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笔点酷玩。2025年装机,2K高刷显示器1000不到就能买台不错的,屏幕挂灯也能两三百整一套。然而这里面有个很让人闹心的问题:那就是你买的挂灯很可能不匹配你的新显示器,只因为后者是“驼背式”设计。
不怕驼背,就拍挂灯几年前开始流行的屏幕挂灯,主打的是“光照均匀铺向整个桌面+不会造成屏幕炫光放射+灯具悬空不占地”。它的灯头“不对称光路”的创新设计是重点,灯座夹具的通用适配性也有一定考虑,只不过还停留在若干年前流行的直面背板的世界中。如今显示器升格导致背板“畸形”、“变驼背”,挂灯的夹具就开始吃不消、夹不牢固了。
如图所示,凸起的曲面会让很多型号的挂灯夹具严重打滑,灯体重心偏移,灯光铺面也会大受影响。
不做一些DIY调整无法恢复正常的照明角度。
我大致考察了目前的挂灯市场,能做到“通用稳挂”的挂灯几乎不存在,很奇怪为啥厂商对这样的刚需视而不见,或者说厂家并没打算认真投入精力做适配。就连屏幕挂灯专利的大品牌明基也似乎暂时没有完美匹配的型号,到底是因为挂灯受众群体过小不被重视,还是大家都习惯用“公模”偷懒呢?
要知道,这些“驼背不适配”的挂灯还顶着“人体工学”的名头呢。
【注】上图出镜的显示器,背面有斜面的是联合创新27M2U,现已绝版,但新出的27M2U-Pro结构没什么变化,大多数屏幕挂灯也会遇到相同的难题。
另一款背面有曲面斜坡的、自带LED电竞灯带的显示器,是雷鸟的U8 MimiLED 4K显示器(R27U81,27英寸160Hz高刷),背面的曲面坡度几乎可以挑战所有屏幕挂灯的“软肋”。
我的“驼背挂灯”应急方案我曾经仔细研究过如何在不追加更多成本的前提下让手里的3台挂灯能够像挂在“直背”显示器上那样,稳稳地夹/挂在“驼背”显示器上。此前我也写过相关的文章预告。这期间我陆续想出四个方案都很别扭。
最后这种方案也不是很满意,但至少可以凑合上了。你需要的只是2小块纳米双面胶条。
下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如何使用2块胶条让灯座夹具恢复原本的稳定状态。
其中一块双面胶条贴在背夹支撑位置,增大摩擦力,解决因为驼背受力支点、受力方向变化产生的打滑问题;
虽然背夹靠近驼背的支点固定后不再打滑,但受力方向的变化会将夹具上部横梁部分,从规定的“与显示器上框平面平行”,变得有些倾斜角,所以这里需要第二块纳米胶条来保证“横梁”的平行。
注意,胶条要有一定厚度,这样才会让平行面抬高几毫米,改善原来的“驼背不匹配”状态下的受力方向,从而保持支架和灯体的稳固安装。
此外,胶条太小影响粘力,太大会影响美观,所以你可能要考虑购买胶条的品质,剪贴时也要事先测量,甚至反复尝试再确定位置。
不可抗拒的遗憾这种方案的最大缺点就是胶粘固定时间久了会留下胶痕——虽然纳米胶是号称不留痕的,可能对抗夹具力度的胶粘力度必然会留下胶痕。因此可能会造成今后拆卸时的清洁难题,或者会在揭开胶面时刮花显示器边框。
而且之前挂灯是可以随意拆装挪动的,现在变成挂上就不能动了。怎么想也不舒服。
使用双面胶条改善夹持界面,就能提升挂灯稳定性,这么不尽如意的荒DIY方案恰恰暴露出显示器厂商工业设计的思维缺陷,为什么你不提前做好“挂灯友好型设计”呢?
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技术突破,只需在顶部预留15~20mm的平整过渡区,啥挂灯都能适配,不是更好吗?
理想很丰满,但想让所有显示器厂商达成这个共识,并不容易。因为显示器厂商不会管你挂灯好不好挂,毕竟挂灯不是必需品。
而挂灯厂商似乎也不肯花大力气做什么“全适配”的创新。创新是需要消耗财富的。我一个两三百的灯具瞎折腾什么呢?某些挂灯干脆送用户两块3M胶,自己粘去吧!
给厂家的建议尽管你们可能不会接受,我还是想给显示器厂商和挂灯厂商提一些设想。
比如,能不能考虑把挂灯支架做成通用模块,遇到驼背显示器,我不用换灯头,只换支架模块就行?
再如,生产“驼背”显示器的厂商能不能贴心地附赠一个适配模块,使用这个模块之后,所有挂灯就能像“直背”显示器一样稳稳安装了?
技术层面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只因不赚钱就把烦恼转移给消费者,真的很遗憾。有没有高瞻远瞩的厂商下场,推动这一个似乎并不起眼的“变革”吧,我会狠狠地夸你的。
是时候结束这场显示器与挂灯的“脊椎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