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香菱向黛玉学诗不求宝钗?在香菱面前,薛家没资格以恩人自居

薇薇聊红学 2024-03-25 00:04:08



香菱进了大观园,又在大观园中得以和林黛玉学习作诗,大观园中群芳烤鹿肉时,香菱的那句:

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

是香菱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在那个时间段,她仿佛真正融入到了大观园群芳诗意的生活;她仿佛找回了原本就应该拥有的一切……

香菱的人生太苦了:

周瑞家的曾问过香菱:

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

很少有读者抠过这样的细节,香菱是真的忘记了关于自己的一切吗?

如果读者仔细阅读文本,会得出否定的答案:

那日拐子不在家,我也曾问他。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只说拐子系他亲爹,因无钱偿债,故卖他。我又哄之再四,他又哭了,只说‘我不记得小时之事!’

原来香菱是记得自己是被拐卖的,她也非常清楚那拐子不是她亲爹,原来她对自己的一切不是不记得,而是不敢说。

香菱是最先看清楚人情冷漠的姑娘,她把曾经的过往说了又怎样?

她被拐的那个时间段,拐子会因为怜惜而放她回家吗?

答案是不可能,她只会为自己惹来更猛烈的一顿毒打;

她曾经的邻居门子本已经遇到了她,门子是否能带她回家,寻她的母亲封氏?

答案是不可能,没人愿意为自己惹上她这个麻烦,她记得自己的曾经,频繁地舔舐伤口的过程,只会让他的心更疼日子更难捱,心更疼而已。

那她该怎么办?

也许香菱做的选择是正确的,那就干脆将过去的一切都忘掉吧,忘掉了也就忘掉了,再苦的日子也还能凑合着过下去……

薛蟠出去做生意也好、暂时躲着贾府众人一段时间也罢,结果是薛宝钗带着香菱在大观园中住了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必然是香菱长大之后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因为之后,她的人生注定是悲剧!

香菱是薛蟠的小妾,而且是婚前的小妾,这种小妾,注定被未来的少奶奶所不容。

香菱的未来,就是被薛蟠的正妻用某种手段撵出去,有区别的只是:

这位未来的少奶奶,有可能心狠手辣,直接斩草除根把香菱卖出去;

有可能还有一念之仁,只把香菱从薛蟠的房里面赶出去,香菱还有机会在薛家做一个老妈子。

香菱的未来,无论哪种结局都很残酷!

香菱的这种结局,是大观园群芳可以预见的。

那么她们,该如何面对住进了大观园的香菱呢?

其实香菱和大观园群芳,在香菱被拐之后,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两个世界的人注定不能强融!

大观园群芳,他们可以暂时接受香菱做一个玩伴,却不可能同时接受香菱也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

除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外,没人愿意真心接受一个诗意的香菱。

就连贾宝玉,也只能接受一个诗意的香菱,他不会花时间、更不会花精力帮助香菱学诗。

能真心帮助香菱的人,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被很多读者批评矫情、小性儿的林黛玉,其实在精神世界里,林黛玉才是最宽容的那个女子……

我不做老生常谈,读者不用担心我会去长篇大套地评论,林黛玉是如何教香菱学诗的。

此时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可怜的香菱在林黛玉面前是何等的卑微,而其实这本不是她原本的生活。

然后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撕下温情脉脉的面纱,看清楚薛宝钗和香菱到底是什么关系……

一.卑微的香菱

我不清楚为什么,林黛玉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被一些读者恶意解读,就连林黛玉教香菱学诗这种诗情画意的情节,也可以被一些读者拿来作为攻击林黛玉的论据,他们是这般攻击林黛玉的:

林黛玉自己是大小姐不事生产就罢了,居然还去教香菱作诗,香菱应该学习作诗吗?

在那些读者的眼里,香菱不应该学习作诗,而是应该学习帮助薛姨妈如何管理薛家、学一些针黹女红的能力,这样她才能在薛家有立足之地。

在那些读者的眼里,香菱最终被薛蟠的正妻夏金桂从房里撵出去,那也是拜林黛玉所赐,因为香菱从未学到过真本事。

仿佛要是香菱不学诗,而是跟薛家人学习做买卖,她就能改变悲剧命运一样!

我能说这些读者太天真了吗,他们凭什么认为香菱可以进入薛家的管理层?

