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贯中西辜鸿铭:是他,让西方世界第一次见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岛主历史观 2021-01-24 10:43:55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在晚清民国的一众大师里,真正配得上“学贯中西”四个字的,唯有辜鸿铭,没有之一。

他是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获得13个博士学位,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人送外号“一代狂儒”、“清末怪杰”。

(辜鸿铭)也许你会说,13个博士学位很牛吗?胡适不是有35个博士学位吗?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胡适的35个博士学位,绝大数都是“荣誉博士”学位,是他通过个人影响力获得的,与学术能力无关。其中,有31个来自美国,因为他曾担任过驻美大使,博士学位相当于美国高校免费赠送给他的一种荣誉。

其实,胡适还放弃过很多次获得“荣誉博士”学位的机会,如果他想,别说35个,55个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种学位的含金量,可想而知,不言自明。

(胡适)

反观辜鸿铭,他的13个博士学位,囊括文、哲、理、神等诸多领域,一门门,一个个, 都是凭真本事考出来的,完全是博学的象征、能力的反应,与胡适的“荣誉博士”学位相比,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语。

也许你还会说,能说8国语言的民国大师不在少数,辜鸿铭只是多出一门,怎么就“天下第一”了?但你不知道的是,“能说”和“精通”之间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能用8种语言说“你好”和能用9种语言写专业论文,根本不是一个段位上的,更何况,辜鸿铭的9种语言,还不包括中国的汉语和闽南语。就连同为语言大师的林语堂,都自叹不如,把辜鸿铭誉为“中国第一语言天才”。

善后大借款期间,辜鸿铭曾一人同时担任六国使节翻译,六种语言切换自如,一开口便技惊四座,让那些外国佬目瞪口呆,拍案叫绝。(注:英、美、法、德、俄、日六国加上中国一共是七个国家,但英国与美国都说英语,所以涉及的语言是六种。)

(辜鸿铭剧照)

行文至此,展现的似乎全都是辜鸿铭的语言天赋和西学水平。但实际上,辜鸿铭最大的特点是“蔑视西学,推崇国学”,他深谙西学,却独爱国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辜鸿铭毕生最大的成就是利用西学功底光大中国文化,不仅用最地道的英文翻译了《论语》、《中庸》和《大学》,还著有 《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等畅销海外的英文书,让西方世界第一次见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论语》英译本出版时,对辜鸿铭有如此评价 :“辜先生不小的功绩是翻译了儒家四书的三部,他不仅是忠实的翻译它,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翻译,超越了中西方观念与思维方式的鸿沟。”

(泰戈尔访华时与辜鸿铭(右二戴帽者)等人合影,后排左二为徐志摩)

西方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在外国人心中,辜鸿铭是比紫禁城更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

关于辜鸿铭的国际影响力,同为民国大师的吴宓曾这样说:“今日吾国人中,其姓名为欧美人士所熟知,其著作为欧美人士所常读者,盖无有如辜鸿铭氏。自诸多西人观之,辜氏实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惟一有力之宣传员也。”

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六国饭店用英语讲演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People(《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不仅要售票,而且票价高到离谱,甚至超过了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梅兰芳的戏票价格也不过壹元贰角,而辜鸿铭的演讲票价却是两元打底。但即便如此,仍然是一票难求。由此可见,辜鸿铭在外国人心中的无上地位。

“学贯中西”,这是对一个人的至高赞誉,但是,辜鸿铭的确配得上。(本文完~)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