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年轻的科普几句,30年前,根本没有什么智能手机,也没有什么MP3。以前咱们“移动听歌”,要么是收音机,要么是磁带机和后来的CD机。那时的日本品牌的随身听都很抢手,比如索尼、松下、爱华的磁带机,基本都是硬货,身边小伙伴谁要是有个索尼Walkman那真是光宗耀祖。
▲大法的 Sony WM-F404 ▲磁带机和后来的MP3听感完全不同。磁带播放的是模拟音频信号,信号是连续变化的,所以能够精确地复制原始声音波形,细微变化都不会错过,低频和动态范围细节更丰富。另外,磁带机还会有一些轻微的底噪,声音质感也比数字音频要饱和、温暖得多,简言之就是更好听。
▲爱华的AIWA JX639 ▲当年,进口磁带机可不便宜(日本的居多),大家更多的是去买国产。国产便宜也不比日本货差,比如雷登电子,磁带机、CD一体机出了不少。这张老海报大概可以带你穿越回去感受一下。
▲雷登(OHAYO)早年的海报 ▲别看它的英文名是有点讨好小霓虹的“OHAYO”(这五个英文字母连起来并不是英文单词,而是日语“おはよう”的罗马音拼写,意为“早上好”,有点国际化倾向),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国货,很多老哥也真的把它当做国货之光。
以雷登SAR-233为例,这个是一款很经典的自动翻转磁带随身听,可以装2节五号电池,或者用3V的电源供电。以前的录放机放磁带A面听完了得拿出来翻面放B面,后来出现的自动翻转放音机,磁带就不用取出来了,可以自动翻AB面播放,雷登sar233就是这种,只要有电就可以一直循环AB面,听歌啊,学英文啊都行。注意那个bass拨扭,这机器还支持重低音呢。
▲雷登 OHAYO SAR-233 ▲雷登是1992年成立的,它家随身听、CD机那几年还打入了日本市场,甚至给一些日本品牌做代工,算到今年也有33年了。不过,现在别说随身听了,就连MP3、MP4播放器都成了老古董。这一家也早已转型做蓝牙音响了,主要是便携音箱还有一些耳机产品。
▲30年后的雷登户外音箱和开放式耳机 ▲记得我小时候那个雷登sar-233,是我爸花60买的。我最近查了一下闲鱼,发现有个老哥居然标价280+,箱说全,但成色很一般。按照他这个“情怀价”算,我家里那个吃灰的成色更好,还不得当做传家宝啊!当然,也有人只卖几十块,进去一看,机器零件丢失损坏,多多少少有些毛病。还有疑似商家号王婆卖瓜,来路不明,不深究了。买这个的老哥,基本都是在“买回忆”。
▲小黄鱼一角▲如果现在真让我买个旧随身听收藏,或许索尼WM-EX808更对路——曾有幸在朋友那里试听,感觉是真不错,但二手也不便宜。
▲索尼 WM-EX808▲Walkman有价,情怀无价。当年的雷登,已经换了主场。如今的SONY,也变了模样。翩翩少年如你和我,已经沦为奔波劳作、为娃献身的中年人。
没事儿别总回头看,伤钱也伤感情。干杯,我的朋友。
翩翩少年如你和我,已经沦为奔波劳作、为娃献身的中年人。没事儿别总回头看,伤钱也伤感情。干杯,我的朋友!说的真好!
磁带不好找。我也有个1995年的索尼随身听。换了一次主皮带就Ok了,很少听,所以磁头磨损不严重。
九几年买过一款松下磁带机铝机壳超薄口香糖电池可一键切换下一首 当时感觉音质很好 做工精致
90年代中期,我小舅给我一台爱华的随身听,他在银行柜台捡的[捂脸哭],那音质甩国产的好几条街!由于没有适配器只能用电池,2节电池也听不了几个小时,太费钱,后来在电子市场找了个那种十字架的适配器才愉快的听歌,听收音机[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当年很想要一个索尼爱华随身听,可惜买不起,现在已经买不到了,市场都是二手的看不上
磁带随身听音质现在真的听不下去了,我的都扔抽屉二十多年虽然现在还能听,当年在香港买了二千七左右,型号为索尼wm-dd9,耳塞为mdr-e575和日版mdr-e888,那时感觉很震撼不过现在除了情怀音质就不要讲了,还买过1992年售价二百多的东芝,又买过售价五百多的索尼wm-fx38,虽然价格差近六倍,但fx38的音质也达到dd9的百分之八十。
用过一台雷登的 CD 随身听,一对南孚,只能听两个小时。真的是买不起电池。
不知道谁还在买这种东西,纯怀旧?
爱华索尼的随身听,现在的中国企业也造不出同级别的质量
国产跟日本随身听,无可比性
索尼+松下的随身听(尤其小磁带)不服不行[点赞]
很有情怀的文章,可否再聊聊香港那个年代的微型音响,卡片式相机什么的[呲牙笑]
这个walkman不是那个walkman了
“磁带机还会有一些轻微的底噪,声音质感也比数字音频要饱和、温暖得多,简言之就是更好听。”说的我都信了[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