香菱的身上是有些呆气,可正是因为这份呆气,才能让她在薛家安稳地活了几年:

薛姨妈那可是心狠手辣、权力欲又极强的当家主母,一旦她知道了香菱对薛家的产业有半点觊觎之心,那香菱早就被她命人捆了找个人牙子卖出去,香菱没有机会活到进大观园的那一天。

同时林黛玉真的同香菱亦师亦友,她们在一起不止谈诗,也在一起做女红。林黛玉可是苏州姑娘,她的圈子注定了她有机会掌握一流的针黹技艺,这种技艺,那可是混薛家圈子的香菱完全掌握不了的。

林黛玉这个小师傅,大概率会帮助香菱提高刺绣技艺的:

况他们有甚正事谈讲,不过说些这一个绣的好,那一个刺的精,又下一回棋,看两句书,香菱便走了。不在话下。

关于刺绣的技艺,除了林黛玉之外香菱没有和任何人探讨过,就连她家姑娘薛宝钗,她也从未主动请教过这种话题。

也许香菱早就知道了,林黛玉才是那个真的不在乎她身份卑微,愿意把她当成朋友的姑娘。

香菱能同李纨成为朋友吗?

算了吧,她们两个:

一个是薛蟠的小老婆,另一个是荣国府的少奶奶真正的豪门贵妇,天差地别的身份决定了,李纨能同香菱说几句话,那也是给薛宝钗面子的。

香菱能同三春成为朋友吗?

算了吧,三春可不是那么好交流的。

迎春相对宽容善良,可她与香菱完全玩不到一块去,她们连基本的交流都困难;

探春是能干、可也势利,让她花时间精力应酬薛宝钗和林黛玉还可以,她可没有那份时间和耐心去应酬薛家的小老婆;

惜春真正的目无下尘,香菱这样的身份根本入不了她的眼……

顺便说一句,就连花王贾宝玉也只懂欣赏美,他是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创造美的。

为什么林黛玉会教香菱作诗?

这是一种人性的选择,当一个人知道另一个人一定会有悲剧结局的时候,他是否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给那个注定悲剧之人的人生中添上一抹亮色呢?

人性就是这么残酷,绝大多数人会直接放弃这种无用社交,而愿意给香菱单调的生活添加几抹色彩的,唯有林黛玉一人。

当香菱满心想学作诗的时候,她首选请教薛宝钗,可宝钗不置可否。除了宝钗之外,她也只敢对林黛玉提出这个请求了,其余主人,不会搭理她。

当香菱向林黛玉提出想要学诗这个要求的时候,她的言语之间满是卑微的乞求: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读者都是站在上帝视角,看到香菱卑微成这样的时候,自然都会怜惜这姑娘。

如果香菱可以在自家长大,她需要在林黛玉面前卑微成这样吗?

如果香菱可以在自家长大,她需要等到十八九岁了才开始向林黛玉学习如何作诗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如果香菱就在姑苏长大,她也会长成一个才华横溢的姑娘,不至于那么大了才开始接受基础教育。

我说开始学习作诗时的香菱已经十八九岁了,这一点一定有读者会怼我,那咱们就共同捋一下香菱龄年龄的时间线:

香菱出场的时候三岁,那一年贾宝玉出生,她比贾宝玉大两岁左右。

金兰契的时候林黛玉15岁,贾宝玉比林黛玉长一岁,16岁。

香菱学诗,同林黛玉与薛宝钗结金兰契发生在同一年,那时的香菱真的十八九岁了。

15岁的林黛玉,公认有咏絮之才;

比林黛玉大三岁18岁的薛宝钗,公认无书不读;

20出头的妙玉,公认才华馥比仙,可怜的香菱却才接受启蒙教育,差哪儿了?读者都心里有数。

作为老师,黛玉属于诲人不倦型的,只要香菱去请教,黛玉就认真教,同时批评起香菱来,她也不会留情面: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此时我们不讨论诗的好坏,只看香菱学诗的格局和眼光,黛玉为什么说香菱学诗的眼光浅近?

答案太简单了,香菱完全没有一个学习的环境,这让她如何能培养出格局,如何又能形成高端审美呢?

拐子会为香菱做启蒙教育吗?

