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打窝的目的是为了聚鱼,而聚鱼速度的快慢决定着渔获,有不少的钓鱼人在打窝时存在一个误区,他们会觉得打窝无非是把窝料往水里一扔,然后等着鱼过来就行,实际上钓鱼打窝是很讲究技巧的,不是简单的往水里一扔那么简单。
很多钓友野钓时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打完窝后鱼进窝的速度非常慢,有可能等上一两个小时才会有鱼口,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就关系到打窝方面的技巧,本文我们就来说一说,野钓导致发窝慢的四个原因,只要大家熟悉掌握这些技巧,就不难钓到鱼。
第一个原因:打窝不区分季节
季节不同,不管是饵料、钓法、钓位、窝料等都需要灵活应用和转变,这是钓鱼的基础,也是能否钓到鱼的关键,就拿夏季和冬季做一个对比,夏季鱼的活跃度高,摄食量偏大,加上野钓水中的小杂鱼较多,窝料的用量可以适量增加,水底有足够多的窝料才能等来大鱼进窝。
反之冬季就不一样了,气温低,鱼的活跃度不高,摄食量也会减少,打窝用量就不能太多,且窝料要具备一定雾化,能在水下很好的扩散,这样才能让鱼快速进窝,如果用了夏季的打窝方法,不管不顾的往水里乱扔一堆窝料,就算有鱼过来,吃窝料就能吃饱,肯定很难钓到鱼。
第二个原因:打窝不区分钓位
大家在同一处水域垂钓,别人能钓到鱼,自己却钓不到,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就会觉得是自己开的饵料,或是窝料不行,不符合鱼的口味它们才不吃钩,但是最后用了和别人一模一样的窝料和饵料,甚至连线组、鱼钩、调漂方法等都统统复制了一遍,结果还是钓不到鱼!
大家遇到这种情况,不用过多怀疑,这肯定是钓位的问题,因为野钓不是每一个钓位都能钓上鱼,就算是在同一条河,同一片水域,钓位相隔个几米远都不一样。当发生类似的情况,要做的不是坚守,而是看上鱼位置的地形,然后找相似的钓位重新打窝,这样钓到鱼的机会更高。
第三个原因:打窝不区分鱼种
垂钓鱼种的定位很重要,一些新手钓鱼人会说,野钓我哪知道下一竿是哪种鱼来吃,这个该如何做定位?垂钓鱼种即是主钓的目标鱼,野钓哪种鱼来吃钩这个确实没法左右,但是真正的钓鱼老手,他们垂钓时都会有一个大概的定位,然后以此为中心配备饵料、窝料、线组、钓法等。
比如主钓的是鲫鱼,这时打窝的窝料就要以细小和雾化为主,因为鲫鱼个体不大,嘴巴小食量也小,细小窝料除了能让它们顺利进食,还让它们不易吃饱,这时在窝里不愿意离开。钓一些大型鱼就不同了,要做大窝,大鱼食量大,你想靠一两把酒米就能让它们进窝这真的很不现实。
第四个原因:打窝不区分窝料
很多人钓鱼只会在意饵料的好坏,但是他们往往会忽视窝料的重要性,就如开头我们说的那般,窝料随便往水里一扔就完成了打窝,作为一名老钓友,在饵料和窝料这块,我个人的观点是窝料更重要,因为窝料是为了聚鱼,大家想想,要是鱼都聚不来,饵料弄得再好又有何作用?
打窝用的窝料也应该注重它的味型,粗细、雾化等,这点在冬季更为重要,冬季窝料的味型应该跟饵料味型相同,用腥味型的窝料为主,粗细以细为主,状态以雾化为主,反之在夏季可以随便一些,总之钓小鱼多用细小颗粒的窝料,钓大鱼多用粗颗粒雾化慢的窝料,不可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