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寒柏:临帖的被动用笔,进不去也出不来!

书法为墨心 2025-03-31 08:24:36

我们渐渐忘记了古人书法的美妙,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方式。我们成为了古人书法框架中的囚徒,既无法超越,也无法解脱。或许,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养成自己写字的习惯,我们只是搬运临帖上的字,组合几个部分,却无法真正融入其中,无法体会到书写的节奏与韵味。

我们临贴时,我们会仔细观察模本,专注于看着模本上的字,然后逐笔模仿书写,我们变成了被动的学习者,观察着每一笔的书写动作。举个例子,对于一个简单的字如"易",临贴时,我们先写完竖横折,形成一个节奏,然后再看模本,再逐渐完成其他部分。然而,当我们自己写字时,情况就不同了。

自己写的时候,我们心中有数,会将上面的"日"字的结构和动作考虑进去,特别是里面的“点”的动作要与下面三个“撇”的动作和横折钩的角度相协调,形成一种连带与照应关系。正因为有了这种连带的韵律感,才建立起上面"日"字里两个横和下面撇撇以及弯钩之间的关联。随着上面两个横的动作变化和下面整个字体的变化,使它们有了平衡、有了统一,也有了我们自己的想法。

临帖便是被动用笔,是看懂哪点写哪点。你看懂了竖横折你就写个竖横折,你看懂个俩“点”你就写俩“点”,后面又看懂了“横折钩”,你又写个横折钩”配俩撇完成。如果你一旦有了这个这习惯,那么每次写这个字的时候,你都是先写竖横折,再写点横,两个横横再写一撇,再一个弯。如此反复,你拉不出来真正书写过程。

书写过程中的快慢节奏变化不是因为你临贴时哪部分已经掌握了、可以连接了、哪步感觉差不多可以写出来就动笔写了,而是根据字的形状后行云流水般连带着写下来,最后所产生的整体协调过程。这种用笔被称为主动用笔,因为你主动感知这个字的情况时,笔是跟着主动的。

而临贴时,每一笔都是根据模本中的部分字形来完成的,更容易模仿和掌握。大量临贴后,我们会习惯于临贴的节奏,只会将模本中的字形和方便的速率变化完全照搬。只有自己写的时候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写字节奏,因为在自己写字时,你考虑和临贴时的考虑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大家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写不出自己的字吗?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缺乏自己书写的习惯。如果你没有养成自己写字的习惯,那么你就只是将临帖上的字搬过来,然后将几个部分组合好,最后得到的节奏与临帖时完全不同。

《李白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以上提到的这些,特别是针对近二三十年甚至三四十年来的人群,基本上,他们大多数都采用这种方式完成字的书写。很多人在几年内就学会了一种样子,但这种样子只是表面的假象。

因此,主动动笔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只能通过大量的自己写来培养。而现在这些参加国展、大赛并获奖的,他们都一定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学过的字永远都是古代曾经存在的字形,无法改变!他们永远都是被动的,而我们现在写不出自己的字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自己主动书写的习惯,从而永远困在古人的书法框架,进不去也出不来。

《刘禹锡 · 陋室铭》

2 阅读:103

书法为墨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