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起兵后,为何明朝长期坐视不理?明朝这边到底在想什么?

云深不知鹿 2025-02-17 15:27:49

在公元1583年的时候,努尔哈赤凭借着仅有的十三副遗甲就此起兵。随后的三十多年间,他不断展开兼并以及征伐行动,最终成功将女真族的各个部落统一起来。到了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起后金政权,并且自立为汗,建元天命,就此成为一代了不起的雄主。

不过在努尔哈赤长达三十多年的崛起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个极为奇特的状况。那便是彼时的大明朝廷,从始至终都未曾针对努尔哈赤采取任何行之有效的制止手段。

需明白,在明朝强盛之时,不管基于何种缘由,周边冒出来一个强大的霸主,对明朝而言绝不是好事。那明朝为何会任由努尔哈赤在其眼皮底下不断发展壮大呢?若要解答此疑问,就必定得提及一个人,也就是当时身为辽东总兵,乃辽东地区最高军事长官的李成梁。

公元1526年,也就是明嘉靖五年,李成梁在辽东铁岭卫呱呱坠地。他年少之际便英气不凡,才学见识皆超常人,于军事领域更是天赋异禀。然而其仕途开端并不顺遂,直至40岁才世袭祖上职位成为险山参将。此后因战功累累,1567年(明隆庆元年)升任副总兵协守辽阳,四年后正式扶正,实乃大器晚成之典范。

彼时恰逢明朝边备呈现松弛之态,李成梁走马上任后,便即刻展开招募士兵以及对军械、军纪加以整顿的相关事宜。经其一番努力,辽东区域明军的战斗能力获得显著提高,屡屡成功击退来自蒙古、女真等部族的侵扰,有力保障了大明这一方边疆的和平与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万历元年,也就是公元1573年的时候,李成梁向明朝廷提出了一项建议。随后,按照其建议实施,完成了宽甸六堡的扩筑工程。这一举措使得明军在辽东地区的影响力以及控制力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强化。

然而,就在李成梁着手修建宽甸六堡之际,有一件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却足以对历史走向产生重大改变的小事发生了。

在万历二年的那个夏天,建州女真各部族间战火纷飞,战乱频仍。彼时,有一位名叫奈儿秃的将领,正被建州女真古勒寨的首领王杲穷追不舍,眼见性命堪忧。情急之下,他干脆带着一条白手巾,径直奔向了附近的明军驻地,恳请给予人身庇护。而当时负责的明军军官抚顺备御裴承祖,很是干脆地批准了这一请求。

这事儿可闹大了,一下子就把王杲给惹毛了。王杲气不过,干脆带人在抚顺马市设了个圈套,把裴承祖给诱杀了。要知道裴承祖那可是朝廷命官呢,就这么被人杀了,大明朝廷哪能咽下这口气,向来是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嘛。这不,一道诏命下达,正修着堡垒悠闲着的李成梁就无端多了项任务,那就是去征讨杀了裴承祖的王杲。

李成梁那可绝不含糊,在接到相关命令的瞬间,就立刻点齐了足足六万的兵马,而后气势汹汹地朝着目标奔杀过去。结果呢,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便成功攻下了古勒山城。这下子,王杲可就招架不住了,没办法,只能被迫开启了自己的逃亡之旅。

常言说得好,忍一时却越琢磨越气,退一步更是越寻思越觉得亏。这不,到了第二年,王杲又召集起手下众人,气势汹汹地杀了回来,一心想着复仇呢。可哪成想,再次被李成梁打得落花流水。这一回可惨啦,连个安身的地方都没了,成了无家可归之人。王杲四处找寻出路,最后觉得海西女真哈达部还算靠谱,打算去投奔。结果呢,却被哈达部的首领给绑了起来,转手就送给了明朝。

有确切的历史记录显示,在公元1575年,也就是明万历三年的八月十一日这一天,王杲于北京城遭受了凌迟的极刑。然而,王杲的两个儿子阿台与阿海运气不错,成功逃脱了。他们一路辗转回到了老家古勒寨,一心想着东山再起,好去报仇雪恨。但李成梁可没给他们再次发展壮大的时机。

公元1583年,乃是明万历十一年。此前边疆已被阿台骚扰过数次,这一年,李成梁又一次率领军队前去攻打古勒山城。此次行动,李成梁寻得建州女真另一个部落的首领尼堪外兰来充当向导。在尼堪外兰的引导之下,明军不费什么力气就攻破了沙济城,将阿海诛杀,随后更是包围了古勒寨,把目标锁定在了阿台身上。

当形势已然是兵临城下之时,李成梁所统领的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觉昌安积极主动地站了出来,向李成梁提出请求,称自己有能力进入古勒寨,去对阿台展开劝降行动。而李成梁经过考量后,认可了觉昌安的这一提议。

就这样,觉昌安跟尼堪外兰做好约定后,便与自己的儿子塔克世一同进了城。然而让人万万没料到的是,尼堪外兰着实不讲规矩。还没等之前商定好的信号发出来呢,他就指挥军队开始攻城了,并且还在阵前叫嚷着,宣称只要能杀掉城主然后归降,那就可以当上城主。

就因这一句话,城中人心惶惶起来。阿台最终惨死于己方人的乱刀之下,没了首领的古勒寨随后迅速被明军攻克。然而,明军破城后并未就此罢手,反倒开启了屠城之举。此前奉令入城劝降的觉昌安与塔克世父子本就是女真人,穿着打扮皆是女真族样式,在那混乱的军阵里难以分辨清楚,竟不幸被明军给杀害了。

