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每一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即将毕业前,都会面临考研和毕业工作两个选择。
由于竞争压力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继续深造自己选择考研,然而能够考研上岸并不容易。
考研
正如一段话所言:
在凌晨五点清冷中读书,在深夜十点灯光下伏案,这即是信仰又是挑战,只因寄托着改变命运。
殊不知,2025年本科大学生考研报名人数急剧下降!
对比去年,足足少了50万人,仅有388万人。
与之相反的则是,国考人数却超过了340万人。
那么,为什么考公热度会持续上升呢?本科生又为什么不愿意继续升学深造呢?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这句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调侃,如今却越来越像一句真实的写照。
2025年,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突破340万,而考研报名人数却持续下滑,预估在380万到390万之间徘徊。
国考
这与前几年考研人数的疯狂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得不让人深思。
考研和考公这两条人数选择,从中能够窥探当下年轻人的选择困境。
考研和考公,如同两条岔路,摆在大学生面前,让他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艰难抉择。
曾经,考研被视为提升学历、改变命运的黄金通道。
考研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这条路产生怀疑。
高投入、低回报、竞争激烈……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让考研的光环逐渐褪去。
研究生扩招的浪潮,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硕士学位的含金量,尤其对于双非院校来说,这种贬值效应更为明显。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双非硕士毕业生发现,他们与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没有拉开显著差距,甚至在薪资待遇上也相差无几。
这种现实的打击,让不少人开始反思读研的意义。
江西师范大学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的下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江西省内知名的双非院校,其考研报名人数的减少,反映了考生对双非院校硕士价值的重新评估。
招聘会
与其花费时间和金钱读一个性价比不高的研究生,不如早早进入职场积累经验,或者转向其他更有前景的赛道。
985、211高校的硕士学位依然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尤其是对于那些渴望进入体制内或大型国企的年轻人来说,然而,名校的竞争也更加残酷。
动辄数百人竞争一个名额的热门专业,让无数考生在备考的路上身心俱疲。
招聘会
一些考生为了进入名校,甚至不惜放弃正常的学习和科研,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刷题中。
这种“考研高考化”的趋势,也引发了人们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担忧。
即使侥幸上岸,也可能面临巨大的科研压力。
导师对科研成果的高要求,让很多学生疲于应对,甚至难以按时毕业。
图片来源网络
学历价值重新审视与时间成本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学历的价值。
他们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而是更加注重实用技能和职业发展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
读研需要投入两到三年的时间,这对于一些急于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与其花费宝贵的时间去追求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不如早点进入职场,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这种实用主义的就业观,也是导致考研热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校招生政策调整
高校招生政策的调整,也对考研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
近年来,许多高校增加了推免生的比例,相应地减少了统考名额。
这对于那些没有保研资格的学生来说,无疑加剧了竞争压力。
保研的“内卷”也越来越严重,学生们为了获得保研资格,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他们准备考研的时间和精力。
就业形势严峻,考公成为稳定选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了体制内,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
图片来源网络
公务员的稳定性、福利待遇以及社会地位,都成为了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因素。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考公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避风港”。
不过考公要比考研的竞争压力更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考。
而本科毕业生相比研究生,拥有更充裕的时间和更旺盛的精力。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留给备考的时间相对较少。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研究生为了兼顾学业和考公,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身心俱疲。
而本科生则可以全身心投入备考,提高上岸的概率。
这种时间和精力的优势,让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毕业后直接考公,而不是先读研再考公。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2025年,考研和考公的竞争格局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
考研人数下降,但竞争依然激烈;考公人数增加,上岸难度也随之加大。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虽然考研报名人数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研难度降低。
图片来源网络
一方面,报考人数的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竞争强度的降低,因为不同专业和院校的竞争情况差异很大。
另一方面,国家线的划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并非仅仅取决于报名人数。
2024年的考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报名人数下降,但很多专业的国家线反而有所上升。
图片来源网络
因此,考生不能盲目乐观,仍需认真备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不同专业、院校差异显著:精准定位,理性选择
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因专业和院校而异,热门专业的竞争依然白热化,而一些冷门专业的竞争压力则相对较小。
不同院校的招生标准和录取难度也存在差异。
图片来源网络
考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报考专业和院校,避免盲目跟风。
精准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提高上岸的概率。
选择适合自身的路考研也好,考公也罢,都只是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选择。
年轻人应该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被一时的焦虑所左右。长远规划,量力而行,才是明智之举。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年轻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和挑战,考研还是考公?留学还是就业?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
关键在于认清自身优势和劣势,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无论选择哪条路,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考研热度下降和考公热度上升,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就业观念的转变。稳定性、安全性成为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的目标。
图片来源网络
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研失去了价值。对于那些有明确学术目标、科研兴趣的年轻人来说,考研依然是提升自身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结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保持理性、积极进取、不断学习才是应对挑战的最佳策略。年轻人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来源网络
未来的路,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希望年轻人能够保持初心,勇敢追梦,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参考信息长城网2024-11-22《考研人数10年来第二次下降》
界面新闻2024-10-25《2025国考报名人数或近340万人,最热岗竞争比高达16702:1》