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回国牵线,阿里要为苹果iPhone打造AI功能?

科技生活小达人 2025-02-21 16:06:26

苹果营收受挫,联手阿里应对本土市场挑战

春节刚过,一则新闻就迅速登上热搜:苹果为了应对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下滑,开始与本土科技巨头阿里接洽,商讨合作开发iPhone的AI功能。

这一下子让不少人议论纷纷。

有人感叹“国际巨头也开始转向本土化了”,也有人质疑“曾经不可一世的苹果竟然需要依赖其他公司?

苹果不是一直自称硬件领先吗?

它的数据和生态早就强大到不需要外援了,为什么这次选了阿里?

其实,苹果这一选择背后隐藏了一串数字。

在2024财年的财报中,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同比下降了7.7%,尤其是第四季度的11%的跌幅,让库克在发布会上也显得有些无奈。

可能是我们没能满足用户对智能手机功能的新需求。

这也是苹果首次承认,iPhone在AI功能上确实有些滞后。

中国市场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好做的市场。

为了逆转销量下滑,苹果选择了一条风险与机会并存的路——它要和一家本土公司合作,用AI技术给手机加点“料”。

在国内几大科技巨头中,阿里最终胜出的原因是什么?

或许我们可以从苹果的步伐中看出些端倪。

马云回国现身,用AI携手苹果迎接“更伟大的时代”

就在苹果与阿里合作的消息传出的当天,马云也突然现身杭州阿里的西溪园区。

穿着一件印有阿里巴巴集团logo的马甲,马云和公司高管走进办公区,向员工们挥手致意“新年好”。

有人会认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公司拜年,但结合苹果与阿里的动态,总让人觉得这场亮相有些特别的意味。

实际上,过去一段时间,马云行踪成谜,有媒体报道他去了新西兰、又转去新加坡。

但这次回国,却是在阿里股价节节攀升的时候——就在消息传出当天,阿里的港股股价涨了8%,达到了阶段高点。

马云的回归无疑给员工们打了一针强心剂。

也许,这种“人心聚力”的作用,正是苹果在看重技术之外,也对阿里抱有期待的地方。

马云自己也曾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AI的重要性。

他在去年底的一次活动中说,“AI带来的改变将超乎想象。

”过去20年,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拉动了商业的发展,而阿里与苹果这样的巨头合作,确实可以看作为以技术为推动力的新一轮机会起点。

Qwen模型亮相,阿里AI实力为何对苹果“量身定做”?

从技术角度讲,苹果选择阿里并不奇怪。

阿里的通义千问模型(Qwen)在全球最大开源AI平台Hugging Face上早已崭露头角。

榜单显示,Qwen成为很多二次开发模型的基础,尤其是在阅读理解、逻辑推理,甚至是数学计算上表现优异。

而更重要的是,它的技术非常“接地气”——能够做到极小规模的模型运行,这一点与iPhone的硬件特点非常契合。

苹果对AI功能的方向,一向是希望在手机上自主运行。

相比那些需要强大服务器支撑的复杂模型,阿里的小模型显然更符合苹果对用户体验的要求。

另外,阿里本身在云服务上也有加分项,技术支撑非常全链路化。

从开发到兼容,再到终端运行优化,他们整体的服务能力,确实让苹果挑不出毛病。

有人或许会好奇,为什么不是百度或者腾讯?

虽然这两家公司也有一定技术积累,但就整体实力而言,阿里胜在稳定和全面。

尤其是在国际合作这种对细节要求极高的项目中,选择一个更加有经验的合作者,是苹果对技术发展的保守策略。

从支付到云服务,阿里与苹果的多次合作渊源

其实阿里和苹果的合作并不是头一次了。

早在2014年,马云就和库克在公开场合多次“惺惺相惜”。

支付宝与苹果支付的合作,也说明了两家公司彼此信任的基础。

从支付到云服务,再到AI项目,无论是技术供给,还是用户生态体系的搭建,阿里让苹果的中国计划更加顺畅。

有人说,商业合作就像交朋友,总得有互补性。

阿里看中了苹果领先的硬件技术和全球影响力,苹果则看中了阿里的本土市场经验和技术实力。

技术只是工具,真正让两个巨头联手的,是对市场前景的共同理解。

中国市场对于苹果来说不只是“一个区域”,而是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他们要用更有诚意的方式满足本土用户的需求。

结尾:

科技领域从来都不缺对手,更难得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

苹果和阿里的合作,看似是资本和技术的一次联手,但从未来的角度看,这更可能是技术生态的一次升级。

从支付到云,从硬件到AI,两家公司在相互赋能的过程中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留下的话题是:这次强强联手,究竟是商业巨头的一次局部尝试,还是“更加伟大的时代”的开始?

未来不管怎样,借用马云那句略显笃定的话——改变,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0 阅读:5

科技生活小达人

简介:带你走进科技的奇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