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长达1400多年的时间里,意大利地区跟北边的德意志情况类似,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诸侯割据,邦国林立,意大利这个名字长时间来只是个地理名词。自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献土给教皇,导致意大利中部出现拥有世俗权力的教皇国开始,教权和王权反复较量高下,整个意大利半岛和欧洲的历史进程皆被很大程度的影响。
而横亘在意大利中部的教皇国,则充当了意大利南北地区平衡手的角色,扶弱抗强,屡试不爽。可以说,教皇国的存在,意大利的统一便无从谈起,毕竟消灭天主教教宗所在的教皇国,在中世纪是不可想象的。
中世纪的意大利地区
意大利民族主义的形成18~19世纪对欧洲来说,局势动荡混乱。自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的一百年里,意大利地区主要分成四块势力,即西北部独立的撒丁王国、东北部由奥地利直接或间接统治,中部是存续千年的教皇国,南部则是飘摇不定的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王国。
1789年,法兰西爆发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出于对革命的恐惧,英国、奥地利、普鲁士等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共同镇压法国共和革命,以恢复君主专制。撒丁王国作为实力较弱的跟班参加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1796年,年仅27岁的法国将军拿破仑横空出世。为打击奥地利,拿破仑主动领军进攻奥地利支持的撒丁王国,柿子捡软的捏,撒丁正是反法同盟中的薄弱环节。
刚出道的拿破仑
集中优势兵力,逐个突破,是拿破仑的拿手好戏。奥地利、撒丁联军由于分兵而被逐个击败,撒丁王国丢了祖传龙兴之地-萨伏伊,而只得退守撒丁岛。拿破仑则乘势推进,占领意大利北部,并建立了意大利共和国。这场战争对撒丁王国来说,虽然几乎是灭顶之灾,但由于奥地利惨败,对撒丁王国的影响力大幅下降,为撒丁王国的独立自主埋下伏笔。
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5年,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法国失去对意大利的控制,奥地利帝国势力则卷土重来。在讨论战后秩序的维也纳会议上,没什么话语权的意大利地区被分成8个邦国,其中只有撒丁王国是作为意大利人自己统治的国家,其他邦国均受周边列强影响或统治,比如北部除撒丁外都受到奥地利帝国控制,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则由西班牙的波旁王朝再度掌握。
维也纳会议后的意大利地区
拿破仑虽然最终失败并被流放,但他给占领区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拿破仑法典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更带了同宗教主义一样威力强大的思想武器—民族主义,它唤醒了欧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愿望,改变了未来欧洲所有国家历史的轨道。
1830年,来自热那亚的25岁热血青年朱塞佩·马志尼加入烧炭党,一个旨在驱除法国侵略者,消灭封建专制,建立统一、自由意大利的秘密革命组织。
马志尼
1831年,马志尼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入狱,又因证据不足而得以释放并流亡法国马赛。在这里,他结识了众多意大利革命流亡者,在这些人的支持下,马志尼创立了新的革命组织-青年意大利,并创立机关刊物,在意大利老百姓中宣传革命和统一的思想,“使意大利重新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统一、独立、主权的民族”“意大利人有能力自己进行革命,起义应由意大利人自己来发动,而不是依靠外国势力”,这一系列的口号和主张,在三年的时间里,北至阿尔卑斯山山民,南到西西里岛渔民,传遍整个意大利地区。
从此,所有人都知道了马志尼,统一和独立的思想在意大利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对意大利的独立统一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不足的是,马志尼认为解放意大利是每个意大利人的宗教义务,对于当前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没有提出主张和解决办法,更为致命的是,马志尼认为阶级应该合作,不应该阶级斗争,对一直遭受压迫剥削的广大中下阶层的工人、农民,没能真正去团结这一股最具革命性的力量,追随马志尼的只是一小批爱国青年。
