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量进口非洲毛驴,缺口仍然巨大

王累评文化课程 2025-03-25 08:43:12

近年来,中国从非洲进口毛驴的数量持续增长,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国内驴产品市场的复杂现状。中国每年从非洲进口的毛驴数量可观,有报道显示每年进口量超百万头,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毛驴数量不断减少,难以满足驴皮阿胶产业和驴肉市场的需求。非洲毛驴数量相对较多,价格也较为低廉,成为中国主要的进口来源。

驴皮是熬制阿胶的核心原料,中国阿胶产业蓬勃发展,对驴皮的需求十分旺盛。国内阿胶生产厂商超 200 家,主要生产企业如东阿阿胶和福牌阿胶,每年阿胶总产量在 5000 吨以上。据估算,熬制 1000 吨阿胶通常需要 70 多万张驴皮,中国每年所需驴皮约在 400-500 万张。然而,国内驴皮供应却严重不足。到 2021 年,国内毛驴存栏量降至 196.7 万头,如今国内供应的驴皮总量不足 180 万张。2023 年 1 月 - 12 月期间,未剖层的整张马科动物皮(驴皮在进口时以此商品名称进口)总计进口 1339730 张,其中来自非盟国家的进口数量达 784221 张,占比达 58.5% ,这表明非洲在驴皮进口上的重要地位。

除了阿胶产业对驴皮的需求,驴肉市场也在不断扩张。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健康、绿色食品的追求使得驴肉备受青睐。驴肉口感佳、营养丰富,素有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 的说法。但国内驴产品供应缺口巨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驴产品供应缺口巨大,首要原因在于需求的快速增长。阿胶作为传统滋补品,市场需求持续上扬,除了国内市场,在国际上也有一定需求。比如在印尼,55% 的阿胶市场需求来自非华人群体。驴肉市场也因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而不断扩张,进一步加大了对驴产品的需求。

驴的养殖成本高也是关键因素。驴的繁育周期长,妊娠期长达一年,通常三年才能达到性成熟和初配年龄。相比之下,黄牛妊娠期在 275 至 285 天之间,10 至 15 个月即可具备生育能力。漫长的繁殖周期使得养殖成本大幅增加,养殖户难以快速获得收益,这导致许多养殖户和企业对养殖毛驴缺乏积极性,国内毛驴数量持续减少。

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同样对驴产业产生影响。传统农耕方式中,毛驴是重要的劳动力,但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毛驴在农业生产中的需求减少。许多农户不再养殖毛驴,使得毛驴养殖规模不断缩小,进一步加剧了驴产品供应的紧张局面。

驴产品供应缺口巨大,对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驴肉、驴皮等驴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消费者购买驴产品的成本增加。对于阿胶生产企业而言,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压缩了利润空间,企业面临着成本压力。长期依赖进口驴皮和毛驴,使得产业面临风险,一旦出口国政策变动或出现其他问题,将影响到国内驴产品产业链的稳定,带来市场不确定性。

为缓解驴产品供应缺口问题,多方需要协同努力。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例如对养驴户进行补贴,在山东,当地正计划拿出扶持资金,对怀孕母驴养殖户进行补助;降低养驴企业的税收,鼓励农民和企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驴养殖,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一方面可从其他国家进口驴皮,如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另一方面,头部阿胶企业可加大自有养驴基地的建设,加大养殖数量,提高驴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社会各界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驴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引导合理消费,同时倡导保护毛驴的生态养殖,推动驴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虽大量从非洲进口毛驴,但国内驴产品供应缺口依然显著。需求增长、养殖成本高和农业机械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这一局面的形成。解决这一问题,需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携手,共同推动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市场的稳定供应。

1 阅读: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