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雷,男,画家、美术评论家。南京市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金陵美术馆理事。南京颜真卿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油雕院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2007年至今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
少许和若干
文/丁亚雷
吃对人来说是本能,当然也是其它动物的本能。但后来人离开了动物,因为人会自己做吃的了。会自己做吃的,是人从动物里走出来的关键一步,这应该比使用和制造工具还要关键。
动物也有会使用工具的。科学家发现,非洲大猩猩趟河时,会用木棍试河水的深浅,美洲的猴子会用石头砸开坚果。当然,这样的例子可能还有一些。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发现哪种动物会做吃的。所以,会不会做饭应该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可以算是本质区别。
当然了,你不能说煮个鸡蛋,下碗泡面也算是会做饭。猴子也会从过火后的山林里捡个熟栗子啃啃的。人做的饭,得对得起人。这还真就不容易了。
做西餐就不说了,厨房里的家伙事,看着就眼晕。那讲究,都在面上明摆着的。做中餐我们都知道,家伙事倒简单,菜刀、砧板、炒勺、锅,基本上也就这几样了。但要把这简单的几样东西用熟,没有几年的功夫还真做不到。
中国的菜谱就更复杂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国人是啥都吃的,从猪大肠到鸡屁股,没有剩下的。所以,中国人饭菜的品种数量特别多。而且,看中国菜谱多少得带些形而上学的色彩去消化理解。看过菜谱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厨子们写的书从来都不告诉你每道菜具体的做法,对材料的标示多是用像少许、若干、一会儿这样的“度量单位”。比如、料酒少许、花椒大料若干、盖锅稍闷一会儿,等等。
我曾经写过一首题画的打油诗,内容是“中国饭菜美名传,吃时香来做时难,油盐酱醋葱姜蒜,都放少许或若干,少许到底是几许,若干究竟怎么干,道可道,非常道,干脆泡碗干脆面。”
中国厨师对材料多少和火候的把握,完全不考虑ISO标准,全在一个“悟”字。这要是不用心,还真学不来。话说回来,也正是因为少许、若干、一会儿的无限弹性,使得每个厨子做出来的菜,那怕是同样的菜,也都风味不同。这其实挺好的,否则这个世界多乏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