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风景美不胜收,该地区很多地带被誉为“西藏江南”。林芝市鲁朗镇内有一处云山雾海里的原始森林——鲁朗林海,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两侧青山由低往高由灌木丛、云杉、松树组成,四处葱郁,是一处观鸟的好去处,在这里可能有机会看到一种从头到脚都色彩艳丽的“怪鸡”——血雉。
血雉是什么动物?
血雉属于雉科血雉属鸟类,目前全世界已发现12个亚种,我国境内存在其中的10个亚种。我国的血雉主要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西北部、甘肃祁连山脉以及陕西秦岭山脉等地区。在国外,血雉主要分布于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地。
血雉雌性和雄性的个头差不多,雄性血雉的羽毛颜色比较丰富、鲜艳,雌性血雉的羽色则朴素一些,更有利于隐藏踪迹,不容易被发现。而血雉各亚种之间的羽毛颜色也有所差异,但所有亚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圈、脚部以及尾部都是鲜红色的,血雉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此外,血雉头顶都顶着一小撮灰色的羽毛,平时都是沿着发冠向后延长,但一紧张或受到惊吓,这一小撮羽毛就会马上直立起来。
关于血雉,我国各地给它们取的别称各有不同。在甘肃南部,因为见其胸侧和翅膀羽毛上沾着绿色,被称为“绿鸡”;在四川,由于其羽毛形状宛如柳叶,俗称“柳鸡”;在云南,因它们主要栖于松林和云杉林,又喜食松叶和松子,又称为“松子鸡”或“松花鸡”;而在青藏高原,藏区人民喜欢称其为“红脚鸡”。而最普遍的别称为“血鸡”。血雉生性谨慎,行踪极为隐蔽,且数量十分稀少,因此难得一见。它们非常珍贵,禁止食用,是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
血雉:丽江亚种
血雉是如何在严寒环境中生存的?
血雉一般栖息于雪线附近的高山针叶林、混合林和灌木林,它们生活的海拔也会随季节的变化发生迁移。
夏天的时候,为了安全,它们会垂直迁徙到更高处生活,一般上到海拔3500~4500米的高山灌丛地带。而秋、冬季节,为了更容易寻找食物,它们则会随雪线的降低而迁移向低处,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林中越冬。主要以嫩枝、嫩叶、浆果、种子、花朵、树干上的苔藓为食,有时也捕食一些小昆虫,改善一下伙食。
血雉喜欢集群生活,通常几十只一起出行觅食。白天主要在林下地上活动,到了夜间会到比较低的树枝上休息。一到早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它们就会出巢觅食,借助此时昏暗的天光和浓雾,更有助于它们躲避天敌。而且它们的羽毛都有属于适应自然的特殊保护色,能很好地隐匿在周围的环境中,不易被天敌发现。而血雉大多数时间都在地面上活动,后肢强健,善走,而飞行能力较差。遇到危险时,主要通过快跑、藏匿起来或装死来逃避敌害。
血雉的性格无比刚烈,如果它们不幸被捉住,就会不吃不喝,宁可闹绝食,直到死亡,也绝对不会屈服。
被抓住的血雉为何会绝食自尽?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血雉有如此“宁死不从”的气节呢?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结论,大致有两种说法:
1.血雉等野生鸟类都热爱大自然中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而在发现自己被抓,处于被囚禁的状态时,就会选择通过绝食自尽来摆脱困境,也以此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2.血雉和很多鸟类一样,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它们在找到伴侣后,就会形影不离地相伴在一起,开始筑巢、一起育雏,直到小血雉长大,堪称动物圈的“模范夫妻”,十分恩爱,也可以说是最“痴情”的鸡。如果有一方不幸去世,那么它的配偶也不会苟活于世。如果一方被捉,将“小两口”强行分开,那么就可能通过绝食自尽,来表达对远离配偶的愤慨。
正因为血雉被逮住后绝食自尽的概率极高,所以野生血雉很难被驯化,也无法人工养殖。这就导致这一物种的种群数量持续低迷,随时都有灭绝的风险。
结语
血雉很漂亮,有傲骨,爱自由,有自己在野外生存下来的方式。如今,血雉已属于易危物种,数量已经不多了,我们人类更要好好保护这一大自然的美丽精灵!如果在野外遇到,千万不要去打扰或捉捕它们,就让它们一直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山林中吧!关爱地球,关爱血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