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操作系统和新国际支付系统的话题比较火,刚看了一个博主骂一王姓大V的视频,也想说两句。
曾经有一个某女主持人在捉奸现场说了其老公一句话,没有价值观的输出,一切的强大都是枉然。在我们的历史上,公认的接近全球帝国的只有盛唐时期。其他历史时期也有文化输出,但输出地主要集中在东亚。盛唐的文化已经传递到东南亚和部分中东地区。
文化当然不可能单向输出,而是相互的,那就是为何首都长安最流行看“胡旋舞”的原因。仅听这名字,就不像是中原文化。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是不是中原舞不知道,但她看大胖子安禄山跳“胡旋舞”也是有记载的。何况,当时的平民估计是没资格让贵妃跳给他们看的;现在似乎好办了,去看一场《长恨歌》的演出,一堆贵妃给你跳。
要在技术上做一个操作系统,并不难,日韩和欧洲等国也有这个能力。在安卓和iOS兴起之时,微软搞了Windows Phone系统,诺基亚和英特尔共同开发的MeeGo系统,顶峰时的三星也搞了Tizen操作系统,一时间操作系统林立。
诺基亚和三星等硬件厂家,在操作系统竞争中失败而放弃可以理解,微软是有能力一直烧钱来维持的,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最终也放弃了。
我们国内有14亿人,全球是70多亿人,最好的方案当然是有70多亿人来试错和分摊成本,操作系统方面可能还不明显,但医药,特别是罕见病药品这类,连70亿人都嫌少了。
那么,凭什么其他人要用你的产品呢?除了认可产品之外,似乎也要看你的“人品”,或者说你正在或者想要输出的文化或价值观。这些东西是包含在操作系统和支付系统中的,并不象衬衣和T恤一样,可以做得与产地毫无关系。这当然有难度,特别是近几年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兴起的排外和自大的风潮,既无必要,也无任何好处,但就是这样兴起了,数千万的“夹头粉”,让人心惊胆战。
能不能拉上非洲国家,那里也有十亿人左右,人不就多了吗?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非洲国家也要和欧美打交道,他们也想用一个在哪里都通用的产品。怎么去说服他们只选一方,而必须放弃另一方,而放弃那方还是他们正在使用的服务呢?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手机有可能真能做到,但它会愿意冒风险去尝试吗?
国际支付系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小范围的搞一搞就跟货币互换是一个道理。收某种货币之前,都是想好了用途才收的,不然谁收那些一年跌一多半的货币来存着损失呢?
要想持续长期的搞,搞得比其他系统的普及率还高,这些成员可能自己都没谱,用谁的货币作为基准呢?似乎谁也不信任谁,甚至相互间的信任,在内心里还不如信自己天天骂的那个家伙。
很多东西起步晚了就很难搞,具有先发优势的一方是不可能主动放弃优势的,除非它犯了重大错误,比如诺基亚;或者是这一行已经卷得无利可图,比如电视机和白色家电等业务,日本厂商们大多都主动放弃了。
在电脑时代,王安创办的电脑公司,其产品并不比IBM的差,他的失败就在于既不兼容,但又很难说服客户为其高价高性能和不兼容买单。从理论上说,三进制的电脑更好,前苏联也搞过尝试,但失败在商业化方面,说白了,还不是差在用户群太小,养不起研发团队吗?
那是不是就只有认输了呢?也不全是,比如以前说得非常厉害的量子计算机之类的行业,这些方面大家都在起步阶段,如果在商业化方面取得首创性进步,当然是有机会来制定标准,让全球用户使用的。
但是,就算是你原创的,如果文化的认同感比较低,也有可能在后续竞争中失败。毕竟不是哪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能力配备大量的部门和人员来反腐的,学了一些不该学的回去,可能哭都来不及。
安卓靠开放和不抢硬件厂家的生意来生存,IOS靠全封闭来分配用户的消费额度而生存,都取得了成功。特斯拉靠开放专利,增加同行或竞争对手,把新能源汽车从氢能源赛道强拉到了蓄电池赛道,现在看起来还是成功的。当然,并不表示,他们会一直成功,高处不胜寒,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太大的行业规模和较长的产业链,需要的是边界,要让更多的具有各种优势的商业体来相对公平地共分蛋糕。当年,微软造了几台销量很低的电脑,目的是回击苹果,宏碁等厂家就多次在公开场合抱怨了他们好久,微软并没有利用优势地位来欺负“不听话”的宏碁。
当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之后,面临的竞争早就不仅仅是经济方面了,文化方面更重要,特别是在产品和服务越来越“软”的时代,更是如此。文化的竞争不是复古,复古是壳,要在其中加入进步的元素,而且是进步元素是主流,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
有人说,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王者,电脑时代成就了英特尔和微软,智能手机时代成就了苹果、高通和谷歌;似乎他们就应该是一下个王者,而且还不用和别人并立。显然有些时代和其转换是某些人自己按想象来定义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5G宣传时的“远程手术”之类的应用场景,现在似乎没人提了。
希望是我想多了,说不定明年来看,这两大产品都成为国际主流了呢?那时候欢迎大家在此文下来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