的确有些拐子为了把拐来的小女孩卖个好价钱,他们是会选择砸钱在小女孩身上培养技艺的。

可很明显,拐香菱的拐子对香菱没有任何培养,否则以香菱具有的灵性,和刻苦好学的精神,她不可能没有完成启蒙教育,以致在黛玉面前犯下低端的错误。

薛家人会为香菱完成启蒙教育吗?

答案更是否定的。

薛姨妈不会安排香菱受教育:

在薛姨妈的眼里,香菱不过是她看中的一个下人罢了,既然香菱是下人,那香菱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服侍主人,下人在主人面前还没有舞文弄墨的资格;

薛蟠不会安排相香菱教育:

薛蟠自己都没有完成基础教育,这位呆霸王能把唐寅看成庚黄,已经不学无术到极点了。

当薛蟠自己都看不起读书这件事情的时候,又如何会安排小老婆读书识字呢!

在薛蟠的眼里,可怜的香菱早就是一件旧衣服,一个被他玩腻了之后可以随时丢掉的老妈子了!

薛宝钗不会安排香菱受教育:

薛宝钗是能感受到香菱之美的,香菱那就是一个才貌双全的顶级女孩:

《红楼梦》的作者在金陵十二钗副册中把香菱排第1位,香菱的排序,那可是在光艳四射的薛宝琴之前,这足见作者对香菱的喜爱。

这样的优秀的香菱要是再有了才华,那还能把她哥哥薛蟠放在眼里了吗!

书中有什么?薛宝钗可太清楚了。

古人的书中也不只有伦理纲常,书中自有诗情画意;书中亦有缠绵悱恻;书中还有地久天长……

这些都是宝钗姐妹偷偷看过,却又根本不敢让香菱也看到的东西。

薛宝钗是真怕香菱接受教育啊!

因此,走到黛玉面前的香菱,真的就是粗浅的认识几个字的姑娘,真的就是一个没有见识、没有格局的姑娘。

而站在上帝视角的读者都知道,其实可怜的香菱哪用过这样的苦日子啊!

学而时习之,黛玉给香菱留的第1篇作业是吟月。

月是故乡明,竟夕起相思,思乡和相思是古人吟月最重要的两个主题。

林黛玉给香菱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而香菱该选择哪个方向来完成作业?

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是香菱不能选、不会选的一个方向。

可怜的香菱懂相思吗?

答案很残酷,她不懂更好,她身上的这份呆气,给她增添了保护色。只有薛蟠出门她才能过一段平静的日子,薛蟠的归来就意味着她好日子过到头了……

那香菱的选择,就只有思乡了: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香菱究竟想问嫦娥什么?

她是要问嫦娥为什么不与后羿长相守吗?

答案是未必,香菱和薛蟠之间,那是不可以用嫦娥和后羿来比喻的,他们不是夫妻、不是恋人,他们的地位甚至都不对等:

薛蟠是男主人,而香菱不过是他房里一个有体面的丫鬟罢了。

一个丫鬟公开思念男主人,这样的作业,香菱是无论如何不敢送到闺阁大小姐林黛玉面前的。

就算香菱敢送,她这样的诗也会受到群嘲的,因为她不配。

香菱诗中的团圆,指的只能是另外一种:

那就是阖家欢乐的团圆!

香菱是多么渴望与家人团圆啊,她真想问一问嫦娥,为什么她要孤独飘零在外?

其实香菱离回家的路就只差一步之遥:

若是没有薛蟠打死冯渊一事,香菱就嫁给了家资颇丰的冯渊,之后,门子就会像刘姥姥一样到香菱的家去打秋风。

门子想要真正的打到秋风,那就要为香菱办一些实事,这样香菱就会找到回家的路……

而薛家,将香菱的未来全部毁掉!

作者为什么不安排,宝钗答应香菱向她学习作诗的请求?

读者都知道,论才华宝钗和林黛玉那是并驾齐驱的。

因为作者想给香菱的生活增添一份美好,那干脆把这份美好给足,让她在黛玉那里感受一份真正的真善美。

而香菱和宝钗在一起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每分每秒,读者都能感受到薛家人造的孽,这对香菱来说太痛苦、太不公平,害苦了香菱的薛家人,凭什么在香菱面前以恩人自居!

