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一学生“孤独死”事件,其实另有内情……

谷与妈妈 2024-12-31 14:39:29

贵州贞丰县一个年仅17岁的高一学生王伟,在一个人离家出走后,安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11月20日,王伟联系上了妈妈,想让妈妈给老师请一天假。

妈妈没有多想,以为是孩子身体不舒服,就答应下来,随后给老师发去请假信息。

谁知道第二天,王伟却莫名其妙地给老师发消息道歉,并说:“对不起,老师,我不回学校了。”又说了一句“我走了,有缘再见。”

这让老师立刻发觉了不对劲,害怕孩子出现什么意外,老师在手机上不断追问孩子的去向,但打电话时,已经是无人接通的状态。老师第一时间联系上王伟的家人,可惜晚了一步,孩子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妈妈痛心发文,说这孩子是她三个孩子里最乖巧的一个,没想到会做出这样极端的事来。网友们纷纷质问:为什么有三个孩子,却把最乖巧的那个留在老家当留守儿童?为什么不能全部带在身边?

为什么父亲缺失会影响孩子心理?其实这件事的内情同样复杂,并不是妈妈不爱他,而是有心无力。有同村的网友出来为妈妈辩白事情真相:原来这个男孩的父亲染上了赌博,把家里的钱全输光了,甚至还要偷孩子的压岁钱去赌。

一家五口加上两个老人,全都要靠妈妈一个人打工养活。这位妈妈同样也是不服输的性格,离婚官司打了五年,最后两个女孩归了妈妈,男孩归了男方这边。

男方的说法是,传宗接代的儿子不可能被妈妈带走,这不是断他们家的后吗?就这样,男孩留在了老家,跟着爸爸和爷奶一起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伟和妈妈的感情同样深厚。他觉得妈妈非常勇敢,在作文里写道:

“我心里还是有些害怕,但是我想到我的老师和我的妈妈,我不害怕了。”

就是这样一个乖巧、情感细腻的孩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

在老家门前的监控里,他孤独地回家,孤独地做饭、睡觉,第二天穿着干净整齐的校服,又一个人离开了家门。

全过程中,既没有出现父亲,也没有出现爷爷奶奶。可以说,王伟就是一个人在生活,妈妈远隔千里,父亲则完全缺席。“父亲缺失”的概念在家庭研究中一直存在争议,大部分人认为,只有离异、死亡、夫妻分居这些范围内的,才叫做父亲缺失。而其实,父亲缺失在传统家庭中已经成为了常态,大家默认母亲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而父亲总是在家庭之中隐身,不参与教育,也不参与任何家庭内务。

父亲异地工作、与孩子关系疏远、不参与孩子教育等等,这些情况均属于“父亲缺失”。而父亲和孩子中间着独特的依恋关系,是孩子生命中最具影响力的关系之一。父亲缺失,不仅对于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还对于儿童个性品质和对社会秩序、规范等的理解有所影响。除此之外,儿童能从与父亲的交流中学到和母亲完全不同的知识和能力,在学者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中发现:父亲缺失的留守儿童,其学习成绩普遍低于父母完整的留守儿童。

为什么最乖巧的孩子最委屈?紧接着,我们还要再来讨论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给一些多孩家庭的父母敲响警钟。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相反,不会哭的孩子自然没奶吃。那些乖巧懂事的孩子往往是家里最省心的一个,也是家长们“看似最喜欢”的一个。

为什么说是“看似最喜欢”呢?因为乖巧的孩子们受困于父母不值钱的夸赞,却损失了最根本的利益,只能看着会哭的孩子讨要来他们根本不敢要的东西。你或许也这样对孩子说过:“乖乖听话,别让父母操心。”“看我大女儿多乖,会自己写作业,不像小女儿,还要哄着劝着。”这样的话、这样的做法就是规训,将懂事的孩子规训在一个圈里,却将不懂事的孩子放在圈外,说白了就是双标。网上有一位生了双胞胎的博主妈妈,她给两个女儿买衣服,一个挑了黄色的,一个挑了红色的。

可是回家之后,妹妹羡慕姐姐的黄色衣服,哭闹着要和姐姐交换;妈妈不同意,姐姐看着妹妹哭,主动提出了要交换。妈妈拒绝了姐姐交换的请求,随后的一番话引人深思:

“你听妈妈好好跟你说,永远不要委屈自己知道吗?你先选了就证明你喜欢这个衣服,妹妹哭是因为她无理取闹,跟你没有关系,妈妈会教训她的。”

乖巧懂事意味着让步、吃亏,可是只要是正常人,谁愿意一直吃亏呢?

不要总是将你家最乖巧的孩子引以为傲,其实越是乖巧的孩子长大后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为什么孤独会带来危险后果?心理学研究显示,孤独感与自杀意念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孤独感可能会增加个体的经验性回避——即不愿意拥有负面情绪和想法,同时也是不愿意接纳负面情绪和想法——进而影响自杀意念。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来看,自杀就是心理痛苦或障碍的产物。

人的心理需求包含了很多,例如爱和归属感、自我实现、安全感、控制感等等,这些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出现心理痛楚。因此,自杀行为其实与个体的人际关系状态密切相关,特别是从人际关系中感知到的负担和受挫感。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出现在留守儿童身上,他们既接收不到情绪价值,又可能觉得自己成为了父母的负担,被父母所抛弃。家庭永远是孩子步入社会之前的第一堂课,也是孩子进入社会后最坚实的盔甲。

父母的角色不可替代,孩子的情感需求需要得到满足。父母们不要认为心理健康安全问题离自己、离自己的孩子很远,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浮于表面,而是深埋在孩子心底,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青少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止是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希望父母们能够多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0 阅读:1

谷与妈妈

简介: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宝爸宝妈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