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爱孩子,说出的话却锋利如刀刃
明明很关心TA,说出的话却言不由衷
今天我们就来避个坑
聊一聊在孩子最宝贵的青春期
咱们应避免说的10句话
NO.1
你看看人家!
把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直接忽视了他们的起点平台和家庭教育的差异。
在你眼中,好像孩子就是一个拿来对比的结果和工具,但这其实恰恰证明了我们作为父母教育上的失败。
“你看看那个谁谁谁……”
这句话的伤害值太大了
以至于被无数成年人划为“童年阴影之一”
其实
父母的大多数焦虑都源于比较,而这些挂在嘴边的比较,就像一块磨刀石
正一点点磨掉一个原本独一无二的孩子,身上最可贵的信心和勇气
NO.2
要不是因为有你
这句话还有很多变种,比如:
“要不是因为有你,我早就发财了。”
“要不是因为有你,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
“如果当初不是为了你……”
这些话,光写下来就令人窒息
说这种话的父母是典型的“无能父母”,生孩子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就要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而负责。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一句“我是为了你”的潜台词是
产生的一切不好的责任,将由你承担
而我是好心的,所以要被免除一切责任和愧疚
父母是有独立行为能力和成年人,孩子如何能影响父母早期的决定呢?
我们血脉相连,又相互独立
让孩子松弛自由的成长,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养育方式
NO.3
你怎么跟你爸/你妈一个德行?
这句话同时会伤害到孩子和父母的其中一方。
如果妈妈这么说,则是她对孩子和爸爸的一致性感到不满。
还是那句话,婚姻和生子都是身为成年人自己做出的选择,怎么能怪孩子呢?
NO.4
最后悔就是生了你
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因为拒绝自我检讨,所以把这种怒火迁怒于孩子。
因为父母必须找一个人为此负责,他们拒绝向内寻找、拒绝自我检讨。
最好下手的就是他们的孩子。
这也是自我这个身份没有发展完善的父母典型的表现。
NO.5
好端端的人家能招惹你?
孩子在被人欺负了之后,他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向父母倾诉。
但如果父母的反应是这样,孩子会是什么感觉?
会瞬间觉得自己和父母的心力距离给拉远了,觉得父母很陌生。
这种不问清楚是非黑白的直接反问句只能让孩子越发的不信任父母。
因为害怕得到父母同样冷漠的回答而变得不愿意去向父母倾诉,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消耗是相当大的。
NO.6
你就是一个废物
想问问说句话的父母,同样的话敢对自己的老板说吗?会对自己的朋友说吗?
都不敢。
却偏偏只对生存依赖于父母的孩子来说,这摆明就是“欺负孩子”。
在长期的影响下,孩子真的会开始自我怀疑。
日常教育中,请少给孩子一些否定和责怪,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积极的心理暗示
就像芬兰老师教给孩子的那样
人生就像滑雪,充满意外和挫折
跌倒和失败很正常,只要勇敢地爬起来,就好了
NO.7
你怎么不去死?
这是很典型的讽刺挖苦,我们也见过了太多的这样的新闻,真的有孩子在一气之下,听了父母的这句话就自杀了。
因为本身在家庭中还在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控制情绪的那部分还没有发育完善,就很容易意气用事。
所以父母要做的其实是尽量避免这些过激的言论。
NO.8
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
记得有一次在商场里
看到一个孩子因弄撒了食物,站在那里哭得撕心裂肺
孩子的妈妈涨红着脸怒斥道,“这有什么好哭的!我数三个数,不准哭!”
孩子被妈妈的话吓住了,数到2的时候,孩子就止住了哭声
作家雷布斯曾说过
“孩子哭,是想让你走进他的内心解决问题”
对于还不会情绪管理的孩子而言,哭是正常的情绪释放
是在向父母表明自己需要帮助,面对孩子情绪失控
有的父母赶紧哄,有的采取大声喝止
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太好
最好的应对办法是给予共情,拥抱孩子并给情绪命名,给孩子情绪释放的时间,等到情绪稳定后,告诉孩子处理的方法。
NO.9
你怎么这么丑?你怎么这么胖?
这句话通常是妈妈对女儿说的,
妈妈之所以这样说,也许是因为她在心中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其实是妈妈对自我评价的一种投射,而且这句话还会带来一个副作用:
就是让孩子会觉得父母只看重外表,忽略内心。
NO.10
沉默
当父母拒绝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其实才是最可怕的。
在沉默的环境中酝酿的那种紧张的气氛会让孩子感到无形的压力。
其实根本原因是父母在用这样的方式去「惩罚」孩子。
其实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问题存在,这很正常。
关键是父母是否能够突破自己的人格发展阶段能够反思自己、承认自己的问题。
如果你爱孩子,请把这些话止于唇齿之间 ,养育是场缓缓行走的修行
修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