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梦西风残月 2025-03-04 05:37:46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万物始动,一切都是动态,惊蛰的声响,敲响了春天的合奏,大自然中植物,动物,雷鸣雨电,花事纷繁,好一派春天的热闹气象。

惊蛰,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它是孟春之尾,亦是仲春之始。“惊蛰”二字寓意深远,其中“蛰”形象地描绘了春雷初响,万物被惊醒的场景。在沉寂了一个漫长冬季的大地,随着第一声春雷的轰鸣,仿佛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沉睡在土壤中的昆虫,种子,纷纷休眠,此刻得以解脱,迎接新生。

惊蛰,万物复苏,阳气渐长,春意渐深,数九将去,大地解冻,惊蛰位于数九寒天的最后一九,标志着冬寒散尽,春暖回归,真正的春天才算回来了。

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更是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国文化的起源就是农耕文化,也因此惊蛰对于古人说,是春耕开始……也因为“惊蛰”是一个很受重视的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大地上的人们在惊蛰时节,开始了犁地耕种,春耕的忙碌自此开始,只有在春天里认真耕耘,才会有后来的好收成,没有一个收获,是不需要付出的。

到了惊蛰,春天便大张旗鼓地拉开了幕布,众生在春天里演绎着自己的角色。万物有了朝气蓬勃的气象,人们在春天里笑容也多了一些,因为明亮的春光,点亮了心中的热情的火焰,奔着前方而去。

到了惊蛰时节,春天算是真正意义上入驻人间。这时天气转暖了,花事众多,对北方来说并不明显,可杏花微雨的江南,油菜花开始肆意飘香,一大片一大片明黄色的菜花在田地里喧闹地恣意生长,让人置身于花的海洋中,感觉心里暖暖。烟花三月里,江南已是桃花红,梨花白,杏花艳,一股脑地绽放,装点的整个春天姹紫嫣红起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出走矣。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中,不饮不食,称为“蜇”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说起春雷,到了惊蛰时节,时有春雷响起,雷动而行,也有着顺势而为的寓意。惊蛰,不仅仅是惊醒了小动物们,也在提醒人们,一年的春耕开始了要趁着春光正好,调动起全身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惊雷一声响,万物齐生长。惊蛰过后,雷电频频,大地回暖,草木有了生机,树木慢慢变绿,百花含苞欲放,燕子成群归来,世间万物终于迎来久违的热闹繁华。

原创文字,侵权必究。图片来自网络,联系必删。感谢阅读,谢绝未经允许采用。

0 阅读:0

梦西风残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