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让人心酸的照片。
镜头定格在CBA比赛现场的观众席上,白发苍苍的赵本山正凝视着场上。岁月没有给这位曾经春晚舞台上的"笑匠"留情面,眼角的皱纹爬满了整张脸。
坐在他身边的是老搭档宋小宝。两人相视一笑,却难掩沧桑。谁能想到,这对春晚舞台上呼风唤雨的师徒,如今只能在球场边重温旧梦。
就在人们感慨这温情时刻时,娱乐圈却炸开了锅。
"赵家班要交80%收入!"这条爆料在网上疯传。赵本山的徒孙娇娇公开开撕,向她的恩师发起了猛烈抨击。一石激起千层浪。
从辉煌到落寞,从其乐融融到反目成仇,这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还记得那句老话:"赵家班、赵家班,大风一吹就飞散!"如今看来,竟是一语成谶。
有人说,这就是娱乐圈的生存法则。可站在舞台中央的赵本山,内心又何尝不是五味杂陈?那些年,他带着一帮"草根"打拼出来的江山,最终还是敌不过名利的侵蚀。
从东北的黑土地到春晚的舞台,从意气风发到垂垂老矣,这个靠"百家奶"养大的孩子,用尽一生心血建立的赵家班,终究还是走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
这或许就是人生百态,也是娱乐圈最真实的写照。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往回拨,看看这位笑匠的人生又经历了怎样的起起落落。
1957年10月2日,辽宁铁岭市莲花乡。
一声嘹亮的婴啼打破了深秋的宁静。赵德荣站在院子里,望着眼前的大山发着呆。掐灭手中的烟,他对守在门外的父母说:"就叫本山吧。
这个名字,注定要与命运展开一场漫长的较量。
赵家曾经也是望族,可到了赵德荣这一辈,家道中落。别说大鱼大肉,能吃饱饭就算不错了。所以当赵本山呱呱坠地时,赵德荣脸上并没有作为父亲的喜悦,反而添了几道愁苦的皱纹。
养活这个孩子,成了赵家最大的难题。
赵本山的母亲张淑琴,在怀孕前就患上了肺结核。硬撑着生下孩子后,奶水根本不够。无奈之下,爷爷赵忠福只能抱着襁褓中的赵本山,挨家挨户讨奶喝。
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百家奶"。
命运似乎格外青睐苦难的人。五岁那年,母亲张淑琴撒手人寰。更让人心寒的是,在时代的洪流中,父亲赵德荣选择了逃避,一个人躲进了北大荒。
天塌了,却给赵本山开了一扇窗。
盲人二叔赵德明收留了他。虽然二叔看不见,但早年学过杂技,靠着走街串巷卖艺谋生。年幼的赵本山就这样跟在二叔身边,耳濡目染间学会了拉二胡、说小段子。
谁能想到,这些江湖卖艺的手段,竟成了他日后闯荡世界的本钱?
"再穷不能穷教育",二叔省吃俭用把他送进学校。可赵本山对念书实在提不起兴趣,成天像个"街溜子"一样游手好闲。
但只要说到吹拉弹唱,他的眼睛就会发亮。
或许,有些人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每当赵本山回忆起那段岁月,眼里总是闪着光。那个靠百家奶养大的孩子,虽然吃尽了苦头,却在艺术的道路上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赵本山的童年,是苦涩的,却也在苦难中埋下了他日后成功的种子。
那个被全家人担心会饿死的孩子,最终不但活了下来,还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82年,春风吹遍大江南北。
辽宁省举办了第一届农村小戏调演,这是赵本山命运的转折点。
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游手好闲的"街溜子"。在乡里宣传队的日子,让他的表演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队里的领导都喜欢这个机灵的小伙子,有什么演出机会都让他顶上。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摔三弦》一出,全场轰动。赵本山一举斩获一等奖,直接被调进了铁岭县剧团。从一个籍籍无名的乡村艺人,摇身一变成了专业的二人转演员。
这是他在黑土地上的第一声"炸响"。
在剧团的日子里,赵本山把早年跟着二叔学来的本领,融入到了专业的舞台表演中。一场又一场的演出,让他在东北这片土地上收获了无数掌声,省级、国级的大奖拿了一箩筐。
但这还不够。
一双慧眼,悄悄盯上了这个来自东北的草根艺人。
那是时任春晚主持人的姜昆。1989年,姜昆向春晚节目组推荐了赵本山。可惜因为时间不够,节目被迫删除。
天意弄人?还是机缘巧合?
这一年的等待,让赵本山在1990年的春晚舞台上,迎来了最耀眼的时刻。小品《相亲》让他一举成名,从此走进了全国观众的心里。
春晚成了他的主场。
一年又一年,赵本山的小品连续多年稳拿"小品类一等奖"。那些充满东北味道的幽默,那些接地气的表演,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来自黑土地的艺术家。
但赵本山并不满足。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萌芽:要开自己的公司,要把自己的艺术发扬光大。
一个不眠之夜后,他拉着老婆写下了"本山传媒公司"的第一版策划书。
从乡村舞台到春晚荧屏,从单打独斗到带领团队,赵本山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一个草根艺人也能在这片舞台上闪耀光芒。
只是,站在春晚舞台的巅峰时刻,谁又能预料到日后赵家班的命运转折呢?
策划书写好的第二天,雷厉风行的赵本山就开始了他的行动。
第一步,当然是收徒。
王小利、宋小宝、小沈阳。。。这些名字,如今都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但在加入赵家班之前,他们和当年的赵本山一样,不过是为生活所迫才学习"二人转"的草根艺人。
或许是因为自己也曾经淋过雨,赵本山想给这些人撑一把伞。
赵家班的成长速度,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2009年的春晚舞台上,赵本山主动让出了C位,甘当绿叶陪着小沈阳演出《不差钱》。这一晚过后,小沈阳也经历了和当年师父一样的"一夜成名"。
从默默无名的二人转演员,到全国观众都熟知的小品演员,小沈阳只用了一个晚上。当然,这背后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优势。
这条成名路,后来的宋小宝、范伟们也都走过。
不仅是春晚舞台,赵家班的触角还伸向了影视圈。《刘老根》《乡村爱情》等电视剧的推出,让"刘能"王小利、"赵四"刘小光这些草根明星,也都收获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赵家班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他们甚至把东北二人转这门民间艺术,带进了人民大会堂!在这个传统艺术即将没落的时代,赵本山和他的赵家班,就像郭德纲对相声的传承一样,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就是赵家班最辉煌的十年。
但是,成名容易守业难。
当掌声渐渐褪去,当商业利益当头,赵家班的裂痕开始显现。那些曾经被捧上神坛的徒弟们,开始对师父的管理方式产生质疑。
"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古人诚不欺我。
站在舞台中央的新人们,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着,似乎忘了脚下踩的是谁的肩膀。他们开始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
有人选择默默离开,有人公开叫板,更有人像娇娇一样,把"吃人不吐骨头"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谁能想到,那个寒夜里写下的创业策划书,最终会变成赵家班分崩离析的伏笔?
辉煌的十年,就这样被时光冲刷着,褪去了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