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家里老人带娃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从传统观念的角度来看,往往是奶奶带孩子比较多,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子”。
我国自古有种说法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的孩子对姥姥来说是“外孙”。
随着观念的进步,局势发生了变化,姥姥带孩子反倒成了最普遍的情况。
新闻网曾经发起过一则投票,问题简单明了:你家谁带孩子?
选择“姥姥带”的票数最高,占到43.9%。
其次分别是自己带(27.5%)、奶奶带(14.7%)、轮流带(11.6%)、保姆带(2.4%)。
观念转变的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呢?
一方面,是爷爷奶奶身体不好。
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说是每天睡不好、吃不好也不为过。
如果老人身体有个病痛,就不能太长时间操劳,自然也就无法帮忙带孩子了。
另一方面,是姥姥心疼女儿。
生完孩子之后,妈妈的身体往往非常虚弱,不能再过度劳累。
这时候,许多姥姥想要在身边照顾女儿,也就担起了带孩子的责任。
然而,最近却有宝妈在网上发帖:“如果可以选择,千万不要让姥姥带娃。”
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
观念差距大,易产生家庭矛盾
姥姥心疼女儿,帮忙带孩子,原本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或许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对越是亲近的人,就越容易发脾气。
这是因为,我们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往往不用伪装,展露出此刻自己的真实情绪。
在心理学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安全阀”。
之所以能无负担地向亲近的人释放负面情绪,是因为你知道对方不会因此而疏远你,反而会关心你。
我们同事小天生孩子后,奶奶和姥姥都非常愿意帮忙带孩子。
上班时,总能听到小天和家里打电话,问问孩子有没有什么事情。
不久之后,同事小兰就总结出一个规律:
如果小天用很温柔地语气叫妈妈,那就肯定是婆婆打来的电话。
如果小天直接拿起电话说“喂”,那就是姥姥打来的电话。
有一次,小天的婆婆家里有事,就让姥姥一个人带几天孩子。
好巧不巧,这几天刚好是季节变换,孩子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姥姥按照曾经的方法,给孩子捂了几层厚厚的被子,心想着出身汗就好了。
同事小天回到家,看到的就是孩子被堆起的被子压住,小脸通红的样子。
小天气得不行,对着妈妈说道,“孩子都烧成这样了,你还不送去医院。要是烧坏了怎么办,你负责吗?”
姥姥站在一旁手足无措,本来想和小天一起去医院。
小天却呵斥道,“别去了,去了也是添乱。”
其实,姥姥养孩子,养好了是本分,养不好就成了过错。
背井离乡,易生孤独感
许多妈妈希望姥姥带孩子的原因之一,就是能够避免婆媳矛盾。
姥姥带孩子时,不仅不会因为婆媳之间的矛盾挑拨孩子和妈妈的关系,还会给孩子讲一些妈妈小时候的趣事。
但是,很多妈妈却忽略了一件事。
姥姥一个人离开熟悉的圈子,来到陌生的城市,难免会有不适应的地方。
尤其是如果姥姥来自于农村,那更加对城市的一切都很难适应。
每天除了带孩子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
女儿回家之后,也不舍得女儿听自己的唠叨。
生活中遇见了不顺心的事,也没个人能聊聊天。
这样一来,孤独感就油然而生。
在心理学中,“孤独感”指的是个体感受到自己和外界的隔绝或者排斥,由此产生孤独苦闷的情感。
“孤独感”往往和“社交隔离”紧密相关,意味着个体没有满足其社交需求。
如果长时间处在“孤独感”的围绕之中,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
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孤独感往往和认知功能退化和阿尔茨海默症联系在一起。
除此之外,在带娃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
这时候,姥姥往往夹在女儿和女婿的中间,里外不是人。
尽管在如今,仍然有些观念认为姥姥在女儿家始终是个“外人”,这也会带给姥姥心理上的煎熬。
总而言之,毋庸置疑的是,姥姥帮忙带孩子是一种幸福。
因此,对姥姥不妨少一些指责和挑剔,多一些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