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男子冒死偷藤蔓,改变亿万人命运?如今竟成国民餐桌必备!

万物灵 2025-01-08 17:15:29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593年,一艘货船悄悄停靠在福建海岸。一位头戴草帽的中年男子从船上走下来,脚步匆匆的离开了港口。

中年人自己都没想到,他拼了性命从菲律宾带回的一根藤蔓,将彻底改变我国的农业格局。

偷回来的一根藤

明万历年间,福建福州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得可怜,常年旱灾困扰,饥荒横行,百姓民不聊生。从小目睹这一切的陈振龙,心中始终想着如何改变家乡的命运。

他本是个秀才,年纪轻轻便中了乡试,或许是住在海边向往远方,陈振龙没有按部就班地走上仕途,而是转行经商,希望通过贸易改变家族和乡邻的窘境。

陈振龙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跟着船队,来到了当时还叫吕宋的菲律宾,当时西班牙人已经占领了这里,这些红毛夷人天生爱做买卖,自然也欢迎我国的商船,一来二去,陈振龙就同当地的西班牙殖民者混熟了,成了可以在吕宋岛各地自由行走的商人。

渐渐的,陈振龙在吕宋发现了一种奇特的作物,这种植物的果实看起来其貌不扬,但不挑土壤,旱涝不怕,产量惊人。

当地人告诉他这东西叫甘薯,不但能果腹,恶劣环境也不耽误生长。听到这些陈振龙脑中立刻浮现出乡亲们饱受饥荒的模样。

如果能把这作物带回家乡种植,一定可以解决饥荒的威胁。

番薯是西班牙人从美国带回来的新品种,西班牙人自然知道这个亩产可以轻松几千斤的物种有多珍贵,对甘薯的管控十分严格,若有人私自携带番薯出境,轻则罚款重则性命不保。

但饥荒中挣扎的人群始终在陈振龙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下定决心,死也要把番薯带回福建。

陈振龙将番薯的藤蔓编在草帽里,将这救命的宝贝偷偷带了回来。可就算番薯苗的存活率高,也经不住在海上飘了七天七夜。

到岸后,陈振龙马不停蹄的回了家,立刻将藤蔓种下。此时的藤蔓早已在长途跋涉中奄奄一息,几乎没了生命迹象。

陈振龙没有放弃,精心照料之下出现了奇迹,藤蔓开始发芽生长,并结出了果实。

当时谁都没当回事,只觉得是陈振龙从外面带回来的一种怪东西。可没人料到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植物悄悄地为中华亿万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

饥荒中的英雄

那年福建正遭遇严重干旱,五谷欠收,饿殍遍野,许多地主趁机哄抬粮价,粮价飞涨,大家连粥都喝不上了。

只有陈振龙的番薯藤蔓没怎么受到影响,叶片蔓延,短短几个月就结出了累累果实。而且果实硕大饱满,根本就看不出旱灾的影响。

饥肠辘辘的乡亲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尝了一口番薯,香甜的味道让人眼前一亮!

陈振龙连忙让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金学曾呈了一份《献薯藤种法禀帖》,详细说明了番薯的种植方式以及其高产优势。

福建巡抚金学曾听闻番薯如此神奇大喜过望,立即派官差去考察。

结果让所有人喜出望外,大旱天气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颗粒无收,唯独番薯不但存活了,还长得非常旺盛!

金学曾当时就拍板,要求全省范围内大规模推广种植番薯。没种过番薯的农田统统引种!

饥荒中的农业实验迅速铺开。番薯种植的当年,福建就迎来了大丰收。史书记载,当年福建灾民中活于薯者十之七八,巡抚金学曾对陈振龙的贡献赞不绝口,并亲自命名番薯为朱薯,以感谢陈振龙的伟大贡献。从此,番薯就从福建出发,迅速在全国各地扩展开来。

到了乾隆年间,番薯种植已经覆盖了我国的许多地区,特别自然灾害频发的人口大省,河南、山东在饥荒时期,依靠番薯渡过难关的记载比比皆是。这种舶来作物不仅填饱了肚子,也给了人们战胜饥饿的希望。

番薯的普及直接推动了我国人口增长。清代著名学者夏鼐曾指出,从明代后期到乾隆年间,我国人口从不到一亿激增到超过四亿,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入和推广居功至伟。如果没有番薯的存在,整个朝廷根本就养不活如此多的人口,更不可能有今天我国的人口和文化繁荣。

道光年间,为了纪念陈振龙的功绩,福州乌石山上建起了先薯亭。这座亭子至今仍然伫立在山间,见证着福建人曾经的苦难岁月和对番薯的感恩之情。

番薯的现代传奇

时间一转几百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如今番薯早已不再是那个在灾年显得格外珍贵的粮食作物。

它已经深深嵌入了我国的农业结构和饮食文化中,成了大家餐桌上最为常见的食材。

在现代营养学家眼中,番薯可是名副其实的宝藏食物。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可以轻松解决便秘问题;还含有十分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我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夜盲症,番薯功不可没!

而且番薯中含有钾元素,能帮助预防高血压。

无论是作为主食、配菜,还是做成地瓜干小零食,番薯的多样性和高营养价值让它是我国农作物序列里当之无愧的尖子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番薯的产业链已经相当发达。福建的地瓜干优质、美味、嚼劲十足。六鳌地瓜也已经远近闻名,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一根藤蔓改变了国人的命运,正如现代农学家所说,一个小小的番薯,是一场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革命。

正是那根冒险带回国的番薯藤,为我国农业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结尾

几百年的时光一晃而过,今天的番薯无论在吃法还是功能上早已让人目不暇接。

一片看似普通的番薯地不仅承载了历史的厚重,更延续了一个民族勇于探索和追求发展的精神。

了解了翻书来之不易的我们更应该珍惜,不是因为怕饿肚子,而是为了纪念穿越时光的朴素勇气。

每一个地瓜都是对勇于改变命运者的最大致敬。这才是中国味道,更是一种不灭的民族精神。

0 阅读:14

万物灵

简介:一个非常喜欢动物的科普视频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