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喜剧女王到电影导演,贾玲的每一步你能看懂吗?

方又正 2025-02-20 14:33:18

有些人因为发胖被关注,有些人因为瘦下来了引发热议。

贾玲的名字,这两年从热搜到主流的媒体版面上,似乎出现次数都少了很多,但一直都和“重量”有关。

这不禁让人开始好奇,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舞台上的她曾经是笑声的制造者,而银幕背后的她,正在悄悄改变自己。

网友们的评价分化严重:有人说她在“作”,有人为她的勇敢鼓掌。

或许,这正是贾玲这个人物最复杂又有趣的地方。

从喜剧女王到转型导演:贾玲的多面人生选择

贾玲给很多观众的第一印象,百分之九十都与“搞笑”有关。

她憨态可掬的形象,天生自带亲和力,“一出场,观众就笑了半截”的段子几乎成了她的标签。

从春晚舞台到综艺节目,她一度是所有观众的“开心果”。

无论是《欢乐喜剧人》里的抖包袱,还是与沈腾的“黄金搭档”演出,贾玲几乎总能成为屏幕上的亮点。

有句话说,“和她的笑在一起,快乐来得最简单。

成功后,贾玲并没有局限在相声和综艺领域,她创办了大碗娱乐,一边继续做笑点担当,一边扶持新人。

张小斐、许君聪等艺人逐渐崭露头角,大家都觉得贾玲“吃肉的时候懂得给人分饼”。

而事业的另一个转折点,则源自她对电影的尝试——从演员到导演,她用《你好,李焕英》开启了全新篇章。

这部电影是她写给母亲的情书,播放后感动了无数人,还创下了极高票房,将她推上了全球票房纪录的巅峰。

此时的贾玲不再被简单视作“搞笑女艺人”。

她开始让大家发现,原来她还能改变风格做导演,用电影讲故事。

“瘦身”背后:审美压力还是角色需求?

一段时间里,贾玲的体重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贾玲瘦了。

”“胖胖的她更好笑。

”人们似乎不再关心她的作品,而是专注在她的身体上。

减重之后,贾玲确实散发出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气质。

有人赞她变美丽了,更加高级;也有人觉得,这样的贾玲失去了“原装”的喜剧感。

但很少有人知道,她减肥纯粹是为了角色。

为拍摄电影《热辣滚烫》,她进行了严格的体重管理,这与迎合审美无关,而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一位与过往风格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

这部作品是一部全新类型的尝试,她希望用自己的身体状态去配合电影整体的美感和精神内核。

贾玲可能并没有想到,减肥这件事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

她自己倒挺淡然,甚至幽默回应“确实有点胖回来了”。

对她来说,职业转型和尝试新路是最重要的,“外在的变化,配合角色,算是创作的一部分吧。

解散公司传递的信号:聚焦自我创作还是另有打算?

“贾玲的公司解散了。

”今年,这一消息再次在网络上掀起热议。

有人问:“她是不是要彻底退出娱乐圈?

”也有人猜测她“作业不力、资金压力大”。

贾玲本人转发公司声明时,只写了四个字:“来日方长。

”没有解释,也没有太多感慨。

其实,大碗娱乐只暂停了对艺人的经纪服务,贾玲仍然保持着和这些艺人之间的深厚关系。

她出席活动甚至拍摄电影,都有一帮老同事继续支持。

解散公司更多是因为她希望自己能更加专注于电影创作,希望能够投入更多时间在剧本和导演工作上,减少事务上的分心。

从旁人的角度来看,贾玲的举动可能有些冒险。

毕竟,她在观众心中早已经稳定建立了“喜剧大玩家”的人设,靠综艺、靠春晚,她完全可以坐稳业界一线。

但她偏偏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

这也正是让人佩服她的地方,生活不是简单地满足做“观众最想看的自己”。

旧形象的告别与新高度的抵达:你怎么看贾玲的蜕变?

什么是让一个喜剧人获得大家更持久关注的秘诀?

有人选择更加夸张的表演风格,有人选择用新段子讨好观众,而贾玲越来越像一位艺术探索者。

她另辟蹊径,不再依赖外在形象留给大家的印象标签,而是逐渐舍弃了“胖胖的贾玲”这一安全高地,用全新的表达方式去说自己的故事。

或许如此大胆的选择的确不是所有观众都能够理解的。

但对贾玲来说,这似乎并不构成她改变的理由——她选择让作品自己说话,而不是让一个“符号化”的她被掰开揉碎成为外界的谈资。

结尾:

其实,贾玲并不拒绝过去那个嘻嘻哈哈的自己,她只是想证明,无论是胖胖的形象还是舞台上的段子,别人给予她的定义都只是人生的一个版本。

更重要的是,在更多的领域,她希望成为谁。

人们或许会怀念她舞台上的欢声笑语,但别急,她还在努力用另一种方式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动与思考。

人生像是一次又一次的爬坡,有人选择稳步前行,有人选择尝试不同的路线。

你可能认同,也可能怀疑,但无论她做了什么,都是她在为自己负责。

未来的贾玲会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来日方长,继续用作品和更多身份回应外界对她的各种期待。

0 阅读:3

方又正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