1833年,另外一位26岁的传奇热血青年加入马志尼的青年意大利党,他叫做朱塞佩·加里波第。
加里波第
1834年,马志尼在热那亚发动武装起义,但由于组织不严密,实力悬殊较大,起义才开始就被政府军镇压,马志尼、加里波第等人被迫流亡海外。加里波第逃亡到南美洲参加巴西南部共和主义者起义和维护乌拉圭独立的战争,一系列战争实践使得加里波第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领军大将。
1848年欧洲革命的契机-意大利的第一次独立战争1848年,自拿破仑兵败30多年后,欧洲各国积蓄已久的民族主义革命在这一年集中爆发,也被叫做民族之春革命。这一系列的武装革命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国家之大,在欧洲历史上堪称空前绝后,除了英国、俄国、葡萄牙等国未发生革命之外,其余欧洲各国均被革命浪潮波及。
1848年欧洲革命
革命首先在1848年1月在意大利西西里爆发,随后法国爆发2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共和政权,法国革命者的成功极大了鼓舞了其他各国。紧接着3月德意志各邦国均发生起义,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被迫同意制定宪法,成立议会;奥地利的革命者成功迫使奥皇让步,首相梅特涅下台并化妆出逃英国。
看到希望的马志尼和加里波第随即回到意大利,在罗马发动武装革命,起义军在马志尼和加里波第的带领下,攻入罗马城,迫使教皇逃走,并成立了罗马共和国。
北面的撒丁王国查理·阿尔伯特深受法国大革命影响,决定利用各邦国起义的契机,联合伦巴第等邦国对宗主国奥地利宣战,以实现意大利民族解放。
意大利起义军
回过神的各国王权专制政府纷纷派兵大举镇压革命者,短短一年里,各国武装革命均遭失败。马志尼的罗马共和国也被法国出兵推翻,教皇国随即复辟,加里波第再次流亡到美国纽约避难。
而撒丁王国出兵奥地利,也由于罗马教皇的反对,北部各邦国临阵退缩,而被奥地利击败,被迫割地赔款,第一次独立战争失败,而对奥地利的割地赔款协定,更激起了意大利人民的愤怒。
手腕灵活-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眼看着资产阶级共和革命在意大利难以实现,时代再次呼唤强人出现。
1852年,出身意大利贵族的加富尔成为撒丁王国首相。与马志尼、加里波第的民主共和主张不同,加富尔认定君主立宪制是最适合意大利的,拒绝激进的暴力革命。尽管双方主张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和独立,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石。
加富尔
加富尔是个非常具有外交手腕的人,他认真分析了意大利半岛及欧洲各国局势,认为要实现意大利统一,摆脱奥地利的控制,必须借助敌人的敌人力量—法兰西第二帝国。
当时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是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他一直想要效仿叔叔,恢复法国对意大利的统治和影响力。认清这一点的加富尔随即与法国结成反奥军事同盟,共同对抗奥地利。两国秘密约定,如果撒丁遭到奥地利攻击,法国要全力援助。如果战胜奥地利,原属于奥地利的伦巴第和威尼斯等地,划归撒丁,作为出兵的条件,撒丁将萨伏伊和尼斯割让给法国。同时,加富尔发放巨额拨款给意大利各邦国的爱国人士,鼓动他们一起站出来反对奥地利的残酷统治。一时间,北意大利地区游行和抗议活动不断,奥地利政府被成功激怒,出兵攻打撒丁王国。
与此同时,为了团结共和革命派,加富尔邀请加里波第回国参战,组建志愿军。加里波第为了意大利的统一大业,同意与立宪派的加富尔合作,率领名为“阿尔卑斯猎人兵团”的志愿军,深入奥地利敌后开展游击战,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
拿破仑三世
1859年,得到承诺的拿破仑三世,与撒丁军队联合,在索尔费里诺地区与奥皇亲征的奥地利军队对峙。经过一番拉锯战,法撒联军取得胜利,奥地利败逃。但拿破仑三世背着加富尔单独与奥地利达成停战协定,划分势力范围,把撒丁丢在一边。因为拿破仑三世并不想意大利变强,更不想意大利统一,混乱弱小才是对法国最有利的。
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后
于是,撒丁此次作战未能收回威尼斯和伦巴第地区,加富尔被迫辞职,下野之后的加富尔也没有闲着,他努力游走于中部各邦国,推它们加入撒丁王国,一起为意大利独立而战。
1860年3月,中部各邦国举行全民公投,正式并入撒丁王国。4月,西西里首府巴勒莫爆发起义。
加里波第红杉军
加里波第率红衫军增援西西里,至7月解放全岛,并为进军意大利本土做好了准备。8月进军那不勒斯,回师意大利本土,9月解放那不勒斯。
意大利南北进军
