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谜:历史上孟姜女哭倒的是甘肃定西的战国秦长城

九九过去 2024-03-14 01:10:42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2014年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千百年来孟姜女哭倒的到底是哪里的长城都莫衷一是,有说是山东莒县齐长城的,这自然是因为《左传》杞梁妻的影响。有说河南新乡魏长城的,因为当地有孟姜女庙,有孟姜女河。当然更多是说山海关秦长城的,因当地有姜女祠和孟姜女坟。其它很多地方都有当地说法,但都提不出有力的证据。 ​古人因为生产条件、意识形态的限制,认为孟姜女哭倒长城是因为其哭感动了神灵,其气感应了山河。而今人是断然不会相信孟姜女真会有“超能力”哭倒长城的。唯一科学合理的解释是孟姜女伤心恸哭时碰巧发生了地震,也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出现诸如“倒城”、“崩梁”这样破坏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异。按这种思路,我们还真找到了孟姜女“哭”倒的长城 。

战国秦昭襄王时期,因商鞅变法的成功和前几代秦王的文治武功,秦国国力空前强大,已明确战略东进统一六国的意图,但生活在秦国北方的义渠戎和西北的翟人依然是秦国后方的心腹大患。为此,对于还依然强大的义渠戎,把持朝政的秦昭王之母宣太后采用拉拢怀柔政策为义渠王生下二子,这样义渠戎归于平静。而对于生活在西北的翟,在秦国名将司马错建议下被秦人驱逐到今甘肃临洮一带,同时在今甘肃渭源县秦祁乡新设走翟县,并在东南倚渭河,西北倚洮河,中间借陇水(今东峪沟)河谷地带修筑一道长城把翟人拒于长城之外。​​这是秦国首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商鞅变法奖励耕战,但当时并没考虑修筑长城怎么奖励。因此修筑长城很难立功加爵,起初秦卒在筑长城时根本没有积极性,怠工、慢工现象经常发生,有“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的说法。此时秦国因连年侵略战争,男丁减少,守寡妇女众多,男女比例明显失调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人口也是重中之重,当然让年轻的夫妇长期分居也不是办法。为彻底解决这一现象,也为激励安抚偏远苦寒之地的边疆将士顺利完成修筑长城的艰巨任务,于是秦昭王决定设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嫂”制度。经常派兵往返护送秦国内地的家庭妇女来看望安抚长期修筑守卫长城的边疆将士。今天长城沿线还有好多地名叫“望儿台”,是当年妇女们翘首等待胜利完成修筑长城任务将士归来团聚的地方(古代“男曰儿,女曰婴”,非今天儿子的意思)。想想这时秦卒修筑长城的积极性应该提高不少!而且同时解决了秦王修筑长城和发展人口两大难题! ​​但就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也就是关中孟姜女为修筑长城的丈夫范喜不远千里来送寒衣的时候,知道丈夫范喜死后已被埋在长城脚下,悲痛的孟姜女伤心欲绝,嚎啕大哭,突然间飞沙走石、地动山摇,地震碰巧在这时发生了……至此,当时意识形态的人们认为是孟姜女的“哭”触动了神灵,是被感动的神灵决定帮助孟姜女夫妇“相见”!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修筑长城触动了“地脉”,上天神灵发怒所致。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