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电影节的舞台上,人潮涌动,灯光炫目。
穿着正装的嘉宾们谈笑风生,却唯独一个人显得有些不同。
他穿着休闲短袖,双手握拳,站在角落里显得有些局促。
和一位女嘉宾的合影中,他那拘谨而略显腼腆的模样,瞬间成了讨论焦点。
这看似不合常理的画风背后,却藏着饺子导演——杨宇逐梦的别样故事。
从医学院学生到动画导演的逆转人生谁能想到,如今跻身百亿导演行列的饺子,本是一名医学院的高材生。
杨宇出生在四川泸州,儿时因爱吃饺子得了这个天真的外号。
而他的求学之路原本按部就班,甚至一度考取了华西药学院的文凭。
如果人生顺着既定的轨迹发展,他可能成为一名医生,过上安稳的生活。
但对杨宇来说,稳定从来不是人生目标。
在医学院学习的日子里,他的课本和作业本上,常常藏着一幅幅奇思妙想的草图——这些天马行空的设想与医疗专业八竿子打不着,却是他最热爱的表达方式。
即使课业压力繁重,他依然利用课余时间设计角色、构建世界。
最终,他毅然决定追逐自己的动画梦,选择一条意义非凡却充满未知的道路。
追梦路上的泡面和两个月的碗堆追梦的故事听起来迷人,但过程未必光鲜。
杨宇的日常是怎么度过的?
我们可以从泡面和碗堆中窥见一二。
在他刚辞去广告公司工作的日子里,他租住在成都的一间小屋,每天都对着动画制作软件MAYA学习创作。
昼夜不分、废寝忘食只是常态,偶尔饥肠辘辘时,他的选择竟然只有泡面。
杨宇曾笑称,他泡面的碗常常攒上两个月都懒得洗。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透露出他在追梦路上承受的孤独与专注。
当你一头扎进梦想的世界,生活中的琐事成了最不重要的事。
这样的坚持,也最终让他迎来人生的转折点。
被嘲笑的休闲装与创作热爱的执念第一次站在电影节的舞台上,那也是杨宇第一次感受到外界的目光。
彼时的他,刚凭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赢得国外奖项,准备迈出更大的步伐。
他的简单着装却成为了群体中的“异类”。
旁人或许觉得他过于不修边幅,甚至用“乡巴佬”来形容他。
有人笑着问:“为什么不穿正装?
”而杨宇只是低头一笑,不以为意。
对他来说,外在的嘲笑并不重要,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创作,是他真正的执念。
从绘制简单的分镜到反复调整画面细节,他沉浸其中,甘之如饴。
《打,打个大西瓜》的拍摄过程既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仅仅三十万的制作成本,迫使他既当导演又充当剪辑师,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
这段经历不仅验证了他的才华,也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辞职逐梦:喜欢才能做到乐此不疲杨宇曾打趣道,辞职去学动画的决定就像“自杀”,让人无法理解。
确实,为了动画梦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这让对安稳生活充满依赖的人难以想象。
他却觉得,这是一场必须得赌的冒险。
在成都租的小屋里,几乎没有娱乐活动陪伴他的日子,他反而感受到了难得的满足感。
深夜盯着屏幕、看着一个个角色从无到有,他感到无比充实。
即使一无所有,他也没有迷茫,因为对动画的热爱就是支撑他唯一的动力。
正是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才让后来诞生的《哪吒》以不凡的成绩,给中国动画电影争了一口气。
结局是美好的,但当年的坚持,未必人人都能理解。
或许只有杨宇自己知道,这份热爱才让他不曾厌倦,也从未后悔。
追梦能否成功,重要的是初心至今,饺子导演的故事仍激励着许多年轻人。
有人可能疑惑:追逐梦想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天赋?
还是机会?
或许杨宇的答案会是初心。
他没有因为质疑而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也没有因为现实的难关而妥协处理。
小时候那个在作业本上画画的男孩,终究成了为中国动画争光的大导演。
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逐梦之路。
它或许艰难、或许陌生,但只要你足够热爱,愿意坚持下去,终究会等到属于你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