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根据组织安排,小徐离开了生活20多年的城市,到歌田县东北二公里鸿景村驻村。

从扫一屋开始提升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从城市到农村,感觉一切很新鲜,也鼓足干劲准备为这个小村庄的发展做一些事情。到鸿景村第一天,小徐彻底震惊了,这是办公场所吗!村部走廊上地板上的灰尘起码有一指厚,便民服务站地面上烟头、纸屑遍地都是,办公室墙角布满了蜘蛛网。
第二天,小徐谈了提升办公环境的意见,建议村委每天值班同志负责打扫卫生。村支书老刘笑着说:“农村不像城市,大家平时都干农活或者出去做工,没事一般不来村部,天天打扫没那个必要。不过徐书记提了这事,大家兼顾一下”。村委其他干部也敷衍着表了态。
第二天,副支书值班,到半晌了人还没来。不管别人做不做,自己先做。于是小徐开始打扫村部走廊、会议室、便民服务站。一个小时后,刘书记来了,看小徐在打扫卫生也过来帮忙,并打电话喊今天值班的副支书。自此以后,只要小徐在村部,每天主动打扫便民服务站、村委会走廊,会议室以及住所的卫生。随着村部环境卫生改善,村两委干部也主动参与进来。一个月后,村部办公环境焕然一新。村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从深入调研开始了解制约发展的瓶颈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而后的时间,小徐对这个村情况进行详细调研。这个户籍人口仅1000人的小村庄,多年积累的问题矛盾可谓之让人触目惊心。

一是村两委干部无心做事。村支书老刘已63岁,连续干了2届,明年就到站,可以说他就是在等退休。上午偶尔到村部打一卯就走,下午基本找不到人(据说下午一般在钓鱼)。其他村干部除了上级有紧急工作安排外,不是在经营自己土地和产业,就是在外打零工,平时几乎找不到人。
这种现象让小徐很震惊,市县考录公务员和乡镇一般干部月工资才3000多一点,每天8小时是按时到岗,忙的时候还得加班。村支书月工资是3000元,一般村两委干部每月2000元。除了工资,村干部有土地和产业也可以出去打工,他们收入和公务员基本相当。但工作态度差得太远。
针对这个问题,小徐咨询乡里负责纪律的干部。对这个问题他们了如指掌,但也无可奈何。一个村年龄合适的人就那么几个,换一个还不如上一个,村干部没编制,管理上多以劝告为主。这位纪检负责人讲了一个让很尴尬的事情,有一次,上级部门来检查,让一位村干部带路去看一家五保户,结果那位村干部说我没空转身就走了,这件事让上级领导很恼火,要求严肃处理,最终,乡纪委写好了检讨书,求着那位村干部签字完事。

二是村集体资产基本被掏空。鸿景村距离县城约5公里,周边有大量各式工厂厂房。村集体的10亩村集体建设用地,被低价长期租给一农户建了仓库,该农户每年利用这个仓库收入十万余元,但每年每亩的租金只有1000元。沿街的集体用地都被农户建成门面房,成了农户固定资产。其他村集体用地早已违规建成厂房、仓库,既成事实几乎难以撼动。可以说,村集体用地基本已变成部分农户私产,发展潜力基本被掏空。更为奇特是,各小组将自己的建设用地,由小组长租售给私人办企业、建仓库,每年收取租金给组民分配,村集体一分收入没有。
对于这种局面,小徐咨询一些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和村支书,这种局面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应该是以前村支书维护集体利益的意识不到位,原则性不强,一顿饭、一点礼品、给点钱,集体拥有的土地就能低价租给村民,租地的村民一旦在土地上建设厂房车间后,回收难度极大。

三是村庄发展规划形同虚设。小徐在走访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村庄住宅建设十分混乱,一些主干道入口本来挺宽的,但往里走会发现一家宅基突出一些,导致路面变窄,这一家挤占了公共区域,其后一家也必然效仿,导致主干道变形扭曲。这种不按规划批复的宅基地范围建设住宅的行为,导致村内一些公共事业建设举步维艰,比如计划修排水设施和水网改造,因为路面太窄可能触碰人家地基等无法施工建设。而正是这些地方,一到雨季也容易积水,道路基本无法通行。
据村民反映,前任村支书自己本来是4间宅基地,结果建了5间,南北主干道路面被挤占1/3,有了村干部打样,村民就更任性了。你占一点,我占一点,你地基高1米,我高1.5米。除此之外,还有个别村干部的亲属村庄超面积建设建房和多占宅基地现象。大家都很任性,看似占了便宜,但其实都是受害者。村两委因此丧失群众信任,而公共利益的侵占也破坏了村庄整体规划。
四是村庄空心化发展潜力不足。这个1000人的村庄,每天除了村广场上有一群打牌聊天的老人,白天几乎见不到年轻人。入户调查发现,全村229户,常住人口不足400人,60岁以上老人220多人,10岁以下儿童160多人。大多数年轻人常年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一般只是春节偶尔回家一次,还有已经举家迁居外地,但还保留住宅的。村庄空心化,只剩下老弱病残,如此一种状况,实在让人为村庄未来发展担忧。

