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教室能承载多少梦想?答案或许取决于它的科技含量。
在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东湖校区),一间崭新的计算机教室正成为焦点。这是华为擎云与学校合作打造的擎云智慧教育-计算机教室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华为擎云 W585x行业版台式机打造,支持内置50多种教学工具。从课堂效率的提升到学生数字化素养的培养,这间计算机教室,似乎在重塑我们对基础教育的认知。

成都七中案例:科技落地教育的样本
华为擎云与成都七中的合作,是一次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尝试。擎云智慧教育-计算机教室解决方案的落地,看似只是为学校新增一项配置,但其背后藏着对教育未来的深刻洞察。
智慧课堂——擎云智慧教育解决方案以华为擎云 W585x行业版台式机为基础,内置了50多种授课工具,让传统课堂焕然一新。广播教学功能帮助教师高效传递知识;分组讨论则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团队协作。行为管控功能,更是帮助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中保持课堂秩序,赋予“严谨教学”新的定义。
更重要的是,这些工具并非单一功能的堆砌,而是紧密贴合教育场景的系统性设计。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课堂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学生则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智能管理——对于校方而言,管理计算机教室曾经是一件复杂而繁琐的工作。而现在,通过分布式桌面云技术,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变得高效又灵活。无论是统一部署课程资源,还是解决设备问题,管理员都可以通过远程方式“一键完成”。
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也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教育工作者,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本身。
学生为本——计算机教室支持创建系统还原点功能,这意味着学生可以随时回溯到某一学习节点,重新审视知识。对编程、设计等需要反复实践的科目,这种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还能在反复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点或许是最具革新意义的:教育的本质是为学生服务,而技术的加入,让这种服务更加细致、灵活。
一间计算机教室带来的未来教育答案
华为擎云×成都七中案例,更像一个缩影,展现了未来教育的可能性。首先,它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和实践能力。这种前瞻性布局,打破了“实践教育”只能在高等教育中体现的传统认知。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环境,更早地接触到科技的力量,从而激发对未来的无限可能。

其次,这一案例也为国产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样本。华为擎云 W585x行业版的硬件设备和擎云智慧教育-计算机教室解决方案,不仅展现了国产品牌的技术实力,也为教育行业注入了创新驱动力。
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模式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企业与学校并非简单的供需关系,而是通过资源共享、共同探索,真正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对接。这种模式,值得更多学校和企业借鉴。
另外,成都七中的擎云智慧教育-计算机教室解决方案,带给我们的除了技术的震撼,还有对教育未来的深刻反思。
教育的核心,始终是“人”。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只有当它与教育场景深度结合,真正为人服务,才有价值。而华为擎云的实践,恰恰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从学生的学习体验,到教师的教学效率,再到学校的资源管理,每一处都围绕“人”展开。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或许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未来已来,但教育的未来,仍需我们用行动去塑造。而华为擎云与成都七中的合作,只是这条路上的一个开始,它让我们看到了无限可能。只有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将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需求的未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