有一个人被激发出了强烈的不满以及复仇情绪,此人便是塔克世的嫡长子、觉昌安的孙子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那场战争结束后,努尔哈赤立刻就去找李成梁讨要说法。李成梁心里明白自己理亏,于是让努尔哈赤承袭了其父祖二人的职位、土地以及人马。从这时候起,努尔哈赤才正式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

然而,初登历史舞台的努尔哈赤尽管年纪尚轻,可其处世的手段却极为老练。他心里十分清楚,父祖的离世与李成梁有着撇不清的关系,即便如此,他仍旧强压下内心的悲痛与愤怒,主动地向李成梁做出一副讨好谄媚的姿态。

历史有载,努尔哈赤曾满怀愤懑地前去质问李成梁:“我祖父与父亲已然为大明尽心效力了,缘何还要对他们痛下杀手?”乍一看,努尔哈赤此举似是不顾一切要讨个说法,可实则是给李成梁递去一个能自我宽慰的台阶,走的是以进为退之路,意在向李成梁表明自己甘愿归顺的心思。

李成梁就这样接纳了努尔哈赤,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对其发展给予资助与纵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传闻努尔哈赤乃是李成梁的干儿子呢。

正史当中找不到能证实某一点的相关证据,不过有一事可以明确,那便是在后续的日子里,努尔哈赤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了辽东一带的霸主,而且期间未曾受到明军哪怕一次有效的打击。从某种程度来讲,后期的努尔哈赤俨然就是李成梁在辽东地区的总代理人。

至于李成梁为何纵容努尔哈赤发展壮大,当下较为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三种。

其一,有种说法是李成梁全然被努尔哈赤给骗了。努尔哈赤背负着杀父之仇,却在李成梁面前表现得极为顺从,使得李成梁慢慢放松了警惕。并且,李成梁内心对努尔哈赤怀有愧疚之情,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最终导致了纵容努尔哈赤不断发展壮大这样的局面。

其二在于明朝针对女真各族所采取的制衡策略方面。实际上,明朝从开端到结尾,都未曾真正彻底征服北方少数民族。故而到了万历年间,不管是皇帝本人,还是辽东负责军事事务的相关人员,对待女真人运用的策略皆是制衡之法,促使女真各族持续相互内耗,并且避免任何一族发展得过于强盛。那时努尔哈赤最初仅有遗留的十三副铠甲,自然不在明朝实施军事打击的范畴当中。

当发展到后期,努尔哈赤的势力已然变得十分壮大之时,情况就如同第三种说法所讲的那样了,也就是李成梁存在养寇自重的行为。

李成梁于辽东出任总兵一职,这一当便是二十年。在此期间,他地位崇高、权势颇重,且能从中获取极大的利益,这难免惹人眼红嫉妒。加之其手握大权后,行事越发无所顾忌,落下不少把柄,正因如此,朝廷里弹劾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起来。

在当时那种情形下,李成梁依旧能牢牢稳坐辽东一把手的位子,关键就在于女真人带来的威胁与日俱增,除了李成梁没人能应对处理。至于李成梁挑中努尔哈赤当作养寇自重的对象,一方面如之前所讲,努尔哈赤对他言听计从,很值得信任;另一方面,那时的局势完全在掌控之中,说严重点,灭掉努尔哈赤就跟捏死只蚂蚁般轻而易举。

只是呢,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任你怎么盘算,终究还是没能如人所愿,到最后还当真就出现意外状况啦。

公元1591年的时候,李成梁受到他人弹劾,结果官职被罢免了。在这之后的十年期间,辽东地区主帅频繁更换,足足换了八次。而努尔哈赤就趁着这样的局势,抓住机会迅速完成了对女真各部大体上的统一,明军这边的形势由此急遽恶化,变得十分不利了。

公元1601年,李成梁再度回到辽东,只是这时一切都已来不及了。为打破困局,他竟去拉拢身为自己儿女亲家的舒尔哈齐,妄图把舒尔哈齐推到努尔哈赤的对立面。然而努尔哈赤行动极为迅速,一下子就化解了这一局面,还把胞弟舒尔哈齐幽禁起来直至其死亡,李成梁的这场豪赌最终以惨败告终。

公元1606年的时候,因形势所迫,李成梁不得不舍弃了由他最初提议修建的宽甸六堡。随后,他将六万多户百姓往内地迁徙,甚至还动用军队驱赶那些眷恋家园不肯走的民众。尽管此举遭到了舆论的指责批判,但也让辽东地区重新恢复了安定的局面。

然而,在舆论压力的裹挟之下,最终他无奈背了锅。时间来到公元1608年,李成梁又一次遭到罢免。自那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对努尔哈赤形成有效的控制了,而努尔哈赤也由此迎来了其事业迅猛发展、一路飞升的时期。

在公元1615年的时候,李成梁于北京离世了。而到了次年,努尔哈赤便宣告后金政权得以建立,接着又过了两年,他更是正式地向明朝发起了宣战。

李成梁恐怕至死都未曾料到,彼时他所纵容的努尔哈赤,日后竟会演变成足以撼动大明根基的关键力量。而他自己呢,即便身故,也因这一纵容之举背上了叛国的骂名。这世间诸事啊,着实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捉摸。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