对面南方民主共和派加里波第的节节胜利,北方的撒丁王国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和首相加富尔坐不住了,虽然加里波第公开称呼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为意大利的国王,但加里波第兵贵神速解放南意大利,如果他转向共和派或者割土自立,以加里波第的威望,对撒丁王国来说风险太大。于是,在征得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同意后,撒丁王国出兵攻占教皇国部分土地,打通南下通道。
1860年10月26日,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在泰阿诺与加里波第进行了历史性的会师,加里波第称呼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为意大利的国王并与之握手致意。
加里波第与伊曼纽尔二世会师
11月7日,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在加里波第陪同下进入了那不勒斯。
实际上,从始至终,撒丁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和加富尔都只是要把意大利收归到撒丁王国麾下,使萨伏伊王朝成为统治整个国家的王朝。因此,他们不发给加里波第支援军武器和粮饷,并反对他进军那不勒斯,而在加里波第得胜后又声明要他交出军权。尽管加里波第心里清楚加富尔对的猜忌和防范,但加里波第是个理想主义者,军事天赋极高,但政治上比较单纯,他只是一心想要为意大利的统一和独立尽力。他知道除了撒丁王国,还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担当统领全国的大任,如果他武装割据,必将在意大利还未统一之前就引发一场内战,这是他绝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率部迎接王国军队进驻解放区,并同意通过全民公投决定南部解放区是否并入撒丁。最终,公投结果是南部并入撒丁王国。至此,意大利境内除威尼斯与教皇领地外,其他7个邦国都统一到撒丁王国中。
时也命也—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1861年3月,撒丁王国在并入其他邦国的基础上,正式改名为意大利王国。
意大利王国成立
面对奥地利依旧控制的威尼斯和法国支持的教皇国,新生的意大利王国不敢轻举妄动,需要继续韬光养晦,以等待天下有变。
1866年,普鲁士宰相俾斯麦为了德意志地区的统一,和奥地利爆发了战争。加富尔果断站在普鲁士一边,双方约定南北夹击奥地利,战后意大利可得到威尼斯。
怎奈意大利王国军队战斗力和组织力实在不忍直视,主动进攻的意军遭到奥地利军队的顽强对抗。在奥地利海军的增援下,意大利节节败退,而普鲁士军队则一路南下,战绩辉煌。
获胜后的俾斯麦见好就收,选择和奥地利直接议和,再一次忽略了在南方不断败退的意大利。意大利无力单独对抗奥地利帝国,遂只能跟在普鲁士后面议和,意大利最终如愿以偿得获得了威尼斯,现在距离统一,只剩下罗马了。
意大利王国收回威尼斯地区
进军罗马此时的罗马作为教皇驻地,被教皇的保护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保护教会”为名义在罗马驻军。意大利王国不敢招惹强大的法国,对国内一直演说要对罗马动武的马志尼和加里波第采取了限制措施。
于是,只能继续等,等到天下再有变。有时候,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当时的意大利就是如此。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色当会战后,拿破仑三世率领的8万多法军由于被分割包围,无奈之下,只得向普鲁士投降。这场会战,法国损失兵力达12万之多,而普鲁士只损失了9000多人,法国国内随即爆发政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战败的法国自顾不暇,将驻守在罗马的军队撤回以保卫本土。幸运的意大利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天上掉下的机会,军队直接开进罗马。无依无靠的教皇只得屈服,退居罗马西北的梵蒂冈城。
梵蒂冈
经过商讨,意大利王国决定给予梵蒂冈享有主权国家的权利,教皇不得不接受这一“屈辱”决定,使延续千年的教皇国继续存在下去,
而意大利王国首都也由佛罗伦萨迁移到罗马。
现代意大利版图
至此,意大利借着德意志统一的东风,收回最后的领土,完成最终统一,这个在当时看起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马志尼作为民族独立的灵魂工程师、加里波第作为意大利统一的宝剑、加富尔作为统一运动的主舵手,他们并称为意大利统一运动三杰。
意大利夜间灯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