五是党员党性不强入党把关不严。村庄有党员50人,除去常年在外地30人,剩下20个党员,20个党员中,有3位年过八旬的老党员,2位身体有病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能来参加党员大会的也就十四五个人。虽然,小徐每月组织一些党员活动,持续加强党性教育,但他发现,在党员选拔上,一些已经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的人居然也能投票通过,一些极端利己投机钻营的人也能混入党员队伍。这些人成为党员,下一步可能要进入村两委班子,他们入党动机就是弄点好处、享受特权。而正是这种思维,严重损害党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也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小徐认为,这种问题的出现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基层党员普遍存在好人主义思想,不影响自己,别人干什么我不管,动机不纯的人多是善于钻营之人,拿了好处又不影响自己,何必挡人家的道。二是上级党组织监管不严。有些有案底的人应该能查出来,即使查不出来,也应该到村里进行暗访调查一下,不能基层报什么就批什么。可能上级党组织认为,基层自己选的,有了问题是基层问题。

“五无村庄”如何走上发展振兴的道路。
注:“五无村庄”,既无山峦、亦无水泽、更无资源,既乏人才、又无产业基础,且发展建设用地的村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资源禀赋好的村庄,差不多都振兴了。而这样一批无山、无水、无资源、无人才、无产业基础、无发展建设用地的村庄,如何实现振兴呢?
一是加强集体用地管理。加大力度整治违规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问题,首先对村庄的各类型土地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尤其是被占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含村小组自己掌控的建设用地),然后分类进行处理,对合同期限违规的,签订5年内合法合同,合同期满限期恢复原状。对于违规占用的,限期坚决回收。这需要国家层面出台明确可执行的政策,施行过程中,还需要地方公安、国土、规划、司法等部门联合行动,才能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推行。
二是深挖村庄发展潜力。没有建设用地是制约很多村庄发展关键问题。问题始终在,破解之策需自己找。比如,鸿景村光闲置荒废的宅基地就有30多家,如果整合起来,有近20亩建设用地。将这些常年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即使建设一般的厂房仓库,也可为村集体每年带来30万元收入。如果创办企业,收入则更为可观。再比如村两委主动联系在外乡贤能人回乡创业,让他们带着技术和资金回来为村庄发展做贡献。村委可在土地使用、行政审批上给与适当协助。即使没有建设用地,也可鼓励他们为村庄发展捐款,村委可将收到的捐款去附近有闲置建设用地但无资金技术的村庄投资,采取分红方式实现村集体增收。除此之外,村两委可主动联系人社部门和企业,鼓励村民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即使在附近餐厅端盘子,一月最低也有2000元收入,出去半年也能增加数万元收入。
这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些空宅户宁可空着闲置着,也绝不会让出自己的宅基地。乡贤不会平白无故的回来创业捐款。这其实是考验村两委班子战斗力的事,如果班子没有战斗力、没有威信、办事不公平不公正,此事万难推行。这事考验村支书这个带头人是否有魄力、勇气、智慧和毅力。
三是改变农业种植方式。鸿景村属于平原村,周边无山无水也无资源,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小徐算了一个账,全村800亩耕地,每年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假设一年亩产2000斤,售价只有2200元。扣除浇地农资费用,估计能收入16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只够温饱,致富就是做梦。
如果改变农业种植方式,比如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拿出一部分土地,种植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如某地种植辣椒,一亩地年收入约6000元;种小蜜薯,一亩地年收入可达达到上万元;种绿色蔬菜,每亩地年收入可超过3万元;当然,这里只是提供一种改变农业种植方式的思路。具体种植什么,需要聘请农业专家,结合当地土壤情况科学种植,当然也需要考虑产品销路和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土地分散无法整合利用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难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而无法实现致富。要想富,就必须把农户手里的土地整合起来,通过入股、合作社方式进行统一管理。村两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研究具体发展方向,然后说服村民主动参与投资。这项工作需要慎之又慎,毕竟村民财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太弱,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四是要强化党组织建设。火车跑得快,还要车头带。要做到以上三点,最关键还是要搭建一个有魄力、有勇气、有智慧、有毅力的村两委班子,这个班子的每一个人都能有一颗真心为民的公心,做事公平公正,为人光明磊落,自身清正廉洁。这个班子的带头人还应该有一定经济实力,自身应该就是一个敢闯敢干、思路清晰的开拓者。
这些年,从扶贫到乡村振兴,农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到鸿景村三年来,小徐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好政策带带给村民的一些福利。村里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病残户,政府要么直接兜底要么给予一定补助,让他们依然能做到衣食无忧,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上级政府投资近千万元,村庄街街巷巷都修了水泥路,自来水通到村内,燃气接入每一户家中,免费安装了几十盏路灯,修建了500平米的村民文化广场和150平米的日间照料中心。这些,村民都感同身受,让每一个人都有尊严的活着,让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是触手可及的目标、也是未来持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