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本是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可葛大姐家的这顿年夜饭,却在一场激烈的争吵中落下了帷幕。
饭桌被掀翻,亲情也似乎在这一刻被掀翻在地,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家庭矛盾?
又是什么原因让葛大姐如此愤怒?
事情的起因,源于葛大姐婆婆提出的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要求:给小叔子买房。
这小叔子,并非什么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而是已经47岁的中年人。
他的儿子即将大学毕业,谈了个女朋友,女方要求男方必须有房有车。
小叔子家咬咬牙买了车,可买房的钱却成了难题。
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老母亲,也就是葛大姐的婆婆。
婆婆手头并不宽裕,之前公公去世留下的一些钱,也都贴补给了小儿子一家。
她自己拿不出钱,又心疼小儿子,便在年夜饭上向大儿子一家提出了这个要求。
葛大姐一家也并非什么大富大贵之家。
几年前,他们为了儿子的婚事,已经掏空积蓄买了房。
如今婆婆突然提出这样的要求,无疑让他们难以接受。
更何况,小叔子已经47岁,早已成年,成家立业、买房置业都应该是他自己承担的责任,凭什么要让大哥一家来买单?
葛大姐和丈夫委婉地拒绝了婆婆的要求,并解释了自身的经济状况。
但这却点燃了婆婆的怒火,她开始责骂大儿子不孝,没有尽到长兄如父的责任。
她认为,弟弟有困难,哥哥就应该帮忙,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婆婆的偏心由来已久。
葛大姐嫁过来之后,就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公婆对小叔子百般疼爱,却对大儿子和女儿不闻不问。
在他们眼里,大儿子就应该多担当,女儿迟早是别人家的人,只有小儿子才是永远的孩子。
这种根深蒂固的偏心,让葛大姐心里一直很不是滋味。
小叔子夫妻俩起初在一旁默不作声,仿佛事不关己。
可眼见婆婆吵不赢,他们也开始加入战局,指责大哥大嫂不顾亲情。
这场争吵愈演愈烈,最终,葛大姐忍无可忍,掀翻了饭桌,年夜饭也不吃了。
这顿不欢而散的年夜饭,成了压垮葛大姐的最后一根稻草。
年初四,她和丈夫收拾行李,搬去了儿子家。
儿子儿媳早就邀请他们去帮忙带孙子,这正好给了他们一个离开的理由。
临走时,婆婆还在嘴硬,说她不需要他们照顾。
仅仅过了两天,婆婆就给小姑子打电话,让她劝葛大姐一家回来。
因为葛大姐夫妻俩一走,家里就没人照顾她了。
她平时什么家务都不做,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小姑子将婆婆的请求转达给了葛大姐,但葛大姐拒绝了。
她认为,婆婆既然如此疼爱小儿子,就应该去找小儿子一家。
他们家照顾了婆婆几十年,也该轮到小儿子一家尽孝了。
或许是小姑子将葛大姐的话转达给了婆婆,第二天,婆婆就给大儿子打去了电话,在电话里劈头盖脸地将他们夫妻俩骂了一顿,指责他们不孝顺。
丈夫也和她吵了起来,让她去找小叔子夫妻俩,他们以后再也不管她了。
如今,婆婆独自一人住在乡下的老房子里,小叔子一家对她不闻不问,她只能逢人就抱怨大儿子一家不孝,却对小儿子一家的冷漠只字不提。
葛大姐家的故事,折射出了许多多子女家庭的困境。
父母的偏心,不仅会伤害到不被偏爱的孩子,也会纵容被偏爱的孩子,最终导致家庭关系的破裂。
养老的义务,究竟应该如何分配?
“长兄如父”的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又该如何解读?
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