货币要获得国际认可,既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也需要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美元,创造了美元的广泛流通。

但这种模式也导致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形成了一个难解的困局,如何在维持金融霸权和重振制造业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摆在美国面前的严峻考验。

事实上,美元霸权的根基早已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稳固,当年以黄金为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尚且会崩塌,如今这个建立在纯信用基础上的美元体系,又能坚持多久?

人民币的崛起之路

在全球货币格局的动荡中,人民币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已达3.89%,超越日元重返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的位置。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中国的经济体量足以支撑人民币获得更高的国际地位,然而,恰恰是巨额顺差造就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全球市场上的人民币反而显得稀缺。

这与美元通过贸易逆差实现广泛流通的路径截然不同,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特殊的挑战。

中国并未因此止步,一方面,人民币可以通过SWIFT系统进行国际支付,另一方面,中国建立了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双轨并行的支付体系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特别是在能源贸易领域,尽管面临美国的战略遏制,人民币结算的份额仍在稳步提升。

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展现出独特的战略智慧,在沙特发行美元债券,看似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举措,实则体现了对海外美元的创新运用。

通过发展清洁能源,中国正在逐步降低对美元结算的依赖,这些举措都指向一个清晰的战略取向:在追求货币国际化的同时,坚守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

事实上,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美国的战略遏制、国际市场的波动、地缘政治的影响,都给人民币的发展带来挑战。

但中国始终保持清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不能改变,过度追求金融霸权可能重蹈某些国家“去工业化”的覆辙。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货币博弈中,中国选择了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不盲目追求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而是着眼于经济基础的稳固,不刻意对抗美元霸权,而是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看似缓慢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实则蕴含着强大的发展动能,当其他经济体在金融与实体的博弈中失衡时,中国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不仅有利于人民币的长远发展,这或许也是人民币崛起的底气所在。

未来货币体系新图景

全球货币体系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传统的跨境支付模式,各国央行纷纷布局数字货币研究,这不仅是支付方式的革新,更预示着未来货币体系的重大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这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对现有货币体系的话语权诉求也在不断提升。

特别是在全球贸易格局发生重组的背景下,支付结算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则是中国在数字货币领域的重要布局,与其他国家相比,这种技术优势,配合庞大的经济体量和活跃的对外贸易,为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未来的货币体系绝不会是简单的此消彼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才能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

结语

展望未来,全球货币体系的演变可能超出人们的想象,折射出来的世界经济力量的此消彼长,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关键不在于简单的“去美元化”,而在于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包容的国际货币体系。

信息源:

人民币重回全球第四大活跃支付货币 济宁新闻 2024-12-21

欧洲央行行长谈金砖国家去美元化:美欧必须保持警惕 观察者网 2024-10-24

多国通过“去美元化”反制“美元霸权” 中国青年网 2024-09-13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