二.害苦了香菱的薛家人

作者把香菱的苦,都隐藏在了林黛玉和薛宝钗对香菱学作诗的不同态度中:

香菱一直羡慕大观园,没错,是薛宝钗把香菱带进了大观园住了一段时间:

香菱道:“我原要和奶奶说的,大爷去了,我和姑娘作伴儿去。又恐怕奶奶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顽,谁知你竟说了。”

可香菱真的要活得如此卑微吗?

读者都是站在上帝视角,都看得清楚,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本名甄英莲。英莲本来就是作者笔下最上等的女孩:

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

香菱本人的身份就是个中等人家的小姐,按照她的实际身份,她完全可以拥有与荣国府小姐亲戚般类似的教养:

如果香菱是甄英莲,那么她完全可以混与薛宝琴和邢岫烟同等身份的女孩的圈子,与薛、邢等人平等地做朋友丝毫不用自卑。

英莲不用卑微地渴望住进谁家的园子,她更不用卑微地渴求友情,因为这是她应该生活的世界中本就有的。

拐子毁了香菱的童年,薛家人毁了香菱的少年,更让香菱彻底的进入了悲剧:

香菱嫁给了呆霸王薛蟠,她的人生就算彻底完蛋,她会遭遇家暴、会被嫌弃、会被当成老妈子一样去使用,这就是迟早的问题。

薛蟠娶了夏金桂,不过是将这一切都提前了而已!

薛家一家人是毁掉香菱的刽子手,而薛宝钗把香菱带进大观园,让香菱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这是对香菱的恩赐吗?

恐怕作者都不敢让香菱去领这份人情,那就让宝钗带着读者去感受香菱的痛,让黛玉带着香菱去感受美好吧。

黛玉是教香菱作诗,可宝钗先安排香菱做这些事:

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也不必特意告诉他们说搬进园来。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

从这段文字中,读者能读出什么?

读者一定能从中读出,宝钗和黛玉对香菱不同的态度:

很多人都说宝钗务实,才安排香菱先去搞好人际关系;

而黛玉则太虚、太理想化,只会带着香菱玩虚无缥缈的诗意……

我能说这些读者把问题看浅了吗,黛玉为什么说香菱喜欢的诗没有格局?

这与一个人本身具有的格局有直接的关系,当没有人帮助香菱开阔过眼界,没有人领着香菱见过世面时,这可怜的姑娘哪里会有格局!

宝钗让香菱看到的、宝钗让香菱去做的,都是一个卑微的婢女应尽到的本分,而其实香菱,本该过着另一种生活:

香菱的外祖父封家,其实日子过得也颇富足,如果香菱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看到香菱这般容貌、性情,一定对她精心培养指望着她能高嫁。

香菱也会像其他姑娘一样学习读书识字;

她也有机会学习:看账本、管家、计算,总之她可以学习到一个中等人家的少奶奶应该具有的全部技能。

如果香菱有这样的生活条件,她站在薛宝钗身边,也丝毫不会被宝钗的光芒掩盖下去,如果有如果,香菱和薛宝钗只会是平等的朋友。

可惜没有如果,可惜香菱的未来就被薛蟠给毁了。香菱的快乐与诗意,薛宝钗还是主动放弃吧别参与了……

这是薛宝钗看的香菱作诗后的反应:

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宝钗说香菱的诗做得不好,可是他们薛家人配说这样的话吗?

如果香菱一直生活在甄家,她也会是甄家精心培养的大小姐。

什么读书、写字、背诗,这些启蒙教育甄家人会循序渐进地为香菱安排学习;

甄家也会聘请先生,认真细致的为香菱安排学业。

香菱也会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拥有很多家境与她类似的小姐妹,她们聚在一起也会用玩笑的方式作诗、做灯谜。在这样一个文化圈子的熏陶下,那时的香菱,如何会愁不懂作诗的规矩呢!

如果真有如果,哪轮得到薛宝钗看了香菱的诗之后说写得不好。

相香菱盼望的全家团圆,当初就近在眼前,可这一切都被薛家人打破了,然后呢?

香菱就进了一个悲剧的圈子,再也无法扭转。

作者是不可能安排宝钗教香菱作诗的,薛家人对香菱作孽太多,多到罪无可恕。

如果香菱人生中最美好的那段日子是宝钗给的,这么写连作者都于心不忍。

而宝钗算什么?宝钗就是把香菱推进悲剧圈子的一环,在香菱的面前,她没资格以恩人自居。

0 阅读:2

薇薇聊红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